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不必争你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话说叶正平在益州的门户东阳城布下四十多万大军严阵以待,而突厥帕德沙阿史那-济各也把六十万突厥大军安排在金水城修整,准备着接下来的大战。
此时的青州军与江南军的援兵却还在邓州地界,还有十日的时间才能抵达蜀州境内。
叶正平还不知道他是有援军的,更加不知道他的死敌陆国元会率军来援。他现在只能做好决死一战的准备,把他所有可以用来下注的东西都押到了赌桌上,进行这次的豪赌。
三日的功夫一晃而过,这日是突厥帕德沙阿史那-济各准备出征的日子。突厥六十万大军只留下十万的后备军,其余的五十万士卒全副武装的朝着东阳城开进。
叶正平在突厥士兵刚出了金水城不久,便得知他们来袭的消息。整个东阳城在叶正平的指挥下,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着守城的器械。这些器械都是前军阀石勇留下来的,也让叶正平省却了不少事情。
时值中午时分,突厥大军终于出现在了东阳城外,那浩浩荡荡的五十万人马在东阳城东门外根本施展不开。人潮涌动,站在东阳城墙上可以看到那一望无际的突厥人马。
这种场景,普通的老百姓那里见过,在城墙上站立的新兵士卒都被眼前的人海,吓得哆嗦了起来。叶正平见状猛喝一声,把城上的新兵士卒从恐惧中拽了回来。
守城的士卒里只有叶正平原先的五万郑州军人马还算镇定自若,他们现在也担负起了整顿新军、管制军纪的职责。城墙上的新兵士卒的后面,不时的便有郑州军的将士拿着鞭子在他们的身后喝骂。
这是一种战时的督战手段,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军队内都会有督战队的存在。因为每个士兵的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些士兵在实战时总是会有窃战的表现。包括:痛哭流涕者、匍匐不动者、转身逃跑者、更有被吓得拉尿一裤子的人。这些人对于整个军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这种窃战行为会严重影响到旁边战友的心里。如果整个军队都畏惧战争,那此战不用打便已经输了。
记得看过一个电影叫《兵临城下》,电影刚开始便是一队俄罗斯农民被自己的督战队拿枪指着,在毫无重火力压制和装甲掩护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着枪林弹雨冲向了德国人的阵地。接下来的一幕便更加接近实战,那些胆怯的农民准备往回跑的时候,被自己的督战队用机枪全部扫死。
督战队不杀敌人,只杀逃跑的自己人。这并不是要污蔑这些督战队不顾自己的同胞手足情感,肆意的杀死自己人。
这只是战场上大战的时候必须要用的一种手段而已!没有这些督战队,这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便不会有什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
国家间的战争是一个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的意志绝不会因为个别怕死的人而改变。
举个例子,在我们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的先烈凭借着一穷二白的国家实力对抗的是十六个直接参战的联合国军,他们的背后起码还有三十个没有直接参战而是提供后勤保障的国家。
每次的战役都有无数令人震撼的英雄事迹,***与***绝不单单只是个例。
在面对美国人从空中投放的凝固汽油弹造成的火海时,你知道我们的先烈是怎么做的吗?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扑到火海上,为后面跟上来的军队压灭大火,让他们不受火焰的困扰,发挥出自己的战斗力。
这种事迹在朝鲜战场上比比皆是,其中一位老团长在后来被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场上,轮到谁死谁就得死,如果轮到你了,你害怕不想死,那这个国家就完了。”
所以后来我们的邓伟人在与英国谈判香港回归问题的时候,曾与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话:“打战我们不怕。我们中国人打起战来是不怕死的。”这句话把刚刚获得马岛海战胜利的撒切尔夫人吓得有点发懵,因为他们在朝鲜战场上是见识过的。
但是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当然也不会缺少恐惧,如果一场战争因为个人的恐惧便不战自退,那么这场战争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督战队便营运而生,他们肩负着整个战场上军纪的落实。
言归正传,突厥帕德沙阿史那-济各不断指挥着突厥士兵分为两路朝着东阳城运动,他要把这东阳城团团包围起来。这样的话即分散了兵力也困住了整个东阳城。
半个时辰后,突厥人终于在各自苏巴什的指挥下,把东阳城围得水泄不通,主攻的东门外起码有二十万的突厥士兵。
一声嘹亮的号角吹响,突厥人从东阳城的四处城门同时开始攻城。而东阳城内的叶正平也开始敲响战鼓,守在东阳城四门的大宇将士们严阵以待,弓箭手已经弯弓搭箭瞄向了城下的突厥人。城墙上的士卒也开始把滚木雷石、沸油沙袋都堆到了女墙上面。
督战队不停的朝着那些窃战的守城士卒喝骂,有时候甚至直接挥舞手中的鞭子抽在了他们的身上。
当突厥士卒快要进入到城上弓箭手的射程之内时,纷纷举起了手里的盾牌,突厥的弓箭手此时也夹杂在这些持盾的士兵中间。
当他们缓缓的靠近城门时,城上的弓箭手纷纷开始放起了手中的弩箭,这些箭矢犹如雨滴一般落在了城下的突厥人头上。
虽然突厥人有盾牌抵挡,但是那密集的箭雨还是不时会透过盾牌间的缝隙扎在了突厥士兵的身上,突厥士兵不时有人惨呼着倒地身亡。
这城上的弓箭手不停的朝着城下释放弩箭,丝毫不顾及手里的箭矢会用尽,因为叶正平把之前石勇储备的箭矢全部都搬到了这东阳城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