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袁章的眼神里似乎可以冒出火来。
他想不通,明明这个皇帝姐夫,给他和世人的感觉,都是对先皇后深情似海,甚至为了她,后位空悬了这么多年。
为什么,自己提出的这个要求明明很合理,他却一口就回绝了!
而皇帝,也在一口回绝的同时,沉下了脸:“皇后当年因为思念你们父子而病情加重,药石无效,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朕不希望再听到关于先皇后死因的猜疑!”
他这一句话,就是把先皇后的死因给定了章程,没有人可以再翻案了。
“是!请皇上恕臣无状!”袁章心有不甘,可是也知道事情不可能那么简单就可以解决。
只得强行按捺下自己心头那些不甘和十几年以来的痛苦愤憋,低下头向皇帝示弱。
看着在自己面前低下的头颅,皇帝心中其实也知道,元江心里其实是不平衡的。
可是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去解释这背后的一切。
皇后已经去了,虽然他知道当年为了制衡袁家母后是用了一些手段的。总不能够因为这些而对母后做什么吧。
毕竟逝者已矣,母后却是他的亲娘。
现在,是以孝治天下。母后若是给他冠上一个不孝的名称,或者他在大臣的眼里又不孝的嫌疑,他这个皇帝的位置坐着总归是不那么安稳。
他还要考虑自己百年以后的声誉和评论。他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圣主明君,的确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所以,对于千秋万世名,他考虑的还是非常清楚的。
皇后因何而逝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他善待了她留下的儿子,并且把江山传给了皇后唯一的孩子。
他认为做到这一点,他就已经对得起死去的皇后了。
袁家之前是没落了,可是现在有了袁章,一切都会不同。并且太子将来坐了江山的主人,袁家再次东山再起,是绝对不会有异议的。
这些就当是他对袁皇后和袁家的补偿吧。
这时皇帝面对袁章是这种愧疚和微妙的心态。
袁章将刻骨的恨和愤怒全都埋在自己的肚子里。总有一天,他会讨回公道,把那些人对他们袁家做的这些事情,都还给他们!
他知道皇帝的顾忌其实就是这些都是为了周太后,而周太后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为了他们周家的权势。
周家当年忌惮袁后的势力,顾及袁家在军方的实力,所以处处设计,生怕袁家将来会把周家的地位取代。也因此跟野心勃勃的梁王走到了一起。
这一次梁王因为谋反的罪名已经万劫不复。接下来他要对付的就是那个躲在太后背后不出面的周家了。
他相信,假以时日他是一定会把周家的破绽给找出来的。
“时辰已经不早了,传膳!”皇帝的神情在控制了许久之后,终于慢慢的缓和了下来。
“多谢皇上!”尽管皇帝没有答应他要彻查皇后的死因。但是依旧保持了跟他一道用膳的荣宠,可见皇帝对他的诚意。作为臣下,袁章是不能推却这份隆恩的。而他也不打算推却。此刻皇帝对她的荣宠,也是对外的一种昭示,让人可以知道他袁家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分量。
“父皇,儿臣来迟了。”太子过来的时候,袁章和皇帝已经坐下了。
看到袁章,太子的脸上故意显露出一丝惊奇的表情。
“父皇这位是?”目前太子身在东宫,他对朝事显得并不是特别积极。这个是为了不让太后找借口攻击他。所以太子对朝政一向都显得不是特别积极。而对于今天这么热门的人物袁章都显得似乎很陌生。这就更加让皇帝觉得难过。
“皇儿过来,这位是你母后的亲弟弟,原西北路兵马大帅的先锋官袁章。”皇帝对着太子介绍。
“微臣见过太子殿下。”袁章看见太子也并没有露出相识的表情,而是毕恭毕敬的对着太子行礼。
“袁将军请起。”太子连忙上前扶起袁章,看着他有一丝伤感的表情。
“听说袁将军之前是在西戎?”太子好奇的表情,让皇帝忽然有些无语。
他忽然不知道应该怎么跟他解释元璋在西戎这件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太子说起梁王谋反案这件事情。
而现在这两件事情,分明就是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两件事情目前来说就是惊动朝野的大事情。他必须要跟太子说明。而且他相信,即便他不说,其实太子心里也是应该有数的。
“是,当年微臣兵败,结果流落西戎,一直都无法回国。一直到最近微臣才有机会回来,将当年的事情向皇上申诉。”袁章的表现,让皇帝,本来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这样的解释也算是中规中矩。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后当年可是最盼着,袁将军回来的!”太子的脸上带了一丝笑容,他的反应似乎也算正常。
“父皇袁将军回来了,不知道您打算怎么安置他呢?是继续不将他安排在兵部呢,还是另有打算?”他只得回到,勾起了袁章和皇帝,两个人的心。
皇帝是觉得头痛无比。袁章能够回来,当然是天大的好事,目前他手里用兵的人本来就少,能够添一个袁章也实在是一件好事!可是,要怎么妥善的安置袁章,却也不是一件省心的事情!
兵部之前一直被梁王的人所控制,现在梁王谋反了,他要把兵部的人全都拔除,这也是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完成的。
袁章回来的话,他必须要给当年兵败的事情一个了结。一个败兵之将,而且在敌国多年,贸然给他在兵部安置重要的位置,只怕朝臣们也不一定都会答应。说起来,就算他这个皇帝其实也不是特别放心。
可是不用袁章的话,他又觉得有点不甘心。袁章当年那么好的谋略,袁家军当年那么好的声名。若是有了一个袁章作为一面旗帜,那他要建立一个新的袁家军,就易如反掌。
现在首先他要处理的是梁王谋反案,接下来就是要为袁家军平反,还有就是平反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个度他必须要把握好,一了,当年的事情,虽然说太后做主的多数,但是他作为皇帝却也是有决定权的。全部推翻的话,岂不是更加说明他这个皇帝昏庸无能?若是不推翻的话,他也没有理由冠冕堂皇的用上袁章。
皇帝看了一眼看上去一脸无辜和诚恳的太子,就算确认他说话并不是出于故意之后,方才有些为难的点头道:“朕是有这个打算,不过这个容后再议!”
一句容后再议,就把太子的问题被推后了!
他在心里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父皇,他老人家其实还是有些狡诈的。
皇帝指着席上的一道珍珠丸子,对着袁章说道:“这到珍珠丸子当年是皇后最爱的,据说也是你最喜欢吃的,快来尝尝看味道是不是,还跟当年一样好吃。”
“谢皇上赏赐。”袁章用筷子搛起一粒珍珠丸子,放到嘴边,慢慢咀嚼。从中尝到了很多说不出来的滋味。
原来的味道似乎还是,原来的味道。只是,做这个丸子的人已经不在了,爱吃这个丸子的人也应该已经不在了。
这道珍珠丸子,是袁家的一位厨娘的拿手好菜。
当年袁皇后入宫以后,偶尔,跟皇帝提了这么一次。皇帝便记在了心上,当日便宣那位厨娘入宫,特意为袁皇后做了这道珍珠丸子。
当时因为这道珍珠丸子,袁皇后的恩宠在后宫无人能及。而皇帝在尝过了这道珍珠丸子之后也是赞不绝口,并且提出将那位厨娘留在了宫中。
因为帝后情深这则关于珍珠丸子的美谈。在坊间也是流传甚广。甚至发展到人家的结婚喜宴,必定要上一道这种珍珠丸子才算圆满!
只是谁也不会想到,竟然这么热络的珍珠丸子这两位当事人一位早逝,而另一位伤心半生。
如今京里的婚宴上已经不再流行这道珍珠丸子了。其代表的美好寓意,已经没有人再来传说了。
今天皇帝特意命人做了这道珍珠丸子出来,显然是用了心的。
太子看到这道珍珠丸子,脸上也闪过一丝惊讶。
“这道菜小时候,记得倒是经常吃的。嗯,味道似乎跟小时候还差不多,确实很好吃。”太子装作无事人一般,将珍珠丸子拣到嘴边,吃得津津有味。
看着他们两个这样配合,皇帝将一颗心放了下来。
他觉得袁章对他应该不会有异心,至少把袁章交给太子这件事情,他应该是做对了。
可能在他的手里,袁章暂时不会能派上特别大的用场了,可是在太子的手里,袁章却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嗯,爱卿喜欢吃就好,太子喜欢就好。朕也有好些日子没有尝过了!”皇帝说着不知不觉的也拣了一粒珍珠丸子起来吃了。
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味道,他也说不上来,毕竟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了。可是面对着太子和袁章,在想着当年那个在自己面前一脸幸福的小女人,这珍珠丸子的味道,绝对不一般。
一顿饭三个人说说停停,吃了大半个时辰,方才罢了。
吃过了饭,皇帝又要去批改奏章了。袁章告辞,皇帝将袁家原来的府邸又发还了给他。
因为袁后病逝以后,袁氏族人,渐渐没落。原本赐给袁家的大将军府邸,被周太后找借口给收了回来。
现在物归原主,袁章心里不是不唏嘘的。
“多谢圣上隆恩。”对着皇帝除了说这么一句,他似乎也不知道该说别的什么话了。
姐姐的死因有蹊跷,当年父亲兵败有蹊跷,还有自己袁家那么多冤案。都等着他想办法去做到。在绝对的权势面前,他没有办法不低头。
就他掌握的情况来看,尽管梁王出了京,可是梁王在外面的那些兵力,却绝对不是可以小觑的。
这些情况,他不知道皇帝心里有没有数。但是他想,这梁王谋反,皇帝已经知道了,皇帝应该也会防备他。梁王屯兵多年,怎么可能只有京里的那么点人手!
袁璋太太平平的在宫里和皇帝吃完了一顿饭,并且还拿回了自己袁家被周太后收回的府邸,这一切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京城的某一处宅子里,父女俩这对话也是非常的隐秘。
“梁王殿下居然被逼出了京城,这一点实在是万万想不到啊!女儿,你说这个局我们接下来该怎么走下去?”年近半百的周浩文看着女儿周静蓉,说话间气势有些颓丧。
“怎么,爹爹觉得梁王这就没有用了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我想梁王应该比我们更清楚。这一出逼反梁王的戏码,估计应该是太子党做出来的。他们以为给梁王套上了谋反的罪名,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太子推上位吗?他们不知道梁王目前的势力究竟有多大吗?简直就是可笑!”周静蓉听到父亲的问话,一脸不屑的说道。
“梁王经营西北多年,手中的钱粮无数。他要谋反的话,他早就已经可以策划谋反。只是他不想用谋反的罪名而上位罢了。所以才一直想要太后帮他谋取兄终弟及的美名。现在既然这个美名得不到。那么成王败寇之下,梁王肯定要策划更大的动作。与太子殿下目前的实力,实在不足以跟梁王对上。”对于朝局,周静蓉分析的头头是道。
周浩文听得连连点头,看着女儿的眼神里满是敬佩。
“不错,不错,女儿还是你想得周到,为父是一叶障目了。若是太子不能在京中困住梁王,那梁王殿下绝对有能力起而代之。况且,宫中还有太后娘娘助阵。”他说着,脸上显出得意之色。
“当初,太后娘娘看重你还真的不是当假的。以为父看来你还真的就是天生的真命凤凰!不论是梁王上位还是太子继位,为父觉得你将来都有可能问鼎后位。为我们周家再添一股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