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偷袭武昌陈玉成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还是给正在围攻安徽祁门的忠王李秀成写信,在信中告诉他:
“”安庆清妖防守太严密了,我攻不进去,我们还是打武昌吧,按照之前商量打武昌的战略。
当时祁门之战也进入尾期,左宗棠的楚军在江西大杀四方,十几万人的太平军一哄而散。
所以当忠王李秀成得到陈玉成的信件后,他也同意按照之前的原定计划攻打武昌。
可问题来了
可陈玉成明明是是偷袭武昌城?
为何还要通知李秀成呢?
这不是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平就要攻打武昌?
其实这是陈玉成的一个计谋。
大家别看陈玉成人品不行,容易得罪人,但陈玉成好歹也是个少年天才,所以他也是有谋略的。
他通知李秀成的原因是,让李秀成带兵像招摇过市一样大摇大摆,明目张胆的去打武昌。
分散清廷的注意力,让所有的清妖追击李秀成。
这样反而给自己提供偷袭武昌的计划。
陈玉成使用的是障眼法。
既然忠王李秀成已经同意带兵去攻打武昌,那么英王陈玉成开始做第二手准备。
武昌是湖北的省会,城厚墙高,一直是中部的经济战略中心。
陈玉成知道自己凭借手上的三,四万可用之兵,武昌根本就打不下来,
所以他将不入流的捻军招入麾下,大约凑了将近7万人。
做好这两手准备之后,陈玉成在1861年4月份,开始避开清军的各个据点,准备由霍山进入茫茫的大别山,再从大别山进入湖北境内
几万人带着行囊,扛着武器,跋山涉水,开始行军。
几万人风吹雨淋,阳光暴晒,一路走得十分辛苦
特别是大别山那段路,大别山山高且又陡峭,太平军沿着羊肠小道缓缓的翻越,他们的火炮上不了山,陈玉成就下令将火炮拆散,进行分批运输。
马匹上不了峭峰,陈玉成就命人将马匹四肢捆住用人力强行抬上去。
反正一路上是困难重重
队伍在山上行走了半个月,其中掉队人数都掉了上千人,有的人觉得太辛苦干脆在大别山群山之中逃跑了。
陈玉成得知这一情况,他也懒得去追。
队伍在缓慢的行进,稀稀拉拉拉了二十多里。
陈玉成望着大别山的群山山脉,一眼望不到头,落日看似眼前,却远在天边,心里甚是感慨:
“”大家爬山涉水,走的那么辛苦,虽说青妖没有盯上我们“”
“”但是要是打不下武昌,真对不起自己这半个月来的辛苦“”...........。
队伍行军这么辛苦,当然有人会发牢骚。
陈玉成部队在山间休息的时候,两三名士兵在火堆旁议论:
“”这是我加入太平天国以来,这是最艰难的一次行军,太他妈的累死人了“”
.............。
也有一名十七八岁模样的士兵附和道:
“”我听说,以前........我们天国几百里行军,都是走水路,大家坐在船上过不了几天就到目的地了“”
“”怎么现在不坐船,倒是改爬山了“”
..........
这名十七八岁的模样的士兵,他说的是事实,可他不知道现状。
旁边一名老者,他用玉米须做烟丝,用干树叶包起来的做成卷烟,一边小心翼翼的也将烟丝包起来,一边说:
“”哎.........小子耶,你还是太年轻,你才加入天国不过一年“”
“”三年前我们天国可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大家不走水路,改爬山吗?“”
少年摇摇头一脸无知的样子,旁边几人也凑了过来,大家想听听,这位老者的见解。
毕竟他们现在是底层兵,对于上层人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大家都不知道,反正哪里有热闹。哪里有八卦这些人就喜欢往上面凑。
抽烟的老者包好烟后,把烟伸入火中点着,猛抽了一口烟,接着烟从鼻子处冲了出来,一副很爽的样子。
他看到众人露出期盼的眼神,他才缓缓的说:
“”天国在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主阵的时候,长江,洞庭湖,鄱阳湖那些水域都是我们太平天国的“”
“”我们想怎么样就行“”
“”这几年.......湖南人建造的铁甲战船超越了我们,他们还控制了长江水域,我们天国有船也不敢去江上呀“”
“”我们现在坐船去武昌,或者不管去哪里,都是在找死“”
..........
众人一听,连声发出:
“”哦,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英王不走水路,改为爬山了“”
...........。
这时有人小声嘀咕:
“”都已经混到这个份上,那不是我们天国快要完了吗?“”
.........……
老者听后立刻小声打断他:
“”你小子别瞎说,被人盯到,小心你吃不了兜着走“”
...........。
太平军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翻出了大别山,7万的人马到达湖北境内的时候,只剩六万多人
逃走了大约有四五千人。
太平军已到达湖北境内,就瞄准了鄂东第一座城市黄州。
湖北巡抚胡林翼得知太平军从大别山突然翻到了湖北,他顿时大惊!
“”长毛不是在安徽吗?,怎么突然到了湖北?这情报工作怎么搞的?“”
“”湖北兵马不足,这该怎么办?“”
.........
此时的胡林翼已经病入膏肓,都快要见阎王了,但现在情况紧急,他不得不强撑起身体,给远在安徽的曾国藩写信。
要求他匀一点兵马,回湖北救援。
这封求救信很快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曾国藩那。
清廷的信使也算牛逼,曾国藩当时他的指挥所在长江的一艘战船上,这封求救信还是奇迹的送到了曾国藩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