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十月三日,徐闲留下了李骁龙的独立团与两艘蒸汽盖伦船戍守澳门和香岛后,就与朱由检动人启程返回了台州。
回家的路程总会感觉短一些,这次仅仅用了八天就达到了台州王城。
徐闲告别了朱由检后,就带着张嫣与路易莎等人回家。
“天啊!好像我们离开了一个多月哦!也不知小胜胜会不会生我们的气……”
路易莎说道。
“是啊!玩乐时,时间总是过得最快的。”张嫣应了一声。
“走吧,快去抱抱我们的小王爷吧。”
徐闲笑着说道。
众人一路来到世子府。
小胜胜刚好在午睡,徐闲等人放下玩具后也便离开了卧室来到了外间。
“贾大姐,徐胜最近乖吗?”张嫣问道。
“回娘娘,小胜王这一个来月挺乖的。吃得下,睡得香,肠胃也很好。他最近比较好动,喜欢爬来爬去,也喜欢咬东西。”
贾大姐回复道。
“应该是在长牙了,牙龈痒,所以才喜欢咬东西,我过后烤点磨牙棒给他就行。”
“磨牙棒是什么?”路易莎问道。
“刚好有时间,来,跟我来厨房。”徐闲带着好奇的两人来到了典膳所。
徐闲让火头师傅取来面粉和牛乳。边操作边讲解:
1、先将面粉筛一遍,取细粉放入瓷缸,然后慢慢加入新鲜牛乳并用筷子搅成絮状。
2、将面团揉得光滑、略偏硬,盖上保湿棉布醒半个小时。
3、醒好的面团擀成面饼,再切成条状,两根叠在一起扭成圆粗的形状,方便小胜胜抓握。
4、预热烤炉,放入磨牙棒,烤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5、取出做好的磨牙棒晾透,然后放到密封罐当中保存就好了。
“你们两人看懂了吗?”
“不懂,反正夫君会就行了。”路易莎说道。
“呃……说得好有道理哦。亲爹牌磨牙棒,好吃不胖!”徐闲笑着说道。
哈哈哈……几人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下午徐胜醒来,看到了一屋子的玩具与磨牙棒后,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左手一个潮州浮洋泥塑小人,右手一根磨牙棒,边玩边啃,别提多美了!
“还是小孩子好啊!童年无忧无虑!”
徐闲感慨了一声。
“夫君,您现在也很好啊!不是吗?”
张嫣应了一句,双手自然的搂住徐闲的手臂。
“说的对!但一切幸福都是来之不易的。”徐闲点了点头,补充道。
隔天一早,徐闲便来到了科学院。
刚进精密器械研究所就看到了宋应星。
“欸,宋应星,你怎么在这里?”
“见过司令!”
宋应星敬了个礼说道,
“我刚从广州回来。那边的事情我交给郭应元去处理。郭应元年轻有干劲,喜欢和商业打交道。所以我就让他在科学院负责外事了。”
“那也行。有能力处理好就可以。你不要跟我说,你着急忙慌地跑回来是因为内燃机成功了。”
“司令就是司令,果然一猜就到。是的,内燃机成功了。”
宋应星笑着说道,看到了徐闲急切的脸色,宋应星右手一引,
“请司令随我来。”
两人来到研发部,只见院子的空地上摆着4台小型的原型机,旁边还摆放着2台大型的原型机。6台机器突突突的运转着,二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在机械旁边鼓捣着、记录着。
见徐闲进来,众人纷纷点头见礼:“王爷!院长好!”
“大家好!”徐闲点了点头。
“小李,原型机验证得如何?”宋应星问道。
李子硕是内燃机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一年来跟着宋应星和王徵学了不少东西。
“院长,小型汽油原型机之前的气密性问题已经解决。目前运转情况良好。汽油内燃机的功率要比蒸汽机高多了。而且更加小巧、稳定。”
“那就好。大型柴油原型机运行得怎样?”
“同样运行得很好,柴油力量更大,很适合驱动大型的机械装置。”
“嗯,很好。”
徐闲走过去一看,哇,厉害了,居然都是四缸的,于是开口问道:
“你们是如何想到要处理成四缸的?”
“是这样的。刚开始我们研究一缸发动机的时候,发现他的动力输出很不平衡。而且还容易发生抖动。”
“然后我们就给他再加一个缸,变成了二缸。二缸好一些,但还不够。结果试着试着,便成了四缸,四缸动力更稳定。”李子硕答道。
“你能通过试验得出这个结论。说明你是一个擅长动脑筋的人。很值得肯定啊。”徐闲赞赏的说道。
“谢谢王爷的肯定!当然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个结论是我们整个团队得出的。”
“很好!一个好的团队能够让你们走的更远,期待你们更优秀的作品。宋院长给他们集体记一功。”
“好!”宋应星乐呵呵地看着自己的徒弟们,应了一声。
“谢谢王爷!”众人鼓起了掌来。
“这是你们应得的。”徐闲也笑着鼓起掌来。
徐闲与宋应星两人步行来到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爷,您怎么只弄了一个热气球,就不再发展空中力量了?”
“不是我不想,热气球有致命的缺陷,而且移动太慢。所以之前一直没再更新相关的技术。”
“什么缺陷?”宋应星问道。
“球体太薄,一只训练有素的猛禽可以干掉一支飞行队。”徐闲说道。
“呃……这倒是实际问题。不过现在王爷您和我来到这里,应该是想到了解决的方法吧。”宋应星笑着问道。
“一部分吧。”
徐闲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我的想法是把球体弄成橄榄形的,里面继续用热气或者充上氢气,下面再绑上一艘轻型的船,用小型汽油内燃机驱动螺旋桨来作动力。形成一艘飞艇。”
“这样移动慢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鸟类,只能使用神枪手了。这是改进的方案。”
“嗯,我觉得很好啊!比热气球好多了。载重更大,也不受风力束缚。可以让那群年轻人去弄了。”
“先别忙。我有新的设想。”
徐闲从怀里掏出几张设计图,递给宋应星,说道:“此物叫飞机,这是的设计图,你们研究一下。”
宋应星接过图。
徐闲讲解道:“这是双座固定三轮车型轻型航空飞机,长6.38米,宽9.45米,高2.2米。设计很简单,你们尝试一下,尽快弄出原型机。”
宋应星点点头,说:“感觉不是很难,我们试试看。”
“好!”
“高产粮食研究所那边的粮食研究得怎样了?”
“哦,子龙招收了一起农业行家,采用了优质的占城稻种作为母种进行实验。还使用了堆肥,前段时间收割后试验田的平均亩产是950斤,比常规稻种多了三分之一。”
宋应星说道。
“那不错,可以继续加油。红薯、土豆、玉米,有没有培育出高产的品种呢?”
“也都有,产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很好,给他们记功,待实验完成后,尽快报给陛下,让他安排人推广。粮食是国家的根基。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好!”
从科学院出来之后,徐闲来到了王城市政办公楼。
自从王城建成之后,原来括仓区委办公室的主要人员就搬到了王城市政大楼。
有了功名的夏允彝和陈子龙也正式地成为了公务员。
夏允彝任逍遥王府左长史,陈子龙任右长史。不过徐闲习惯地称他们为王城市长和副市长。
王府的管理人员除了李姑姑、吴公公等服侍人员,其他的基本都在市政大楼办公。
“夏市长,王城的民生工程办得如何了?”
“王爷,按照您的吩咐,我们在王城东西南北是的点各自开办了一个集市,也搭建了一些摊位供百姓摆摊。”
“自来水工程目前正在王府周边小范围试验,待稳定后再推广全城。”
“王城周围的房地产也建了一半了,都是八层两梯四户的,一户150平。足够用。”
“医院建了一所。在市政大楼旁边,快完工了。”
“听起来不错。工厂办得如何?”
“纺织厂开了8个,成衣厂开了4个,酿酒厂开了2个,家具厂开了2个,至于粮店、布店、糖店、肥皂店、家具店、农具店就比较多了,嘿嘿,车行也搞了两个。”
“嗯,品种挺丰富,一些小点的手工活也可以采取计件的方式让百姓拿回家里做,这样家庭工作两不误。”
“好!这个我记下了。”
“学校办得怎样了?”
“新办了四所学校,分别命名为“王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校”,陈子龙邀请了张岱、谈迁、查继佐还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过来帮忙。”
“都是人才啊!把他们的工资提高一些,有空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去军科院看看,学一些新奇的知识。学校按以下安排:
学制5+3,5年小学,3年中学,学完成绩合格授予毕业证。他们想去考科举也行,想报考军科院也行。
每年分两个学期,每个学期20周,每周七天,读五天休息两天。五六月放暑假,十二月放寒假。
市政工作人员、军科院工作人员、新军军人、医院工作人员、学校工作人员、各厂管理人员等公务人员子女读书免学费。”
“好!我记下了。”夏允彝说道。
“我暂时想到的就这么多,你若想到一些惠民的措施也可以直接加进去。”
“是!我代百姓们谢过王爷!”
夏允彝拱手说道。
“不必如此,你我都是大明的公仆!”
徐闲摆摆手,然后就离开了。
“大明公仆……”
夏允彝点点头,王爷是真心为了大明百姓啊!
不禁,整肃衣服,朝着徐闲离去的方向躬身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