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瑜很纠结。
内阁首辅谢三宾掌控朝政数年光景,门下党羽无数。
尤其是在崇祯不上朝的这段时间。
他趁机在地方和朝中安插了许多亲支近派。
一旦动谢三宾,那些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必将受到牵连。
为了自保,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也就是说。
想动谢三宾可以。
但是要做好朝局动荡,地方大乱的准备。
最重要的一点。
谢三宾的本事是搞钱。
没人会嫌钱多。
崇祯也不例外。
崇祯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才要倒谢的?
另外。
他邱瑜能帮到崇祯什么?
有价值的人,才能坐稳首辅的位子。
没价值的人只是昙花一现。
看着犹豫不决的邱瑜,崇祯笑着问:“邱尚书,还记不记得十年前朕让你做过一件事。”
十年前?
邱瑜愣了下,躬身回答:“请陛下恕罪,臣忘却了。”
“那朕就提醒你一下,十年前朕让你通知京师官员,命他们公示家产。由于并非强制,所以几乎没人公示。”
邱瑜立刻明白了崇祯的意图。
崇祯倒谢的目的是反贪腐。
只有解决贪腐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政清人和。
崇祯继续说道:“邱尚书,人为什么活着?”
不等邱瑜开口,崇祯便自顾自地说道:“人生不过三万天,有人追名,有人逐利,还有一些人为了青史留名。”
“你已是花甲之年,如果无欲无求,早就请辞归乡。之所以还留在朝堂上,显然是有老骥伏枥之心。”
“朕给了你机会,是否把握机会就要看你自己了。”
邱瑜再次陷入到犹豫之中。
崇祯没有继续pUA,而是闭目养神,静静等待。
他相信邱瑜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选择。
许久之后,邱瑜开口问道:“臣心中有个疑问不知当不当问。”
“邱尚书请问。”
“臣想知道陛下为何会选择臣?”
崇祯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你是吏部尚书,当了十多年的吏部尚书。在近十年时间里,其余各部尚书均有更迭,唯独吏部尚书一动不动。”
“你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官员能担任吏部尚书长达十年之久!”
“吏部掌管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任免,在官员们的眼里有天官之称。”
“朕纵观整个大明,只有你这个吏部尚书才有资格和实力与内阁首辅较量。”
“所以朕选择了你!”
听到这里,邱瑜才恍然大悟。
原来能担任这么久的吏部尚书不是因为他本事大,而是崇祯刻意安排。
好恐怖的权谋。
想清楚这些,邱瑜知道自己没得选。
他必须按照崇祯的想法打倒谢三宾。
否则倒下的就是自己。
届时别说告老还乡了,能不能活命都是问题。
邱瑜朝着崇祯躬身施礼:“陛下,臣还有疑虑。”
崇祯笑着点头:“讲。”
邱瑜问:“如果官员不同意公示家产,届时将如何处置?毕竟这只是一条政令,不是法律。官员抵触政令虽然不合规矩,但合法。”
崇祯站起身,看向窗外。
外面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没有一片乌云。
崇祯倒背着手,语气沉重:“不同意的就不要做官了,就地罢免,革除官籍。”
邱瑜低着头思考了许久,再次问道:“人少还好,如果人多的话恐怕会...”
“呵呵呵。”崇祯冷笑一声:“朝廷的事看似很多,但总结起来无非两件事。一件事是挣钱,另一件事是花钱。花钱的事谁都能做,无非是做的好坏而已,所以不必担心。”
“至于挣钱嘛...”崇祯顿了顿,“当钱足够多时,短期内就可以不挣钱。”
邱瑜知道崇祯又要免除天下百姓的赋税了。
这是好事,他很赞同。
可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
他轻声提醒:“陛下,如果大量地方官员因为不同意公示家产而被革职,吏部短期内无法任命那么多官员赴任,地方上恐怕会乱,而且是大乱!”
崇祯走到邱瑜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乱不起来!地方上最大的问题是治安问题,在地方官员离任期间,治安问题交由当地卫所管理。”
邱瑜补充:“臣怕卫所的人是始作俑者。”
崇祯胸有成竹道:“放心吧,他们都是朕的功臣,岂会和朕作对?”
“请问陛下臣何时动手?”
“不急,论功行赏之后再说。”
“是,臣提前做些准备。”
邱瑜告辞离开。
崇祯则回到后宫与妃嫔畅聊。
崇祯二十八年八月初八。
定王朱慈炯带着李定国返回京师。
其他武将早已在收复东番前返回驻地,并先一步来到京师。
在距离安定门还有三十里时,队伍停了下来。
明代大军出征走德胜门,寓意德胜归来。
回来的时候走安定门,寓意收兵后天下太平安定。
朱慈炯问:“为何停止不前?”
很快有人来报:“永王殿下带着一伙人拦住了道路。”
“哦?”朱慈炯很高兴,带着李定国催马向前。
在相隔还有一段距离时,朱慈炯看到了朱慈炤的身影。
只见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穿华丽的锦服,腰间系着玉带,脚上踩着一双金丝祥云履。
奢侈的装束,高贵的气质甚至让朱慈炯都萌生出一丝惭愧。
好在朱慈炯久居军中。
身上那金戈铁马的气息让他的内心波澜不惊。
继续往后看,朱慈炯发现朱慈炤身旁围着一帮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他们的装束同样华丽。
与朱慈炤不同的是,举手投足间多了一些跟班的气质。
朱慈炯低声自言自语:“这帮蒙古小弟挺有意思啊。”
此时永王朱慈炤也发现了他。
朱慈炤翻身下马,跑向朱慈炯。
朱慈炯也翻身下马,迎了上去。
兄弟二人抓着彼此的胳膊,四目相对。
朱慈炤率先说道:“三哥你终于回来了,我想死你了!”
(朱慈炯排行老三,老大是朱慈烺,老二是朱慈烜(早夭),老四是朱慈炤。)
朱慈炯笑着回答:“我也想你啊!”
两人对视了一会,相拥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