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固多持戒少、承恩容易报恩难
话说张明在试射了第一杆遂发枪后,便准备让制造监批量开始生产。但是产量却有些太低了,一月只能生产两百杆,完全达不到供应军队的要求。
现在革命军所有军队加在一起起码有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目前虽说都是按照骑兵配制,但是以后再扩大军队规模的话,便少不了大量的步卒。
张明已经决定先就这二十万骑兵内分封出五万人全部装配遂发枪,成立革命军火枪队。
五万人便需要最少五万杆遂发枪,即便是每年生产一万杆也需要五年才能装备齐全。
自此日过后,张明与苏鹏便赶着时间在现有的制造监南面又建起一处宏大的工厂。
占地约五百亩,里面光是遂发枪的组装车间就有二十五间,每间占地都在五亩。除去这些车间外,张明还将之前的火药库也全部搬进了这里,在临近汾河处搭建了五处火药库还有五处纸弹药生产车间。
纸弹药的生产运用了苏鹏改良后的机床生产,生产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一日内便可以生产五千发纸弹药,这种生产速度在当时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供给相应的遂发枪是完全没有问题。
除却这些车间外,新工厂建立最多的便是仓库了,这里的仓库全部都是占地五亩的大仓库,而这样的仓库有近三十处。
张明也将这处新盖好的工厂命名为了:火器监!
火器监主管火药的配制、遂发枪的组装、纸弹药的生产,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张明让邓涛在火器监的周围布置了一千余人的保安队,十二个时辰守卫,用于防止泄密与安保。
而张明此时也与苏鹏一起又投入到了手持遂发枪的研制当中。
就在晋阳如火如荼的进行武器革命的时候,天下各处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便是突厥的异变,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突厥帕德沙阿史那-济各被当朝的大臣集体弹劾,突厥灵娜罗可汗因不堪压力,只好罢免了阿史那-济各的帕德沙职位,降级为了苏巴什,虽然军队依旧还是归于阿史那-济各掌控,但是前苏巴什奴剌-铎铎手下的十万军队却交给了一名叫尼佳-可可的贝伊掌控,并且将他直接升级为了苏巴士。
尼佳-可可之前是突厥亲卫队的贝伊,而且他是前朝大臣尼佳-贝丹的儿子。也就是说前朝大臣一改往日没有军权的态势,手里也掌握了十万突厥雄兵。
阿史那-济各面对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极度不满!本来自己能够控制的突厥王庭,一下子便让对头的势力大涨,形成了与自己势均力敌的态势。
暴怒的阿史那-济各在二月中旬的时候,对这些前朝旧臣开始发难,连夜绑架、拘禁了一大批前朝大臣。
这种恐怖行为立即引起了其余前朝旧臣的反击,新晋苏巴什尼佳-可可率兵攻入了帕德沙府,想要活捉阿史那-济各。
却没想到阿史那-济各早已问询逃往了突厥王城外的军营内,两方人马在军营西侧展开了一场大战。
尼佳-可可因为新官上任,并没有在军内建立起威信,激战过程中,一大半的突厥将士临阵倒戈,反转矛头,对准了尼佳-可可。
临阵哗变,导致了尼佳-可可兵败被杀,就在阿史那-济各觉得大势已定,前朝旧臣为难万分之际,没曾想从南面又杀出了一支骑兵,这支骑兵规模不下二十五万。
阿史那-济各震惊之余,才发现原来领头的叛军正是他原先的得力手下,阿艳-哥舒翰。
原来阿艳哥舒翰在大宇年关之前便已经在阿艳部落悄悄召集起了二十万部队。而阿史那-济各准备突袭前朝旧臣的计划,并没有隐瞒阿艳-哥舒翰。
可以说阿艳-哥舒翰对于此次的行动完全了如指掌,他深知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便再也不会有了。
所以他提前便将这二十五万突厥骑兵埋伏在了突厥王城的南面二十里之处,准备待对阵的两军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翁之利。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尼佳-可可竟然约束不了自己的部队,让大部分突厥骑兵又转身投靠了阿史那-济各。
这样一来,本以为战后两军剩不下多少人的军队,却在战后,阿史那-济各手上还掌握着近二十万骑兵。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二十五万大军已经抵达王城,这战便不得不打了。
阿史那-济各痛骂阿艳-哥舒翰小人之后,两军便战在了一处,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激战,本以疲惫的阿史那-手下的军队,不得不退回了突厥王城守城。而阿艳-哥舒翰也因为顾虑太多,不得不将大军向南撤出了两百里,并且将剩余的前朝旧臣全都裹挟而去。
自此突厥国内便形成了二王鼎力的格局,阿史那家族继续控制着突厥的东北地区,而阿艳-哥舒翰再连续剿灭了五个不肯臣服的部落后,控制了突厥西南地区。
两股势力依照哈尔和林与大宇绥州方向形成的直线分而治之。
突厥事变的全程,灵娜罗可汗都在作为旁观者,她手里只有一万突厥王庭的亲卫队与一千余名赤衣队,面对这种规模的大战,她几乎根本插不上手。
当阿史那-济各与尼佳-可可大战的时候,灵娜罗可汗尚能稳坐大局,毕竟两军的作战只是军权之争,并没有威胁到她自己的可汗之位。
但是当阿艳-哥舒翰杀到后,情势立马便急转过来。阿艳-哥舒翰可不是为了争夺军权,他是要推翻阿史那-家族的统治,这直接便威胁到了灵娜罗。
灵娜罗慌张之际也更加看清了谁才是最能依靠的人,阿史那-济各依旧带领着军队抵抗阿艳-哥舒翰的反叛,保卫着阿史那家族的荣耀。而许多前朝旧臣却在看到阿艳部落大军杀到之后,纷纷携着家眷投靠了阿艳-哥舒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