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庆历六年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不仅仅在于西夏忽然对青塘动手,导致大宋被迫参战,调兵遣将前往西北,与西夏敌对。

还在于从今年开始,大宋的工业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全国性地开始铺设。

最先开工的是南阳钢铁厂,建于邓州南阳县,也就是后世南阳市,早在庆历四年就开始筹备,于庆历五年投入生产。

接着在庆历六年,各路钢铁厂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冒,基本上都是去年年初政制院文件下发之后,各路转运使就开始响应国家号召,于本路正式建设钢铁生产线。

为此武安钢铁厂停止了军工建造,转而开始大量制造钢铁生产炉,并且不断培养各种熟练工人,先为南阳钢铁厂输送人才,随后向全国派遣指导。

如果说后世东北是共和国长子,是我国的重工业生产基地的话,那么如今武安钢铁成为了大宋的长子,开始帮助弟弟妹妹们茁壮成长。

也是怪西夏和辽国倒霉,如果他们早两年动手的话,全国各地的钢铁厂还没有铺设。光靠一个武安钢铁厂,还不足以供应全国那么多军队的火器,使得当时的火器建造还没那么充分完善。

但如今大宋六十多万军队,已经彻底实现了全面火器迭代。冷兵器除了腰间还会佩带一把环首刀以外,就只剩下物理学院研发的步枪前端可用于装卸的刺刀了。

此刻七月初,汴梁北郊的禁军校场,赵骏跟范仲淹站在台上,正看着远处的校场中轰鸣声音作响,“砰砰砰”的爆炸声音就没有停过。

在一片尘烟当中,一座大概四五米高的土质小山坡轰然倒塌,溅起无数尘土。

赵骏前面的炮兵阵地里,十多个炮手正在从大炮的后方装填弹药,清理掉弹药匣里的残存火药,然后将炮弹塞入炮膛内,再次点火发射,仅仅一分钟的时间,就发射了三枚。

这其实就是古代前装炮弹的极限装填速度,一个经验丰富的炮组成员,可以在发射之后迅速完成清理、装填、发射的任务,从而达到每分钟23发的程度。

但之前也说过,这样做会极限消耗大炮的寿命。

所以在拿破仑时期,除非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否则一般都会再增加一个冷却的项目,既每分钟一发或者两分钟一发的射速来完成炮击任务。

而后装炮弹虽然也有炸膛方面的担忧,不过在装填速度上就比前装炮弹快得多,步骤虽然一样,也是清理和装填,可装填部分不需要用搋子把炮弹往里捅,大大增加了射速。

不计较炸膛和寿命的极限情况下,他们甚至能达到每分钟七八发的程度,如果有个几百门炮,那就能彻底完成炮火覆盖式轰炸,可以说是无比强横了。

看完了后装大炮实验,赵骏与范仲淹又去视察了后装火枪的试射情况。

相比于原来用尼米弹与定装弹药,现在后装火枪的射速又上一层楼,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达到了火药时代的最强技术和战斗力。

“不错,倒是没想到物理学院这么厉害,前年告诉他们怎么设计,怎么制造,去年就已经把设计搞好,今年三月份差不多就完工,又经过几个月的改良,效果喜人呀。”

范仲淹看完了试射,满意地点点头。

他三月份的时候就去物理学院那边看过,物理学院已经完工,到现在已经改良了好几个月,基本已经达到可以量产的程度了。

赵骏笑道:“能有这么快的效率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钢铁厂出现,工业诞生让钢铁产量大增。二是培养出科学土壤,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从事科研探索,自然就能蕴育出奇迹。”

“这一点你都做到了。”

范仲淹说道。

“是啊,这十一年的功夫没有白费。”

赵骏淡淡地道。

以前看历史,别的穿越者刚过来,就手搓蒸汽机,很快就能开启工业革命。

唯有他知道这一路有多艰辛。

工业革命绝不是会造个蒸汽机就能完成,而是要有一整套体系。

不然的话可能光里面一个螺丝,一个杠杆,甚至一个密封性的问题就能难倒一片。

这十一年的时间,前几年赵骏最多也就是在大宋本身拥有火器的基础上,完善了火药配方,让大宋能造手榴弹和火炮。

其它的时候都是在培养各种人才,推广基础的初中数理化教育,并且给像苏颂、张载、贾宪、万直臣、燕肃等这些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才提供一个研究的平台。

如此双管齐下,才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

“现在正好西夏和辽国要对我们图谋,正式让军工厂那边开始生产的话,应该能送往前线投入战斗了吧。”

范仲淹说道。

“嗯,下午让兵部拟个劄子,先造一批让汴梁的禁军换上新装备。”

赵骏说道:“如今大宋已经全部装上了遂发火枪,全部换后装火枪的话成本太大,冗军问题才刚刚解决,总不能马上就又开始提高那么多军费吧。”

“这倒也是,看来武器装备升级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也不是件好事,也许前脚刚把新装备换上,后脚又研发了更好的,成本骤升。”

“现在大宋发展速度还是快了许多,也许应该放慢一下脚步,先沉淀一下蒸汽工业时代,三五十年之后再慢慢更迭到电气化时代,那个时候会更好。”

“嗯,走一步先看一步。对了,昨天化学院的万院长上报,说是化学院在研究硝与硫时又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了一死三伤。”

范仲淹挠挠头道:“这化学有这么危险吗?”

“有。”

赵骏叹了一口气,看向远方道:“不止是化学,生物学也一样。一旦防护没有做到位,擅自研究某些危险的细菌,说不好就会出现大面积瘟疫感染。”

“看来化学和生物都要是慎重啊。”

范仲淹一时惊愕。

“是要慎重,但有的时候也很无奈,像诺贝尔死里逃生多少次,被炸得体无完肤才发明了硝化甘油,要想进步,需要有人做出牺牲。”

赵骏亦是无奈,虽然炸药给人类带来很大灾难,可大宋要想制霸,就必须要走这一条路。

不然大宋不研究炸药,别的人会研究。也许大宋化学就停滞在火药,几百年后西方研究出了炸药,那么又是一轮殖民也说不定。

为此他只能让大宋在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向前,不可能有任何停下脚步的时候。

回到宫中之后,下午他们向赵祯禀报了上午视察的结果,于是政制院打算先量产大概一两万把后装式步枪,给汴梁禁军用着。

这种枪的优点很明显,装弹速度奇快。而且由于是通过撞针点燃子弹里的火药达到推进作用,也不需要像燧发枪那样,每次扣动扳机都有大概30的几率无法引燃。

但既然子弹的发射推动是靠黑火药而不是雷汞或者其它无烟火药,那么势必就会继承黑火药的缺点。

比如每次射击,枪械里面会有火药残留,需要时时刻刻清理。而且后膛的气密性很差,泻出的火药烟尘和气体会干扰射手瞄准,严重的甚至会灼伤皮肤。

虽然气密性的问题物理学院通过橡胶垫勉强解决,但火药残留就没办法了。

毕竟历史上在雷汞以及其它无烟火药发明之前,无论是后装枪械还是大炮,都有这样的困扰,比如历史上第一款后装步枪——德莱赛步枪就有这样的缺陷。

这是历史进程问题,除非大宋弯道超车,化工技术突飞猛进,提前发明雷汞与无烟火药,否则他们也必须经历,没有什么办法。

下午崇政殿向赵祯报告了这一情况,赵祯非常高兴,开完会基本上就到了下班的时候。

但此时王守忠却过来传给众人一个噩耗——王曾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什么?”

赵祯愣在原地,久久不愿相信。

众人亦是面露悲伤。

王随、盛度,如今又是王曾,最初的三相三参,加上晏殊和范仲淹,已经走了快三人了。

“唉,我们去看看吧。”

赵骏站起身,叹息了一句。

赵祯苦笑道:“守忠,替朕去看望一下孝先公。”

“是。”

王守忠微微躬身。

赵祯是不可能亲自出宫的,历史上吕夷简病逝,他都只能在后苑中为其服丧发哀,并辍朝三日。

所以往往只能由内侍宦官代替他去看看。

众人离开崇政殿,从东华门出了皇宫,坐上马车向着王曾府邸而去。

王曾做官数十年,家资丰厚,宅邸坐落在内城家子巷,从东华门出去之后,往东过惠和坊、竹竿市,再往北过榆林巷就到了家子巷。

在内城寸土寸金之地,他的房子靠近外城旧曹门,算是处于内城与外城交界处,宅院豪华,林园森森。

诸多宰相在王府宅邸门口停下,门外的门房连忙进去叫人,片刻后王曾的长子,担任礼部尚书郎中的王简率领几个弟弟出来行礼迎接,他们的脸上还残留着悲伤。

根据富弼为其所写年谱《王文正公曾行状》记载,王曾有四子三女,分别为长子王简、次子王珪、三子王严、四子王甫。

但可惜的是王曾的子嗣不像王曾天资聪颖,以状元及第之身,最后做到了宰相。也不像吕夷简的三子吕公着那样,自小好学,以至于废寝忘食,虽恩补却又进士及第,未来亦是平章军国事。

子嗣不出色对于一个政治家族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也因此王氏家族不能兴旺,最终子孙后人,也就沦为寂寂无名,不似吕氏将来还能兴盛。

在王家子嗣的带领下,诸多宰相来到王府后宅,还未进门,走进院子里,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药味。

正是七月时,院中紫薇、石榴、月季花香扑鼻,混杂着药香,令人精神恍惚。

大门敞开着,浓郁的药香就是从房屋里飘荡出来。

“父亲,知院他们来了。”

王简走入屋内,向王曾禀报了一声。

众人随即进屋,看到了躺在床上的王孝先。

王曾艰难地扭过头,此时大家才看到他的脸色。

就看到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曾消瘦得就极快,原本就清攫的脸更加干瘦,形如枯骨,两眼浑浊,露出茫然的神色。

所有人都面露不忍,在一起共事多年,有些昔日虽有间隙,如今早就消弭,就只剩下惆怅与哀伤。

蔡齐作为王曾的坚定盟友,疾步走了过去,握住他的手悲伤道:“王公。”

赵骏也来到身边,蹲在地上看着他。

王曾浑浊的眼珠子四下扫视了一圈,片刻后似乎又好像清醒过来,艰难开口道:“诸位,我大限怕是已经到了。”

蔡齐忙道:“不会的,公还是需要多休养休养身体,国家大事,还需要公来做主。”

王曾苦笑一声,随后问道:“不知西北战事如何了?”

“韩琦整顿兵马之后,正待出边关进攻西夏腹地,这些事情倒也无需担忧,哪怕不能灭了西夏,重创他们还是轻而易举。”

赵骏安慰道。

“尔等先出去吧。”

王曾看向自己的几个儿子。

王简等人便退出屋外,把门关了起来。

屋中就只剩下诸多宰相。

随后王曾长叹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说着他看向赵骏道:“汉龙,我记得你说过,此诗是南宋末年宰相文天祥所做吧。”

“是。”

赵骏拍了拍他的手背,轻声说道:“王公多年奉公守节,当名留青史。”

“名留青史就算了,我也不图这些虚名。”

王曾摇摇头道:“奈何天意如此,该到了我离去之时,什么事情都已经放下,现在唯独担忧两事。”

“你说。”

“一者国家大事,军事、民事、国事。”

“此皆安好,公请放心。”

“二者我这些不成器的子嗣,他们无才,却还算是有德,这些年倒未给我惹过什么乱子,望诸位老友照拂一二。”

“公有德于社稷,陛下当恩补于子孙,这些事情朝廷自有安排,王公且宽心。”

赵骏没有给出自己的承诺。

但王曾在宰相位置做了二十多年,赵祯又怎么可能吝啬,家中几个儿子都有恩补,只是升官这个东西,不能全靠背景。

吕夷简的几个儿子除了老三以外,其他人都水平一般,所以也基本都泯然众人。

这也是北宋政治圈的常态。

即便你是宰相,如果子嗣不出色,也难以继续上位,如此才能杜绝世家的诞生。

只是就算如此,王曾也已经很高兴了,勉强露出个笑容,颤颤巍巍道:“若是如此,我无忧矣。”

随后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宋绶、李迪、张士逊等人陆续上前来慰问。

大家都与他说了一会儿话,也就那么十多二十来分钟的样子,王曾却已经疲惫不堪,在跟蒋堂聊了没两句,就歪着脑袋躺下。

这一幕吓了众人一跳,好在唤来医生才知晓,王曾只是因疲倦而睡去,暂时还活着,这才让人心安。

如此大家也就不再叨扰,各自回去。

两日后。

王曾一睡不起。

这位为大宋鞠躬尽瘁多年的宰辅,就这般病逝。

(本章完)

CC读书推荐阅读:超凡农民大明最强皇太子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封州王大明流匪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将军好凶猛类似小说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玄武裂天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乱世第一枭雄医妃惊世三国小术士邪王追妻雷武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大明之最逍遥太子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在下崇祯千宋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暗夜风声邪龙狂兵在异界开医院没有那么难吧寒门探花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美漫丧钟超神特种兵王冠绝新汉朝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重生之战神吕布中兴之主南宋之霹雳风云红楼之挽天倾明末:边军不退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江海潜寻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带着仓库去三国交锋越战的血世子世无双首辅家的傻儿子带着基地回大唐小生真不是书呆子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东铎王朝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三国之太史子义萌后不乖,帝要掀桌
CC读书最新小说: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大明:我姐是马秀英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抗战之皖系少帅执掌北洋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大乾逍遥皇太子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