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次日的清晨,南京奉天殿突然要举行大朝会,很明显,皇帝的那封只有四个字的敕谕,让三王府、让诸多戚畹、军勋,都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那个正统之宝,简直是如鲠在喉,一旦皇帝舍下了印玺信之的大道,他们本就有些虚弱的统治,立刻就有岌岌可危之势头。

所以,所有的朝臣们,齐聚一堂,吵吵嚷嚷。

孙忠并无定计,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太子府这块牌额已经五十年没有在大明的土地上竖起来了,而且这又不是元朝时候,还能打着宋徽宗的八世孙名头,反元复宋。

这还是大明,太子府是失道丢了天下。

正统之宝不能用、太后懿旨请不到、稽王府世子救不出,眼看着这王旗都要倒了,他们能不着急吗?

但是急也没用。

诸王议论纷纷,军勋眼光闪烁,士大夫们喋喋不休,一时间这南京奉天殿内,居然有了散伙的趋势。

“殿下,臣有话要讲。”李贤也懒得再通过孙忠传话了,直接找监国位的朱文圭了。

朱文圭愣了愣,看向了孙忠,这台本里,没这出儿啊,他已经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孙忠无奈点头,朱文圭才满脸和煦的说道:“讲。”

朱文圭完全没有任何的处事经验。

他只有这个表情,和煦。

被放出高墙之后,朱文圭非常感激皇帝的仁德,但是他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李贤转过身来,厉声说道:“肃静!”

“奉天殿乃是公器之地,岂容尔等如此喧哗!锦衣卫何在!廷杖何在!纠仪官何在!体统何在!脸面何在!”

李贤一声怒斥,立刻让奉天殿,安定了下来。

锦衣卫,纠仪官终于想起了自己的职能来…

就是这个稀烂的僭朝如同大明的王恭厂一样,它不能炸,因为已经开始造反了,一旦失控,比现在的局面会更糟。

到时候不用大皇帝用撬骨刀撬他的颈椎骨了,他直接吊死好了。

很多人谈起太祖高皇帝的时候,总是喜欢说太祖高皇帝如何苛责官僚,如何酷刑残暴,如何小家子气,如何不顾百姓安危和死活。

但是从来没人说元末失纲,天下崩坏之后的惨状。

到处都是因为战火硝烟弥漫烧杀抢掠;到处都是因为战争走过尸骨皑皑;到处都是因为战争颗粒无收的荒芜庄田;到处是逃难的难民,如同浮萍一般,无家可归,居无定所。

没有人说这些,说这些就是投献,夸赞太祖高皇帝戡乱的丰功伟绩。

很多人说起太祖高皇帝,就把洪武元年破元大都,定为战争结束的日子。

似乎到了洪武元年,天下立刻就太平了。

其实一直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蓝玉才破了北元的王庭,随后才打掉了北元的帝号。

元昭宗显然是个好旗手,以天下为棋盘,和太祖皇帝打到了洪武二十二年。

草原无不怀念元昭宗,是因为元昭宗真的很厉害。

元末失纲,人间不再是人间,而是地狱。

李贤不能让这南方僭朝失纲,哪怕是个僭朝,他也是个朝廷。

南京方面因为一些窃国者侯的家伙,为了自己家里的蝇头小利,给闹得鸡犬不宁,整个南方六省都跟着叛了。

如果这个散架一样的僭朝倒了。

南方六省,那必然是彻底陷入混乱之中,哪怕陛下再戡乱有方、再英明神武,也要数年才能彻底平息。

这是陛下想看到的局面吗?

显然不是。

大皇帝到底要什么?这是这些日子,李贤的考虑。

陛下要的是南方安定,要的是国泰民安,要的是江山社稷!

不是要一片糜烂,处处都是灾荒饥民,遍地都是枯骨。

李贤作为人臣,必须要在这种时候,维持住这个僭朝,然后等陛下的京营缓过劲儿来,京师诸事梳理停当之后,陛下亲征平叛。

李贤发现陛下是对的,陛下曾经论戎政,说过:

「战争的目的是摧毁敌人的抵抗能力、迫使敌人臣服于自己的意志;美妙而仁慈的想法不切实际、战争不可避免的存在;敌人的作战意志不可估量,以至于敌人实力无法估量等等战争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战争是一种极其极端、倾尽全力的暴力的行为。」

「战争,让双方最大限度的使用彼此的力量。」

现在僭朝完全就是一栋破房子,但是也需要有人踹一脚,才能轰然倒塌,但是这一脚,必须陛下来踹。

大明是有惨痛教训的。

当初李景隆两次兵逼北平城,让朱棣不得不回北平,围点打援,攻敌必救,李景隆围点了,但是并未打援。

李景隆到底是不是燕府的奸细?这个谁都不知道。

胡濙大概知道,但是胡濙不会说,这涉及到了太宗文皇帝的英明神武。

平定藩王叛乱,在大明朝,只有亲征,才是解决的唯一途径。

但是皇嗣幼冲,谁来监国?

京师之事还待理顺,李贤作为臣子,他就必须想办法,让这个他从心底厌恶的、稀烂的僭朝维持下去,一旦失纲,他李贤罪责难逃。

做一个有良心的大明臣子,要比丧良心得过且过,难上百倍千倍。

被刀架着脖子上了造反的车、还得竭尽所能的维持这个僭朝。

李贤看着终于安静下来的诸王、外戚、勋臣、缙绅的代言人们,忽然想到了个问题,他眉头紧皱的说道:“你们在造反之前,是不是没有考虑过,治国有多难?”

“也没考虑过,如果治不了,会是何等的人间惨剧?”

李贤的问话,并无人应答,但显然这就是答案,他们四处联袂造反,压根没想过如何治天下。

李贤深吸了口气,面色痛苦,良久之后,他才睁开了眼说道:“家务事闹成国事,开心了吗?”

“今日之南衙,殆哉岌岌乎!”

“朝廷昏乱于上,黎蛮束胁于外,国民怨谤于下!”

“如半空之木,复被之霜雪!如久病之夫,益中以沴疠!”

“举国相视,咸儳然(不庄重)若不可终日。”

“志弱者,袖手待尽,识简者,铤而走险;”

“自余忠义之士,亦彷徨歧路,莫审所适。”

“问当由何道而可以必免于亡,遍国中几罔知所以为对也。”

李贤开始从现象出发讨论南朝如何避免灭亡,导致失纲。

李贤叹息的说道:“夫此恶证亦何难解决之与有?今日之恶果,皆因南衙无纲。”

这个现象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南衙无朝纲。

这帮人压根就不是什么叫做朝纲!

陛下扯的第一巴掌,就是他们没规矩,造反都是瞎胡闹,以为写一篇战书檄文,就是造反了?

“何为朝纲?”李贤转过头来,又抛出一个问题,他看向了那个刘昇,刘昇是景泰二年的新科榜眼,结果在京城,天子脚下胡闹。

这家伙先在京城搞那些人妖物怪的曹姓男伶,后来被骗了钱,求到了同乡同书院而出的于少保头上,最后又仗着自己有钱,搞了个千人遴选家人,最后被陛下革除了功名。

大明是有规定什么人才能用多少奴仆。

现在刘昇来到了南衙出仕。

“刘昇,你来回答。”李贤点名让这个新科榜眼回答,希望他能说出一点来,哪怕是一条!

刘昇稍微思忖了下说道:“斗斛、权衡、符玺、仁义。”

李贤点了点头,刘昇说了四条。

不是学问出问题了,也不是科举出问题了,还是刘昇这个人有问题。

刘昇可是主动在南衙出仕,非常积极,而且还献了不少钱粮。

袁彬已经盯上了刘昇,因为刘昇家里世代海贸为生,颇为富足,去的地方和孔府是相同的,倭国石见。

刘昇学的学问没差,但是那都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东西了,以此延伸了很多,就不是他这个还未出仕的文林郎,能够领悟的了。

他开口说道:“一曰行制、二曰厘法、三曰确权、四曰量度,以上所举,虽寥寥四纲,窃谓前途之安危存亡,盖系于是也。”

“我这里有六十四条文,诸位且看后,再议。”

李贤将早就写好的三份递给了众人,其中有一份是玉娘誊抄的,昨天他写到了深夜,最后一份再誊抄一下,写不动了,玉娘代劳了。

王骥拿了一份,孙忠拿了一份,谢琏拿了一份。

军勋、诸王外戚、势要豪右,一方一份。

李贤站在了朱文圭正中央,等待着他们讨论结束,他看着外面的天日昭昭,叹了口气,这份东西,就是他的命。

孙忠首先疑惑的说道:“御前咨政院主政,是为何意?”

李贤没说话,看向了孙继宗,又看向了朱文圭,再看向了诸王,又看向了孙忠。

孙忠的眼神跟着李贤的目光看了一圈,也领悟了他的意思。

这诸王外戚里,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只有他孙忠,但是孙忠岁数大了,精力不济。

其他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没有一个能拿主意的人。

孙忠颓然的说道:“按你说的来吧。”

李贤高声说道:“御前咨政院共有二十五人,设文渊阁大学士一人,东阁大学士一人,左都督一人,咨政大夫一人,四人廷推咨政大臣二十一人,共计二十五人。”

“为此李某不揣鄙陋,尊古之毛遂自荐,任文渊阁大学士正官,推介会昌伯子孙继宗为东阁大学士,李某推举靖远伯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谢琏为咨政大夫。”

咨政院就是给三方势力找个吵架的地方,在院子里吵翻天都可以,出了院子,既定方针,必须执行。

王骥摇头说道:“同为文进士出身,吾不如汝远也。李尚书有定国安邦之才也。”

王骥对于行制一事没什么意见,咨政院一共三方势力,李贤却是文渊阁大学士首辅之位,负责居中调和三方势力的矛盾。

王骥是这里握刀的那一个,他的表态至关重要。

李贤松了口气,王骥不蠢,知道这个烂摊子,无论如何也要维持下去,王骥就是坏。

谢琏摇头说道:“我没啥意见。”

谢琏代表的势要豪右之家,有钱、有粮,没有兵,也没大义体统,他能咋办?

出钱出力最多,不想交税纳赋,结果却是要交三份税,他们是受伤最重的那个。

孙忠看着还在发愣的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这种事不应该是孙继宗第一个站出来,代表外戚、诸王表态吗?

孙忠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示意孙继宗表态,孙继宗还不说话,孙忠又故意咳嗽了两声。

孙继宗主要是不知道他爹啥意见,这两次咳嗽,他依旧不知道,思考了良久,才开口说道:“我不同意!”

王骥满是疑惑的问道:“你为何不同意啊,这不挺好的吗?行制总是要有的吧。”

孙继宗看了一眼他爹,他爹正仰头看着南京奉天殿的房梁,颓然无比,孙忠已经在思考是被活活气死,还是直接挂房梁上比较好。

孙继宗嘴角抽搐了下,他赶忙说道:“我的意思是我本是外戚勋贵,东阁大学士是文学士,我要做武英殿大学士。”

孙忠坐直了身子,自己这儿子,总算是有几分急智,这都圆回来了。

王骥想了想说道:“随你吧,李尚书以为呢?”

李贤摇头说道:“都行。”

大学士为三殿三阁,职能自然不同,但是在这僭朝,自然不必区分的那么明显,反正最后都是要被砍头的,啥名头不是砍?

李贤面色平静,但他其实埋下了一个雷。

咨政院就是将拿主意为一个人,变成了四个人,这种分权,虽然看起来极为合理,而且非常的公平。

但其实祸患无穷。

大明皇帝打过来了,再到咨政院里商量下,怎么打?等到兵临城下了,才吵出结果来,可以直接排队砍头了。

为何郕王会从留守变成监国,最后变成皇帝?因为大型组织的利益如同九头蛇一样,各不相同。

群龙必然有首,国之利器,岂可借人。

商量个半天,啥也不是。

但是平日为了利益吵一吵,还是够用的。

李贤为了保证这个南衙僭朝不散架子,导致失纲大祸,也要保证陛下大军至,一脚可以踹翻它。

李贤可真的是煞费苦心啊。

“这样做,有所不妥吧?”陈逸作为南京右都御史,面色疑惑的问道。

陈逸继续说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

“李尚书,如此这般行事,莫不是心怀旧主,颠覆社稷?”

陈逸的话可谓是极为诛心了。

陈逸说的很有道理,自古就没听说过,这国家大事,还能商量着来的,这不乱套了吗?而且陈逸对李贤狷狂的态度颇为不满,借此攻讦。

李贤却是含笑不语。

CC读书推荐阅读:超凡农民玄武裂天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乱世第一枭雄医妃惊世三国小术士雷武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大明之最逍遥太子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在下崇祯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三国黄巾小兵在异界开医院没有那么难吧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皇上隆恩浩荡美漫丧钟超神特种兵王中兴之主南宋之霹雳风云红楼之挽天倾明末:边军不退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带着仓库去三国交锋越战的血带着基地回大唐小生真不是书呆子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红楼大官人开天鸿蒙诀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医妃惊世(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期待在异世界大唐混子谍海孤雁蝉动三国之太史子义捡只英灵做妹妹明骑穿越:重塑大唐如梦令:明朝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东铎王朝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三国之太史子义萌后不乖,帝要掀桌
CC读书最新小说:说我战术太脏,战败后告我是战犯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此去直上青云路三国:开局遭到陷害,请父皇退位废太子你选的,朕兵临天下你哭啥?大唐:开局被李世民模拟人生曝光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从士卒开始,娶妻就能变强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平步青云后,侯府跪求我回去在澳洲建国1796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马超重生大宋朝陛下不好了,六皇子又发疯了!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重生之我在上海滩当活阎王就藩辽东,给诸国一点工业时代的震撼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我刷的视频,能投放到古代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乱世边军一小卒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被妖后强迫和亲后,我一统草原成为天可汗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逍遥小王爷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