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土楼
海风习习,朱厚煌一身便服,身上好多地方还有一些泥巴,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信。
朱厚煌收起信来,负手东望,越过台湾,看到东雍也有一块码头正在建设。他心中暗道:“没有想到澎湖三家就这么样荡平了,也是,但凡有一点实力的家族,根本不会扎根海外,反而是扎根朝堂之上。”
朱厚煌接到信的时候,施家已经覆灭了。
吴凤仪知道汪家要举家搬到东雍的时候,就知道大事不好,这汪家动不得了,而陈家势力本来就小,而且凝聚力不强,再一分家,吴凤仪想动手都找不到要对付谁了。而汪家这变投诚了,又是出卖施家,又是举荐入东雍,自然不能动,如果他再不干掉施家,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与朱厚煌交代了。
吴凤仪是来做酷吏的,他就这么做酷吏吗?
朱厚煌也能品会道吴凤仪的几分心思,但是朱厚煌的心思并不在这上面,心中暗暗的思量道:“是我想差了。宗族虽然势力很大,但是东雍一片荒地,几乎等同于重建,我只要做好预防,根本不用下重手收拾他们,如果在中原或者是江南,自然要清理一番,但是在东雍却是不必了。”
他转过头来,看向送信的人,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汪直。”汪直说道。吴凤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汪家,直接将汪直送到了朱厚煌的面前。
朱厚煌说道:“汪直?”
“正是。”汪直不知道雍王为什么对这个名字感到奇怪,暗道:“莫不是这个名字犯了殿下的忌讳吗?”
朱厚煌深深的看了这个人一眼,觉得应该不是那个纵横天下的五峰船主。因为那个五峰船主,相传是徽商。应该是南直隶人,而不是澎湖人。不过是同名而已。朱厚煌将这个念头掠过,他看向汪直身后,汪直的身后,正是一副大兴土木的样子。
有数百人正在建筑一座城池,这一座城池临码头。就在台湾边上,无数人抡起木墩在哪里夯土。这里用的是版筑法。
版筑法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建筑方法,传播很广,所谓版筑,就是筑墙时用两块木板相夹,两板之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撑住,然后在两板之间填满泥土,用杵筑紧,筑毕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墙。
朱厚煌虽然觉得在台湾建设这样的建筑,并不是太合理,不知道这样的建筑对大风浪的防御如何,但是朱厚煌手中没有其他办法了。
要新式建筑,比如钢筋混凝土建筑,想都不要想了。且不说什么钢筋在什么地方,就说是水泥的生产,对朱厚煌来说,就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问题,先不说配方问题。也许朱厚煌可以找些专门烧窑的的老师父专门为他研究配方,但是开矿,开路,其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就不是朱厚煌现在能承担的。
所以说任何改变现状的想法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并不是想想就可以的。
“你看这工地,觉得怎么样?”朱厚煌一时间也没有想到活交给汪直,也不知道该怎么安顿汪氏一家,干脆考考汪直。
汪直说道:“听说殿下,是想效仿开漳圣王开扩东雍。”
朱厚煌觉得很奇怪,已经很久没有人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了。朱厚煌反而升起兴趣,说道:“是。”
汪直说道:“我想福建西南有些土楼比较适合殿下。”
朱厚煌忽然想起,他前世也关注过土家楼,但是也仅仅限于关注而已。具体并不是太了解的,于是问道:“请你说一下。”
汪直蹲下来,用一根木棒在地上画出一个圆形。说道:“福建土楼大多数都是圆形,一般都是四层,第一层是大多是厨房餐房,第二层是仓库,第三层以上才是住宿地点,一楼二楼并不开窗,三楼以上才开窗。一般在三层以上,甚至有七层。最上层既是了望地方,下面的窗户也能射箭。土楼里面有一点水井,以及其他生活的必须品,即便是外面围上一两个月也能坚守。”
朱厚煌听了有些心动,说道:“你的意思是在这里建这种土楼吗?”
汪直说道:“殿下两城相夹互为犄角的方案,自然是万无一失。但是只适合要害之处,殿下迟早要让移民在东雍上面扎根。而这土楼正是最好的办法,一座土楼就是一个据点,从沿海向内陆发展。步步为营,即便是面对大队土人袭击,也可以坚持到大队人马到来。”
朱厚煌说道:“不错。”怎么向岛内扩张,朱厚煌还没有形成一个方案,汪直的这个方案就不错。
汪直见朱厚煌中意他的方案,心中不由的一动。这个方案并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功劳,还有家中老人的指点,终于能在雍王身前脱颖而出了,他说道:”草民全家迁移东雍,愿为殿下先导,建此土楼,为殿下开路。”
朱厚煌说道:“此言当真。”
东雍之上,并不太平,土人的势力并不算太弱,朱厚煌之所以一定要建两座城池,夹着台湾而立,虽然有一点谨慎过头,但是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对朱厚煌来说还是这样的,对汪家数百人来说,就更加危险了。说不定全家都丧命于土人之中。
汪直说道:“自然当真,只是有两个条件,还请殿下答应。”
朱厚煌说道:“说来听听。”
汪直说道:“家祖年纪大了,还请殿下开恩,让其在澎湖颐养天年。”
朱厚煌说道:“你有孝心,孤自当成全。”
汪直说道:“家中人丁比较少,建土楼的时候,还请殿下帮一把手。”
朱厚煌想了想工期,其实他觉得他现在就是一个大包工头而已,一船船的壮丁全部拉过来,除却在大员伐木,建设码头的人之外,其余全部在这里修建在一鲲身上的城池。只是一时间腾不出人手,毕竟不先建好房屋,修建一个坚固的据点,朱厚煌没有底气去开扩东雍。
也许是朱家人的通病,自从朱元璋时代就传下来的,建造城池的习惯。
不过朱厚煌也不是光建城池其余的什么也没有管的,就在一鲲身的沙洲上面,种了一些蔬菜,至少节约了很多补给。
朱厚煌说道:“暂时没有空闲,这样吧,你们家的壮丁先来这里帮忙。等这座城池建立好之后,就开始为你们建土楼。”
一时间朱厚煌也觉得自己事情办的乱七八糟的,简直是一团糟。虽然安排下去的事情并不错,但是先后顺序却感觉十分错乱。
“我必须有一个帮手。”朱厚煌心中想道:“我必须有一个能处理内政的帮手。”他有一点后悔在京城之中推了杨慎的举荐,杨慎举荐的人,即便是再不成器,也能支撑起来这一摊子庶务。
朱厚煌忽然想起了唐寅。这位名传千古的大诗人,大画家,不知道内政点数有没有六十以上,不过这个时候,朱厚煌简直有一种将朱裕都拉过来的冲动,至少朱裕也是一个识字。至于朱裕团队的其他人,大部分都已经拉过来,也是有了这些数学高手的支撑,才算是将数千人组织起来,否则更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了。
朱厚煌处理了汪直的事情,二话不说,给还在福建滞留的唐寅送了一封信,让唐寅速速赶过来,顺便给了吴凤仪一封信,让他将澎湖交给吴行之,让他也赶过来。朱厚煌感觉到他缺乏人手,疯狂的缺乏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