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十三年(公元228年),(注: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3月,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正史上的公元228年实则为魏明帝曹睿太和二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吴大帝孙权黄武七年。同司马懿攻取新城,斩杀孟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献计出子午道。马谡失街亭。陆逊大败曹休。姜维降蜀。)曹操亲率大军伐吴,在赤壁斩杀了东吴大将朱桓,并很快就来到了建业的前哨“濡须口”。此时的孙权也率领东吴军的所有主力,在濡须口以南安营扎寨。此战将决定着天下统一,两雄在濡须口对峙,决战的日子终于就要到了。
此时,曹操在濡须口的北岸,而孙权则在濡须口的南岸。虽然东吴军擅长水战,但是孙权却对先锋凌统下达的命令是“不许前往北岸与曹军决战”。而曹军则因为不擅长水战,所以也没有轻举妄动。
此时,曹操的军师司马懿向曹操问道:“主公,孙权的东吴军就在长江南岸,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应对?”
曹操则反问道:“仲达,你有何良策?”
司马懿说道:“主公,臣有上策和下策”。
曹操对司马懿说道:“这上策是什么?”
司马懿说道:“主公,我军不擅长水战贸然出击必定会大败。依老臣愚见,我军应该坚守不出,应等到对方忍耐不住,让他们前来挑战”。
曹操又问道:“那下策又是如何?”
司马懿说道:“这下策就是兵贵神速,魏王应当火速出击,只是我军不擅长水战,在水中作战,我军讨不到任何便宜”。
曹操思虑了片刻后,说道:“那就抓紧时间抢修防御工事,我军不擅长水战,还是等着东吴军先过来挑衅吧”。
此时,孙权见曹操并没有攻过来,便说道:“曹操老贼,你想打持久战是吗?好啊,我也正在等待我的援军呢”。
诸葛亮倒是看透了曹操的计策,便说道:“吴王,曹军不擅长水战,他们不想在水上打仗,因此,我们现在只需要守住岸边即可。等着曹军内部发生变化,吴王再率军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先锋凌统说道:“我最讨厌等待了,若是曹军还不过来的话,那我便率军杀过去吧”!
诸葛亮听后,赶忙说道:“凌将军万万不可!请守住岸边,不要妄动”。
凌统本身就是个武将,一个从15岁开始就战场冲杀的莽汉子,他怎么可能按耐住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只见凌统说道:“唔唔唔,我真是快忍不住了”。
诸葛亮见凌统这是要违背军令,喝斥道:“凌统,你身为东吴武将,难道你不知道军令如山吗”?
此时,姜维和孟获也赶到了战场,只是这二人从南中赶来,并没有带来多少士兵。一来则是当地地广人稀,人口并不多。二来因为之前诸葛亮杀了太多的蛮人,很多蛮人仍然对他不服。至于诸葛亮他能否在濡须口扭转战局?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