朱棣道:\\\"你给我三万兵,会同宋晟驻守在哈密卫的二万兵,一举拿下察哈台汗国,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
朱允熥道:\\\"西北粮食转运困难,难以用兵。\\\"
朱棣愤然道:\\\"你在陕西山西得了多少钱粮,还不够打下察合台吗?\\\"
\\\"打察合台不急。\\\"
\\\"那还有哪儿急?\\\"
\\\"东北急。四叔既然这么爱打仗,那就派四叔去东北吧!\\\"
朱棣哈哈大笑,\\\"辽王和沈王是干什么吃的?就东北那几千女真野人,还用得着我吗?要打,我就打帖木儿!\\\"
朱允熥道:\\\"帖木儿虽强,却是强弩之末。女真虽弱,将来能灭大明者,却必是女真!四叔可千万别小看了他!\\\"
朱棣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意,两眼眯成了一条缝,\\\"你没搞错吧?\\\"
\\\"没!\\\"
朱棣笑了笑,\\\"女真凭啥灭得了大明。\\\"
朱允熥两手一摊,\\\"中原人向来看不上东北,但那里沃野千里,是实实在在的天府之国。东北但凡有30万女真人,都是大明的劲敌,能置大明于死地。\\\"
朱棣哂笑,\\\"大明有6600万人,区区30万女真能翻起什么浪花?\\\"
朱允熥苦笑。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
240年后,山海关门户洞开,满清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北京,李自成溃不成军,南明政权不堪一击,数千万人囗的庞大帝国被区区30万满人征服。
小说这么写都会被人喷无脑,但现实比小说更离奇。
\\\"朝廷打算设立黑龙江都司,派流官管理,并且将四叔改封到那里。\\\"
朱棣好不容易从东瀛回来,原想在北平或南京养几年老的,没想到被打发到了黑龙江那种滴水成冰的地方,赌气道:
\\\"你是皇上,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东北和内地之间,只有一道狭长的辽西走廊相连通,很容易发展成一个独立王国,只有流官和藩王相互制衡,才能保证东北的长治久安。
\\\"四叔就封东北,也是给高煦、高燧腾地。四叔百年后,爵位和封地都由高炽继承。这样,四叔一家就有三个亲王。\\\"
朱棣默然无语。
朱允熥继续道:\\\"东北设三个都司,总兵力十万左右,军事由四叔统管,辽王和沈王协管。\\\"
\\\"粮草如何供应?\\\"
\\\"向东北移民300万,垦荒实边。\\\"
\\\"那我还能打蒙古吗?\\\"
\\\"蒙古不过区区200万人囗,等东北三都司人口达到300万,肃清蒙古就水到渠或了。\\\"
朱棣满脸不屑,这饼画的可真大啊,能填饱肚子吗?东北天寒地冻的,拿什么养活300万人口?
朱允熥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粮食的问题,移民的问题,朝廷自有办法。四叔先带三千精锐去东北,肃清女真人!斩草除根,不使一人漏网!\\\"
你当初对蒙古人也没这么狠,区区几千女真人,至于吗?
朱棣腹谤不己,站起身来,悻悻然走了。
朱允熥眼馋东北不是一两年,今天终于跟朱棣挑明了。
朱棣虽然很勉强,但总算接受了。只要将东北实控起来,就没女真人什么事了。仅此一条,明朝的国运就能延长多少年!
朱允熥心里前所末有的轻松舒畅,但一想起郑和出海己经快三个月了,心情又沉重起来。
郑和不知能否平安归来,更不知能否顺利完成使命?
假如郑和能从南美洲引进玉米、红薯、土豆,再加上东北一望无际的黑土地,谷满囤粮满仓的日子就近在眼前了。
有银子,有地,有粮食,有兵,有船……
这样的前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再有个儿子就好了!
朱允熥正在沉思中,朱椿脚步匆匆走了进来。
\\\"十一叔,我刚才跟四叔说,朝廷准备派他去开发东北。\\\"
朱椿将一份奏折重重拍在案上,道:\\\"先别提东北了,皇上先看看山西乱成什么样子了!\\\"
朱允熥忙展开奏折,是驻守雁门关的老将郭英亲笔写的,八百里加急送到南京。
朱椿连珠炮说道:
\\\"蒋瓛派到山西去的那个锦衣卫千户胡作非为,烧杀劫掠,强奸民女,引起了民愤,平阳三十三家士绅纠集十万乡民造反,杀死了三百名锦衣卫,扣押了二百名锦衣卫,朝廷新任命的平阳知府在混乱中被打死,府衙被焚毁。郭英请示朝廷要不要前往镇压。\\\"
自古皇权不下乡,朝廷再强悍,地方上的事务总是绕不开士绅,朝廷在陕西山西又是抄家又是没收土地,做得太过火了,把士绅全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这下怎么收场?总不能把他们全杀了吧?
在朝廷眼中,是他们在造反。但在他们眼中,又何尝不是朝廷在造反?不要说他们,就是臣也不明白皇上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夺士绅的土地分给民户?皇上知道外面人怎么议论吗?\\\"
朱允熥:\\\"怎么议论?\\\"
朱椿:\\\"说就算黄巢张角这样的反贼得了天下,也不过如此……\\\"
这可是刻骨的阶级仇恨啊,朱允熥头皮一麻,\\\"随他们说去。陕西有没有奏折?\\\"
朱椿满脸不悦,高声道:\\\"没有!\\\"
朱允熥:\\\"给察罕传旨,命他火速从延安带一万兵南下,控制西安。\\\"
朱椿:\\\"皇上是担心西安也会有变乱吗?\\\"
\\\"是!\\\"
\\\"那么朝廷怎么回复郭英?要不要命他带兵镇压叛乱?\\\"
朱允熥摇摇头,\\\"传蒋瓛!\\\"
不一会蒋瓛来了。
朱允熥将奏折掷在地上,冷冷道:\\\"自己看。\\\"
蒋瓛匆匆看了一遍,辩白道:\\\"皇上明察,这里面有文章!\\\"
\\\"什么文章?\\\"
蒋瓛道:\\\"微臣派往山西的这个锦衣卫千户,名叫向春,是个极老成极稳重的人,素来循规蹈矩,不可能激起这么大的变乱!\\\"
\\\"你怎么这么肯定?\\\"
蒋瓛道:\\\"郭英这份奏折上说,平阳府发生叛乱是因为锦衣卫千户向春强抢民财强奸民女,纯粹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何以见得?\\\"
蒋瓛道:\\\"启禀陛下,洪武二十九年,向春随微臣缉拿要犯,伤了命根,从此不能人道,何来强奸民女一说?\\\"
朱允熥也觉得有理,蒋瓛御下极严,哪个锦衣卫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捅下这么大篓子?一定是有人背后使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