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镇江
先到镇江的是黄士龙。
黄士龙顺流而上,不过,十日功夫就来到镇江城。
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在镇江江面之上,遇见了真正的对手了,就是长江总兵官汤庆所部。
不过汤庆所部不过是长江水师而已。
如果长江水师训练精良的话,在长江之上,也不是没有击败对手的机会的,毕竟黄士龙所部都谁海船。长江虽然宽敞,但是毕竟不是大海,江船要比海船有优势。
不过,汤庆或许有些能力,否则在如此局面之下,南京方面也不会让汤庆出战,但是长江水师没有别的『毛』病。
就是太平太长时间了。
和平日久,长江水师都投入了捞钱这个有钱途的事业之中了,在江上设卡,从路过的商船上抽水,乃至于偶尔做一次无本买卖。
但是他们唯独没有花费在水战技能之上,所以交战的结果,根本不用多说,汤庆狼狈而逃。
而黄士龙也决定不再西行,他转头上了岸,兵临镇江城下。
刘伯臣根本没有怎么攻打,只是从船上拉下大炮,轰了好几炮,镇江守兵就立即崩溃了,刘伯臣轻轻松松占据了镇江城。
刘伯臣虽然只有万余精兵,但是心思很大,以镇江为根本,四处攻伐,很快就截断了长江,而且他截断的不仅仅是长江,还有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就在镇江附近。
会师镇江,也是当初商议过的,就是为截断南北东西两条水路。不过刘伯臣的心大,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还派遣偏师进攻南京。
不过南京毕竟是南京。
这个时代的城池,南京与北京都是最难攻打的城池,南京不去说,至少北京在建成之后,几乎没有武力攻下的记录,即便是李自成打下北京,也是有内应的,而多尔衮打下北京,那是李自成放弃了。
刘伯臣的偏师在南京城下碰了一碰,不得不撤退,虽然城墙上的士卒良莠不齐,但至少已经有了守军,刘伯臣的偏师,人数太少,根本无法攻下如此巨城。只好撤退。
而朱厚煌来的就毕竟慢了。
朱厚煌一路上顺着运河北上。从杭州到嘉兴,苏州,湖州,一路上连动刀兵都没有,简直是望风而降,最忙碌的并不是军队,而是何文渊。
何文渊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大量的降臣蜂拥而至。朱厚煌立即给何文渊加了个衔,江南招抚使,暂时将刚刚投降这地方的政务担当起来,如此杭州以北,长江以南,这一大片地方,所谓之江南,何文渊就是最大的文官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大军的行军速度也不是很快的。
一来运河行船速度并不快,二来就朱厚煌需要招待各路降臣,给一个优厚的条件让很多人免去后顾之忧,好让更多人投降。
毕竟是朱家皇室内战,真正争夺的是人心向背,战事虽然是决定力量,但是人心也不能忽略。
还有,朱厚煌决定暗地抽调兵力突袭天津卫。
怎么将精锐部队调出来,就是如同现在一样,先将精锐军队分成地方驻军,一来用来弹压地方,江南世家大族事大,并不是官面上人投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二来,等将来调动的时候,总比在南京城下调动,不容易被发现。
朱厚煌大约比黄士龙晚了十几天才到了镇江城下。
“臣等拜见陛下。”以黄士龙为首,百余名将官跪倒在地。为了震慑镇江,这一次入城式,非常之壮观。
刘伯臣将所有部下都拉了出来,排出数里长的队伍,并且将镇江城之中所有人都必须上街观礼。
雍军精锐,大批批铁甲军队,一排排的火枪手,还有一门一门的火炮,还有那种刚刚从战场上来的淋漓杀气,根本让镇江百姓根本不敢抬头。
朱厚煌与黄士龙说道:“你的注意不错。”
其实这个注意不是黄士龙的,而是黄士龙新收下的一个谋士,不过谋士的功劳放在主家身上,也是常理。
“全赖殿下天威。”黄士龙说道:“如果不是殿下天威如此,也不会让百姓慑服。”
朱厚煌知道,百姓慑服的不是他的天威,而不是他的兵威。不过,他不愿意拆穿黄士龙的马屁,说道:“我让你准备的事情,都准备好了。”
“都准备好了,只要殿下一声令下,。十日之内,臣会让殿下在天津外海。”黄士龙说道。
朱厚煌说道:“这一件事情关乎天下大计,一要准备的妥妥当当的,二是要保密,在孤下令之前,水师之中,只能有你一个人知道。”
黄士龙说道:“臣牢记在心。”
朱厚煌一边看着两边的百姓,一边问道:“看过南京吗?南京能不能下。”
“南京可取。”刘伯臣在黄士龙身后,跟随着朱厚煌。
朱厚煌身边的将领分为两排,一排是跟着朱厚煌一并过来的,以俞大猷为首,另一排就是镇江守军,以黄士龙为首,刘伯臣的位置就在黄士龙之后。
“臣在南京城下转了一圈,南京有两个缺点,一是南京城太大了,南京由太祖所建,南京城,为南北长、东西窄,南北20里,东西11里多,周长67里,南京城有13门,南3门,正门为正阳门;西5门;东1门;北4门。城墙用大石条奠基,完全用青砖包砌,大约有四丈左右。城墙依山带水,尽占地利,十分坚固。北起狮子山,南到聚宝山,西扩石头城,东尽钟山之麓。南京的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唯有皇宫东、北两侧的城墙全部用砖实砌。城墙沿线共辟十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重要的城门设有瓮城,其中聚宝门、通济门、三山门是水陆交通要道,每门都设有三道瓮城以加强防卫。
在这座城墙之外,又修筑了一座长达50余公里的外郭城,把钟山、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区都围入郭内,并辟有外郭门十六座,从而形成保卫明皇宫的四道防御线,即:外郭、都城、皇城、宫城。”
“如此规格海内仅此一家,可以说固若金汤。但是这样的大城,需要的守军数万,没有数万大军连守都无法守。”
“而南京城的第二缺点,就是南京士卒不精,以臣所看,南京城之中,老卒不过一两万,这都是能战之辈,其他的都不过是滥竽充数,或许城中有所藏拙,不过,南京城如此之大,守军薄弱却是无疑的,殿下只需猛攻一侧,另外一侧根本无法救援,如此则南京可克。”
刘伯臣兴奋的说道。
守城的始终是人,而不是城,即便是城池再好,没有合格的守城人员,还不如一座小城。
朱厚煌听了也有一点兴奋。
“殿下不要忘记戚大人所言。”俞大猷在朱厚煌身边轻声说道。
朱厚煌轻轻一摇头说道:“不用担心,孤不会动摇,只是南京城毕竟是大明留都,不进攻一下,孤岂能甘心,而且,孤不相信南京城如此轻易就能拿下来,最少也要让北京方面着急一下吗?”
俞大猷说道:“殿下英明。”
俞大猷心中未必觉得朱厚煌英明,只是不好说而已。他更担心,朱厚煌在南京城之下就改变的初衷,一力要攻下南京了,为突袭天津卫,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如果最高层一下子改换的想法,下面的人根本就会无法适应,就俞大猷本人来说,也不愿意看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