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骑兵听到撤退的信号后毫不犹豫地立刻脱离战场,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他们一边飞速撤离,一边还不忘射箭还击,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并没有出现太过混乱的局面。
唐军骑兵眼见契丹人撤退,岂会放过这等良机,他们一路狂奔紧追不舍,足足追了十里地,直到箭矢用尽才不得不停下脚步。
望着眼前高大坚固的城墙,唐军骑兵们只能无奈撤军。
赵申连连摇头,一脸懊恼:“大将军,如果我们骑兵再多一些这次肯定能让那些契丹人有来无回!”
李蔼也在一旁小声抱怨:“是啊大将军,应该把军营再往城墙那边靠近一些,这样的话刚才我们就可以直接率领大军攻城了,哪还会有现在这样的遗憾!”
李嗣源神色平静,不紧不慢地说道:“军营离城池太近的话我们还有机会去挖陷马坑?那些契丹人又怎会轻易上当?”
“可这次夺取城池的大好机会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啊!”李蔼仍然不甘心地说道。
李嗣源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宽慰道:“不必担忧!契丹人向来不擅长守城,经此一败,他们的士气定然遭受重创,赤峰城对我们而言,已然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话刚落音,营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副将赵彦恒神色匆忙地迈入帅帐,单膝跪地,抱拳向李嗣源禀报:“大将军,战场已清理完毕!”
李蔼闻言心中急切,赶忙追问:“快快道来,此次战果究竟如何?”
赵彦恒脸上闪过一丝喜色,笑着回话:“此次战役,我军大获全胜,共斩杀皮室军一千三百余名,轻骑六千余人,俘虏一千余人,缴获战马四千余匹!”
李蔼面露惊愕之色,脱口而出道:“如此大动干戈,耗费诸多兵力,怎就只有这点战果?”
李嗣源微微颔首,沉凝片刻后缓声道:“我军伤亡情况如何?”
赵彦恒面色一肃,如实禀报:“回大将军,我军步军伤亡三千余人,马军伤亡一千余人。”
李嗣源眉头微皱,面露忧色叹息道:“我军虽准备周详,但所获战果实难令人满意,契丹人比回鹘人要难对付一些!”
赵申连忙道:“大将军,虽伤亡有些大,但此役也让契丹人见识了我们的厉害。”
李嗣源沉思片刻,“此次契丹人撤退有序,恐怕还有后招,传我命令加强营地戒备,不可掉以轻心。”
不到半个时辰,一名斥候飞奔进帐,气喘吁吁道:“大将军,契丹骑兵又杀回来了,人数约有七八千人。”
李蔼脸色一变,“这可如何是好,刚经历一场战斗将士们都有些疲惫。”
赵申满脸愁容,忧心忡忡:“契丹人的兵马数量比我们多太多,刚才他们并没有把全部兵力都投入到战斗中,这次来的恐怕是一支生力军!”
李嗣源镇定自若,自信满满地说道:“我们不也有生力军吗?”
赵申眉头紧皱,焦虑地说道:“可我们没有投入战斗的只有两千中军而已,与契丹人相比差距有些大啊!”
李嗣源微笑着摆了摆手,“打仗可不仅仅是比拼人数那么简单,中军是精锐之师,战斗力非常强大,以一敌三绝对不成问题,敌人以为我们刚刚打完一场激烈的战斗已经无力再战了,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将计就计。”
“赵副将,你率领两千中军正面迎战契丹人,赵申、李蔼,你们二人各带领一千骑兵从左右两侧迂回包抄,敌人想要发动突袭,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李蔼听闻此言顿时信心倍增,高声喊道:“大将军言之有理!想当年我们在西域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都毫无畏惧,更何况这些契丹人不过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兵力也仅仅是我们的两倍而已!”
“事不宜迟!刚才不是抱怨战果不佳吗,现在机会来了!”
李嗣源的话如同战鼓一般,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大将军放心!中军绝不会让您失望!”赵彦恒声音洪亮,气势如虹。
“很好!立刻出击!”李嗣源下达了命令,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营帐中回荡。
“末将领命!”众人齐声应道,迅速行动起来。
赵彦恒带领着两千中军从军营中疾驰而出。
契丹骑兵如同一群凶猛的野狼,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七八千骑兵的马蹄声如同雷鸣一般,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随我杀!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莫要丢了中军的脸!”赵彦恒高举长枪,大声吼道。
没有精妙的战术,两千唐军骑兵毫无畏惧地向着数倍之敌冲了过去。
唐军骑兵在距离契丹人两百步的时候便开始攒射。
箭矢如同密集的雨点一般射向契丹骑兵。
冲在前面的契丹骑兵瞬间倒下一片,但冲锋的势头丝毫未减。
两轮射击之后,唐军骑兵迅速握紧长枪开始冲刺。
契丹骑兵见唐军只有一两千人,瞬间信心大增。
他们挥舞着弯刀口中呼喊着,如同一群饿狼一般迎了上去。
在两军激烈碰撞的一刹那,长枪的优势展露无遗。
唐军骑兵手中的长枪犹如毒蛇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将无数契丹人从马背上挑落。
这些长枪的长度和威力使得契丹人的弯刀在它们面前相形见绌,完全失去了还手之力。
尽管长枪在最初的交锋中展现出强大的威力,但契丹人的人数毕竟占据着绝对优势。
当两军短兵相接时唐军骑兵很快就陷入了苦战之中。
就在这关键时刻,赵申和李蔼率领的骑兵突然从左右两侧杀出。
他们的冲锋如同一股狂风瞬间将契丹骑兵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中军士兵士气大振,呐喊着与契丹人展开了一场殊死厮杀。
契丹骑兵原本以为唐军已疲惫不堪,不堪一击,万万没有料到会遭遇到如此猛烈的反击。
不到半个时辰,契丹骑兵的防线就开始逐渐崩溃,开始纷纷向后溃逃。
李嗣源站在高处,俯瞰着整个战局,心中对局势早已了然于胸,契丹人这次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再次遭受了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