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也不知道这群人是怎么知道这样的隐秘消息的。
反正她只知道,从古至今,这村头收集情报的能力就没有削弱过。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苏家吵架的头一天晚上,张巧巧跟丈夫吹枕头风。
在丈夫口中得到了可以分家的信号,但不放心的张巧巧决定再加把劲。
于是为了加快分家流程和让苏志对苏家离心的张巧巧。
在第二天就故意只蒸了一碗蛋羹,然后当着苏强的面喂苏河吃掉了。
了解梁翠花脾气的张巧巧知道梁翠花一定会打人,于是她就提前站到苏志旁边去。
她也预算到了苏志会替她挨打,也预算到梁翠花也会对苏志下狠手。
所以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大了丈夫对这个家的不满。让丈夫慢慢的和他父母离心。
可谁知道苏强那晚这么给力,就说出了要卖人家苏志闺女的话。
这效果就远远超出了张巧巧的预料。
但因为结果反正都有利于张巧巧,所以后来才会以苏河能吃到蛋羹结束了这一场大战。
难怪苏雪觉得这场大战结束的莫名其妙呢,她原先还以为是因为苏强拉肚子才结束的呢。
原来这是人家张巧巧从来没打算一步到位。
看看,人家这段位,为了让丈夫对苏家人彻底死心,这张巧巧计划的可真巧妙啊。
不仅精准的知道了苏家几人的脾性,连会发生那些事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那苏家说要卖闺女是不是真的?”
“我听说是,当时梁翠花不是否认了吗,但这三个月过去了。
但我又听说,梁翠花已经在悄悄联系人了呢,没准也就这两天会有人来看。”
“那是卖苏志家的还是苏义家的。”
“我看苏家两个老的,铁了心想要苏强读书,这卖闺女,哪会嫌多哦。”
“这也是,不过我听说读书人家要是出现买卖人口,是不能参加科举的呢。”听到村民们的议论,苏雪用上个世界学的变声说了这么一句。
“是吗,那这苏家苏强岂不是以后不能在读书了。”
“对啊,城里人都这么说,所以那些读书的人家最是注意自家的家风和形象了。”
“呸,要我说,就应该把这苏家驱逐出我们苏家湾,我们苏家湾就没有这卖儿卖女的人家。”
河边的八卦还在继续,但是没人发现苏雪多说的两句话。
要不说技多不压身呢,这还是苏雪上个世界特意花钱学的变声呢。
果然没过几日,苏家来人了,梁翠花说是她娘家那边的亲戚,张巧巧等人也没有怀疑。
以前也不是没人来苏家,看着这人和当时来给小姑子说媒的人很像,也还没来得及认真看,人就被梁翠花赶到地里干活去了。
这边看张巧巧没有怀疑的就去干活了,苏雪也不想这次机会就这么浪费了。
分家必须要尽快,实在是在这每天充满吵闹的苏家,苏雪觉得自己也快被逼成精神病了。
于是苏雪故技重施,在张巧巧经过的地方开始自导自演起说话了。
“听说苏老婆子今天要把她大儿子家闺女卖了。”
一个略显年老的妇女声从路旁传了出来。
“不能吧,来的人不是当初给她女儿做媒的那个吗?”
“你不知道,她女儿根本不是嫁到她们村子里去了,听说当年为了给她三儿子凑够去镇上读书的钱,她就狠心将她女儿卖了。就是今天来的那个人搭的线。”
张巧巧一听,瞬间慌了神,也来不及去看说话的人是谁,就连忙跑去找苏志。
等张巧巧好不容易说清楚话,一群人就这么急冲冲的赶回家时才发现,家里已经被人围得水泄不通了。
“你们不能将我儿子赶出书院,我们可是交了钱的,我儿子还要考功名呢。”
一群人就这么站在院子外看到梁翠花张牙舞爪的在地上打滚。
“我呸,就你儿子那怂样,还想考功名,真是笑死人了,你还不知道吧,你儿子连字都认不全。
并且他从进了书院才几天,就再也没进去过了,还是我们夫子让我们来看看呢。
谁知道竟然遇到你们家在卖女儿,哼,现在你儿子就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咯。”
“不可能,不可能。”
梁翠花听到来人竟说自己的儿子连字都认不全,瞬间就像疯魔了一样,就要跳起来打人。
说话的人一看见状不好,连忙往后撤,嘴里还不忘说道。
“怎么不可能,怕你们是被你儿子给骗了吧,就他写的那些字,连三岁孩子都不如,现在好了,既然他以后不能参加科举了,
那就没什么我的事了,至于你们交的钱,书院如数归还,还请日后不要说你儿子进过我们书院。”
男子说完也不顾周围人的反应,拉着同伴连忙转身离去。
“行了,你们自己的事自己处理好了,这个人贩子我们就带走了。”
为了避免和这个发疯女人打交道,两个衙役趁着梁翠花还没反应过来,也赶忙押着人贩子离开了。
衙役的人之所以会来,这事还和苏雪有关系呢,原因是那天苏雪在芦苇里说的两句话,让听到的人有了心思。
这人就是苏家湾里苏小金的媳妇,原来苏小金年龄和苏强差不多,曾一起上过学堂,成绩还好,只不过苏小金没有这么一个无条件支持他的娘。
所以苏小金在课堂没学多久功课便回家干活了,也因此,苏小金没少被苏强和梁翠花嘲笑。
苏小金的媳妇看不得自家这么好的丈夫被人时常嘲笑,所以从那天听到苏雪的话后,就一直留意苏家的事。
因此在得知苏家要卖女儿时,她就通知她娘家那边的兄弟报官。
本来苏强是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人,衙门是不会管的,但苏强是不是秀才和他家卖人是两码事啊。
买卖人口本来就是犯法的,更何况,朝廷已经明令禁止贩卖人口,一旦发现,人贩子就斩立决。
所以衙门那边就派了两个人过来,谁知事情就这么巧,衙门的人竟然和书院的人同时到达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