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刘志观察了一圈,发现五十人中有一半是青年才俊,也就是说,是在他实行教育改革之后才入学的。

他们的思想与上一辈考生们相比,要更加活跃,少了许多腐朽酸迂之气,看起来朝气蓬勃。

忽然,他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袁绍,这位汉末大枭雄,此时却是位温文尔雅的年轻人,容貌出众,气宇轩昂。

袁绍是袁汤次子袁逢的二儿子,从小过继给早逝的伯父袁成,他的兄长袁术,虽然颇有才名,却一直没有参加科举。

反而是袁绍先参加了,其父袁逢当年是靠特举出仕,如今已经是执金吾,也算是皇帝亲信了。

要说袁氏,也还真是人才辈出,老一辈的有袁汤、袁着、袁敞等等,后一辈的袁盱、袁逢、袁贺、袁隗等。

现在,小字辈又开始暂露头角,上一届袁盱的儿子袁遗亦是探花,袁术的长兄袁基,也成绩不俗。

整个袁氏家族可谓是人才辈出,不得不佩服他们家族的教育,确实做得很到位。

袁术和袁绍兄弟俩,作为汉末一代枭雄,确实是很失败,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性格缺陷。

二人都多谋少断,心胸狭隘,不具备一代雄主的气魄,但在太平盛世做个普通臣子,却还是合格的。

刘志微微一笑,如今他挺过了生死大劫,将汉灵帝丢在了历史的灰烬之中,再也不可能出现。

如今的刘宏,只是个老老实实的解渎亭侯,与皇位之间,有着十万八千里路的遥远距离。

所以,他已经不惧怕任何的历史人物出现。

经过第一轮考试,五十个人中只有十五个人晋级,刘志看了看,袁绍果然还在其中。

他是袁逢的庶子,而袁术才是嫡长子,因此,科举才是能够改变他命运的最佳途径。

袁术是考的文科,这一科其实仕途更广阔一些,一般自恃才高的士子,才会选择这条路。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条路的竞争也更激烈一些,所以大部分时候,总魁首都是文科出身。

在文武百官们讨论题目的时候,考生们先稍事休息了一会儿,接下来才是决定他们命运的最终时刻。

三位副主考,胡广和荀爽分别出了一道基础知识题,而陈蕃则出了一道政论题。

由于人多,仍然采取了笔试,限时一个时辰,这些学子都是本届顶尖的,自然不曾在抓耳挠腮的现象。

个个都笔走龙蛇,奋笔疾书,每完成一道题,就可以先交上去,让考官们点评。

不时地有人交卷,几位考官交叉看过,会把觉得优秀的答案交给皇帝御览。

刘志要是觉得还不错,便递给下首的太子刘瑾观看,然后在场的其他大臣们都可以阅览答卷。

在这种开放透明的形式下,所考验的不仅仅是才学,还有人的胆色气度。

众目睽睽之下,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人,很容易就会紧张失控,发挥失常,从而导致成绩不佳。

其实在这一点上,世家子弟们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从小见惯了大场面,所以大多都镇定自若,气定神闲。

甚至还有人因为这种场合而更加兴奋,超常发挥。

而寒门子弟和平民学子们,更容易紧张不安,因此这么多年来,前三名中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于豪门贵族。

这是阶层优势,完全没办法解决,只能靠个人的磨练来弥补了,十几年来,心理素质强大的平民学子,虽然凤毛麟角,但每一个都是天才型的人物。

将来他们都会在朝堂上大放异彩,成就一番事业。

第二轮考试完成,几乎所有考生都提前交卷了,一番评选之后,只剩下六人。

今日殿试的压轴戏,就是太子刘瑾的最后口试题,将决定谁是前三名。

小小少年挺直了脊梁,坐得十分端正,表情平静自若,但刘志却依然能够看出来,他其实也十分紧张,只是掩饰得更好罢了。

“我的题目是:论商业发展与农业的冲突,如何解决?”

其实在此之前,就连刘志也不知道他会出什么题目,为了锻炼他的能力,谁也没有干涉他的想法。

但这题目让众人都很满意,太子已经开始深思国家朝政,问出来的问题也确实比较切合实际。

前年的改革,已经针对这个现象进行过调整,当时闹的轰轰烈烈,只要是关心时事的学子,无人不知。

因此,他们应该都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也都有着自己的答案。

当然,直接按照朝廷政策回答,显然是没必要的,太子要问的,应该是改革之后所存在的问题。

六人慎重地沉思了一会儿,这才陆续作答,刘志一直比较注重策论,所以每一届殿试,都会有时政题。

学子们也都早有准备,侃侃而谈,他们的观点都有着独特之处,但也带着鲜明的阶级特性。

中产阶级的学子,大多数都赞成加大商业发展的力度,认为这才是迅速富国强民的捷径。

平民学子们就比较谨慎,大多数认为应该以农为本,稳步发展商业,必要时应该由国家出手进行干预。

世家子弟们都享受过商业带来的便利,基本都是赞成扶持商业的,认为如今粮食充足,只要调控好农业生产,不会影响到国家民生。

袁绍身为世家子弟,自然也是倾向于发展商业的,但他却认为应该优先发展工业,只有工业发达,商业才能有序发展,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同时先进的工业科技,还能带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可以说是在商业与农业之间,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最后,袁绍如愿夺得本届魁首,拿到了进身仕途的通行证。

而太子刘瑾,也同样通过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一个大考,以强势之姿开始正式介入朝政。

接下来的玉堂赐宴,刘志只是露了一下面,把主持宴会的任务全权交到了刘瑾的手中。

从现在开始,年轻的皇太子需要开始培植自己的力量,当然如果是在其他的朝代,这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

但在东汉,却是非常正常的行为,尤其是在皇帝身染重疾,身体不佳的情况下。

皇帝本人对此不但毫无意见,还特别示意手下的重臣们,多加培养。

自从被立为皇太子,十二岁的刘瑾就搬进了东宫之中,这座宫殿在他住进来之前,已经近五十年没有人住过了。

可见东汉的皇帝们,子嗣有多么的稀少,一个皇朝的气运破落到如此地步,又怎么可能兴旺起来呢。

如今这座沉寂已久的宫殿,终于迎来了一位新的主人,整个朝廷上下都开始围绕着东宫运转起来。

当然,刘瑾的第一任务,仍然是学习各种基础知识,不过经学不是重点,诗词歌赋也只是略知一二便可。

他的学习重点是历史,格致和各种政务处理,除此之外,刘志还让他每三天轮流到各部门去参观学习,了解各政府机构的运作流程。

这也是历代皇太子的例行学习任务,刘瑾做的很不错,连刘志自己都不得不感慨,他比自己当年更优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封建王朝,一个优秀而出色的帝国继承人实在是太重要了。

大考之后的一系列活动,刘志都没有再出现,全部都由皇太子刘瑾来主持。

现在,洛阳城的人们都对这位少年太子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对他既期待又好奇。

要知道他可是未来的皇帝,也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十年国家的命运走向,更关系到他们这些升斗小民的生活幸福。

很快就是皇太后的周年忌日,自从去年母亲生病开始,短短一年的时间,刘志觉得仿佛过了半辈子一样。

从前,他总认为自己还是个年轻人,对于古代将三十来岁的人就划入中年范畴,十分不屑。

可如今他却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从身体到心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忽然之间,他发觉自己真的已经步入中年了。

一转眼,他已经做了二十二年的皇帝,之前他一直满怀壮志,总觉得自己还有许多目标没有完成。

可如今他忽然便生出了一种深深的疲惫感,能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对他来说,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反而是皇后,如今比他要忙碌得多,对于两个儿子,她都十分关心,现在他们一个搬入了东宫,另一个住进了王府,都已经不在她身边。

孩子们都还小,邓猛自然不放心,所以总是几头跑动,不过她身体一直很健康,越是忙碌反而越是精神焕发。

明明只比刘志小两岁,看起来却似乎比他年轻了许多。

现在刘志待在中德殿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他都居住在濯龙园中。

窦云说长泡温泉,对他的病情有好处,可以舒筋活血,对小脑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作用。

几个年轻的妃子也都随着他搬进了濯龙园,每日里他最多抽出一个时辰来批阅奏章。

其余的时间就散散步看看歌舞,与几位妃子闲散相戏,刘志觉得和前面的二十二年比较起来,他现在的生活更惬意也更舒适。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再关心朝政,只是如今的朝廷已经不再需要他时刻盯着。

有什么重要事件,大臣们自己会到濯龙园来当面汇报,所有经过他批示的奏章,都会转给皇太子刘瑾再看一遍。

观看旧的奏章,是学习处理朝政的最快捷径,当年刘志刚刚登基的时候,梁太后垂帘听政,他每日里的主要任务,也就是观看大量的旧日奏章。

他觉得那段时间,自己成长的速度非常之快,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之前皇帝的判断影响。

幸好他亲政之后,努力摆脱汉顺帝的影子,毕竟他有着几千年后的见识,与汉顺帝的许多观念有着本质上的矛盾。

现在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将来刘瑾会变得没有自己的主见,事事因循他的主张。

说起来也不是不好,毕竟他的许多政策,都被时间证明是正确的,但国家的情况,却在千变万化,不断的进步。

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将来会不会反过来阻碍国家的长远发展呢。

虽然刘志心中有这个担忧,却并没有宣之于口表露出来,因为现在的刘瑾,所需要的就是大量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

他现在才十二岁,思想还不成熟,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哪怕他心里着急,却不能够拔苗助长,那样只怕会适得其反。

大考之年总是特别的忙碌,各部门都忙着吸收新的成员,尤其是吏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刘瑾待在吏部的时间也更多一些,毕竟这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容不得有半点懈怠。

在这里刘瑾也能学到更多的经验,作为一个皇帝,不需要凡事亲力亲为,但却一定要熟悉朝廷人事的任免规则。

到了年底的时候,出了一件让刘志心情沉重的事情,老院长窦云劳累过度,心力交瘁而亡。

这是大汉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损失,他一生充满了传奇,当年全心抗击瘟疫,救活了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

再加上这一辈子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因此他在整个大汉民间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

对于这个老朋友的逝世,刘志也十分伤感,特别给他加谥号为仁,表彰他这一辈子仁心仁术,妙手回春,活人无算。

又在他死后追赠为忠义侯,这可是莫大的荣耀,要知道如今东汉的爵位,已经不像二十年前那么容易获得。

一般情况下已经很难封侯,尤其是规格如此高的侯位,更加难以见到。

由此可见,刘志对于窦云的看重,特别是这次他忽染重疾,要不是窦云拼着老命去救他,估计他早就已经葬入皇陵了。

而如今的大汉,又是否已经重新陷入了动荡之中,还不得而知,但他想可能性很大。

因此说窦云以一己之身,力挽狂澜,也绝不夸张。

一个小小的忠义侯算什么,这都是他应得的。

窦云死后,接替他成为刘志主治医师的,是他的得意门生张芝,这一年以来,他一直跟着老师为皇帝治病。

所以他是除窦云之外,最熟悉刘志病情的人了。

CC读书推荐阅读:工厂通古今,开局女帝抢我拼好饭全能后勤兵镇国小公爷叶尘:重生在赘婿逆袭之路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谍海孤雁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亮剑:李云龙拿我的无人机打鬼子大明之五好青年李辰安钟离若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灭宋新妖孽兵王护国公学霸养成小甜妻交锋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春回大明朝全职穿越者【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工业帝国志药罐贵妃娇又作,病娇暴君乖乖认怂新婚夜,大佬调戏娇妻上瘾了大清之祸害大明:超神永乐时代皇帝互换开局:阿斗开局半壁江山抗战之铁血兵锋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大明官南宋第一密探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影视剧特种兵诸葛会物理孟德挡不住皇族贵妻水浒西门庆江山争雄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大唐贞观第一纨绔开局一座玉门关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改革大唐重生西班牙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豆一与媚灵军古穿今之娘娘不好惹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红楼大官人三国处处开外挂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东铎王朝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三国之太史子义萌后不乖,帝要掀桌塞音老仙闹大明
CC读书最新小说: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