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杭州会议二
所谓数米下锅。
有多少东西,做多少事情。
雍军从东雍进攻大明的时候,不过十万之众,当然这十万之众,并不算水师。但这半年以来,雍军已经扩军了不少。
雍军的占领区,是一道狭长的地域,从漳州到宁波,沿海各地都是雍军占领区。除却杭州这十万大军之外,其他地方零零点点,也有不少大军。
首先是漳州,至少有一万大军,因为他正对广东。虽然两广地区的兵力都在与安南军对峙,郑绥做的不错,将两广兵力全部牵扯镇南关,还有一些在雷州半岛之上,谁让琼州也被雍军所占领,其实漳州一万大军对面没有什么敌人,所以漳州这一万大军,大多都是新兵。
还有福建内陆各府县,也有驻兵,少则千余,多则五千,很多都是从投降明军里面收集的精壮之士在这里安置,就是当预警用的。反正东雍只要沿海精华地带,至于那些深山之中,朱厚煌并不在意。
至于到了浙江更是兵力稀薄,浙江西南四府,以金华府为首,本来戚继光的主攻方向是这边,不过,在何文渊的三寸不烂之舌下,这里都保持了中立,在最后结果出来之前,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不过,即便如此温州与台州,乃至宁波也不能不驻守一兵一卒。
单单是这样,从漳州到宁波,快驻军都有数万了,虽然战斗力不大行,大多都是新兵与俘虏,当时在东雍教官的培训之下,战斗力正在提升之中。
不要看杭州有十万大军,但是这十万大军,并不是雍军所有的机动兵力,至少有很大一部分要驻扎在江南一带,江南一带如此繁华地域也不小,最少要一两万驻军才能满足,毕竟是新定之地。
所以能动用的兵力,也就是机动兵力,不过八万,还有分兵数路,如果平均分配的好,一路不过一两万的话。
这样的兵力实在太过单薄了。
这也是朱厚煌所担心的事情。
“殿下,”戚景通说道:“殿下志在天下,不应该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朱厚煌立即明白,戚景通的意思,意思是从别的地方抽调兵力。
朱厚煌说道:“那你准备----”
戚景通说道:“殿下,以臣之见,水上一路,应该多依赖水师,只需派遣一万陆师就差不多。沿江不需要与敌军多做接触。而西去拦截援军的士卒,也不用多少兵力,不过是营造形式,只要两三万就可以了,大军应该沿着运河而上,应该营造兵威赫赫之势。杭州剩下的兵力全部从这一路北上。”
朱厚煌说道:“那么从哪里抽调兵力,北上天津卫?”
戚景通说道:“抽调南都兵力。”
朱厚煌皱起眉头说道:“抽调南都兵力?”
不仅仅是朱厚煌皱眉头,连其他人也都皱起了眉头。
不为什么?
因为南都兵力并不多,南都现在只有吴明所部,满打满算有两三万之多,还有很多都是不能抽调兵力的地方,即便是放弃了椰城,也不够能抽调两万,甚至更少。
而且抽调这些兵力的后果很严重。南都空虚的话,很容易有失。毕竟南方并不是没有敌人的,佛郎机从来是不知道依靠的,至于满目国也是隐患之一。
南都是朱厚煌打下了,但也是雍军数年以来重点经营的方向,南都城建立起来了,各级将领的家眷也都在南都城之中安下家了。
让他们放弃,所有人都不愿意。
这是一场大冒险。
戚景通看到这一点,说道:“殿下,我们要抽调兵力,进攻北京,主要在于突袭。所以也注重突然『性』。所以,最后,不能在江南抽调兵力,因为从江南抽调兵力去天津卫。因为如此瞒不过人。”
朱厚煌深吸一口气,问道:“诸位如何看。”
俞大猷说道:“任凭殿下决断。”
“任凭殿下决断。”
这样大事,从来都是朱厚煌断决。
朱厚煌深吸一口气,该想的也都想了,不该想的也都想了,剩下的只有决断了。
朱厚煌说道:“既然如此,就按戚大人所说的办了。”
南都虽然危险,但是并不是说就一定有危险。
佛郎机纠缠于亚齐,而满目国也纠缠于万丹。一年之内,恐怕还没有什么不会有什么危险,而且有雍军的余威震慑,应该没有问题。
时间长了,或许没有问题。但是一两年之内,还是没有问题的。
天平的砝码,一边是大明,一边是南都。谁都会选,只是这需要勇气。
不过,事情也不是说定下,就可以完事的了。剩下的事务还很多。
朱厚煌先要确定的是分兵之后,各军的主将。这是必须等朱厚煌来做决断的事情。别人不可能做。这也是朱厚煌的权威所在。
朱厚煌没有立即决定,而是散会之后,慢慢的斟酌。
沿江而上的一路,以黄士龙为主将,刘伯臣为副将,因为这一路是以水师为主,黄士龙的权威资历也在刘伯臣之上。
而且刘伯臣也在水师厮混过。在这里也是比较合适的。
至于西方一路,朱厚煌决定让戚继光,黎子云过去。
在朱厚煌的估计之中,大江上游也不会有什么大军来援,以大明的动员实力,从军队集结到向东开拔,非要几个月不可,再加上主客军的矛盾。所以军队的速度快不起来。
除却西南,与九边的军队常年在战备状态以外。其他各地的军队都需要好一阵子才能进入行军状态,尤其是越是太平的地方,越是如此。
所以,西去拦截的军队,很可能遇见不到什么敌人,只能虚晃一枪,给北京方面震慑而已,让北京方面知道,如果不,北兵南下,南京就失守在即了。
至于主力大军,自然是朱厚煌为主帅,俞大猷为副,而戚景通坐镇杭州,至于何文渊,也升职了。
打下杭州之后,有大片的官员投降,而何文渊也成为降臣的首脑。而且何文渊也立下了不少功劳,这些降臣很多都是何文渊招来的,何文渊还安抚了浙西南四府,让朱厚煌的后方安稳了不少。
何文渊代表了降臣的利益,就水涨船高,朱厚煌任命他为东雍副相,仅次于杨慎的职位。杨慎在后方维持整个东雍的运转。等过一阵子,将事情安排好了之后,杨慎也会过来来。
现在,东雍的文臣以何文渊为首,朱厚煌让何文渊专门负责招降事务。毕竟有何文渊现身说法,很多大明官员都愿意投入朱厚煌的麾下。
至于突袭天津卫的军队只能慢慢的筹划。不过单单凭借在东雍留守的军队是不行的。因为不够,区区两万人想突入北京城,也太不把北京城放在眼里面了。
不过,戚景通所说的也有道理,数万大军的行迹,根本遮掩不住,这边传雍军大军出海,北京立即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起不到突击的作用。
毕竟在大明的土地上,也不太不把锦衣卫当一回事了。
所以这一件事情,只能从长计议了,朱厚煌觉得在征战的过程之中,化整为零,再从南边调过来一些军队,慢慢的精锐部队调入海上。
反正到南京城下还有一段时间,到了南京再想办法也不是太迟,这一件事情,不用太着急。
因为这个时候,真正的着急上火的是京师,朱厚煌所烦恼的是幸福的烦躁,但是嘉靖所烦恼的,就不是那么幸福了。他面对的简直是悲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