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和高山高峰推着手推车赶来时看到人满为患的街道,根本挤不进去,脸上泛起难色。
“我们的竹笋推不进去,怎么卖?”高山有些担心,这可是他们家辛辛苦苦劳作两天的成果。
“大富,里面什么情况?”高峰伸长脖子看,好像还看得有烟火。
“具体我也不明白怎么回事,估计是大郎媳妇弄出来的,大山叔,要不你先在一旁等着,我和小山叔寄过去瞧瞧?”
高山点了点头,两人一前一后往里挤。
“挤什么挤,我还想挤进去尝一尝竹笋呢!”
高富瞬间抓住了什么,大声喊:“不好意思,我们是卖笋的家人,过来帮忙卖笋的!”
这下,队伍松动了些许,高富一边喊一边挤,高峰差点被挤开,连忙学着高富的话,这才堪堪一起跟着挤过去。
两人挤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挤过去,结果看见大郎媳妇在炒笋片。
二脸懵逼——哪来的锅?
先前,人群中有人反映,竹笋炒肉好吃是好吃,但买不起肉,所以,她再次炒了蒜香竹笋,为了每人都分到一点,她豪气地炒了差不多十斤。
每人都尝到竹笋的鲜美又得知竹笋是青菜价,三文钱一斤,那还犹豫什么?
刚挤进来看明白的高富和高峰立马帮忙卖竹笋,至于负责看货的高山被两人齐刷刷抛之脑后。
还好高山不傻,看见有人拿着竹笋出来就明白,他们已经开始在卖笋,便不着急了。
【滴滴,检测到宿主触发特殊任务,普及一万人竹笋可食性,目前进度(423\/)。】
锦茵愣了愣,没想到升级后还有这功能?
不错不错,会举一反三了,以后想必更加有趣。
她忍不住,嘴角勾了勾。
家里有儿媳妇怀孕的大婶,见识到锦茵的手艺,想讨教一二,但人家忙着卖笋不好意思打扰,余光瞥见卖鱼的摊贩正伸长脖子看热闹。
眼珠子转了转,有了好主意。
她老远就扯着嗓子大喊着:“丫头啊!上回你说竹笋还可以煮鱼汤,婶子不会,我去买条鱼你能教教婶子吗?”
附近的人听到竹笋还可以煮鱼?
他们都是村子里的人,基本都有河流抓鱼,买不起肉偶尔会抓鱼打打牙祭,奈何鱼又腥又多刺,不太爱吃。
这位小娘子厨艺这么好,难道她有法子?
于是,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
鱼摊老板听到有人提到鱼,耳朵瞬间支棱起来,又听到小娘子可以教做鱼,看了眼已经吃得心满意足的猪肉摊老板,咬了咬牙,朝着锦茵大喊。
“小娘子,我也可以提供两条草鱼,但我没带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多余的碗也给我尝尝?”
锦茵认出是那位婶子,又看了眼鱼摊老板,微微一笑:“好的,婶子。鱼摊大哥谢谢您提供的鱼,但我今天没有带碗,非常抱歉。”
婶子非常有眼色:“小哥,婶子家近一会儿就回家给你拿。”
“好嘞!谢谢婶子!”
买完笋正打算离开的众人又转头回来围观,锦茵开始将如何去鱼腥,再把怎么熬鱼汤的方法一步一步告诉众人。
众人突然恍悟,原来去鱼腥这么简单啊!
当带着碗围观的群众喝过鱼汤后,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去,原来鱼汤可以做得这么鲜美!
没有喝到的人闻着味也知道没有腥味,而且特别香!
【滴滴,检测到宿主触发特殊任务,普及一万人去鱼腥,目前进度(287\/)。】
锦茵眸色闪了闪,不留痕迹地勾了勾唇,果然如此。
镇上的居民前些天已经听说过卖笋的小夫妻,基本上都过来买一些,村民们很少买,因为他们村子大部分都有竹林,可以自己挖。
尽管如此,他们三户人家带过来的六百多斤,不到一个上午已经销售一空。
鱼摊老板早早收摊回家,张老哥也比他们早一个时辰收摊。
这一趟,超乎另外两家人的预料,紫微也算开了眼界。
之后几家人分开去采购各自需要的生活用品,锦茵和紫陌去归还大锅时多送了人家两斤笋,也不忘给大叔的两斤竹笋当打水钱。
锦茵没什么想买的,就带着紫微随意逛逛,小姑娘极少来镇上,尤其这几年接连丧失父母,在家守孝,一步也没出过村子。
高山和高峰买了些米面就回家了,邓氏和高富还等在城门口,几个女人做驴车,高富在前头赶车和推着手推车的紫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明天你们还来卖笋吗?”
紫陌摇了摇头:“听我媳妇的意思,她想准备做笋干,不打算出摊。你们要是想卖就卖,不过,我不建议一次性卖那么多。”
高富明白,明天不是赶集日,客流量少,而且,来赶集的大都是村民,这十里八村挺多竹林。
“我担心回去后村民从其他地方得知我们卖笋跟我们闹起来。”高富眉头蹙了蹙,村里不乏有好事者。
“既然如此,大富哥回去之后就跟村长说明,由他出面说明,明确说明谁都可以去卖,但要限量。”
高富点了点头:“不能教村民做笋干?”
紫陌瞥了一眼他,语气冷了几度:“我们没有那个义务。”
高富一顿,是啊,他太想当然了。
一直以来他都被父亲亲自培养,不出意外是下一位村长的人选,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发展,要是能让村民有法子多赚几个钱,改善大家的生活,他就满足。
“抱歉。”意识到自己有错,他果断道歉。
锦茵虽然在跟邓氏聊天,却也没有错过两人的对话,见紫陌替她回答,心里很是满意。
高富回家后看见他爹一五一十地把事情都说了,村长欣慰地点了点头,这个儿子虽然考虑事情不全面,但知错能改。
吃过午饭,村长也不耽搁,到大榕树下敲响铜锣,不一会儿,几乎所有村民都聚集过来,生怕是发生什么大事,有些人甚至是端着饭碗出来的。
村长扫了眼在场的人,除了紫家大房离得远,估计没听到啰声,其他村民基本每户都来了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