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被打击到了,他第一次听到有人对他说“你只是天子”,在他的认知里,“天子”就是世间至尊,还有谁能在他之上?哦,还有个太后。今天才知道原来还有天皇、地皇、人皇的说法,而人皇才是最尊贵的。
其实这里就能看出脚盆人的恶心之处,“三皇”的说法在秦时还有,汉时就只尊天子了,所以秦朝始皇帝称“皇帝”,汉朝就成“汉天子”了,但是小脚盆居然有皇室起就一直叫“天皇”,呸,恶心!
“唐太宗李世民被后人称为千古帝范,但是也有人说他晚年已经不太听得进劝谏了,虽然还算克制,终究不如年轻时。”
贾昌朝这是说道:“是,官家要学唐太宗,亲贤远佞,纳谏如流。”说着看向周跃,那意思就是指要远离周跃这种奸佞。
赵祯没听出来,或者听出来了不说,立即颔首:“朕知道了。”
周跃说道:“贾公,你说亲贤远佞,那你可能分辨谁是贤臣、谁是佞臣?如今言官大多弹劾吕相公是奸臣,但是却忘了吕相原来也是做过言官的,那时吕相也是时常规劝先帝,如今在中枢更是殚精竭虑,不知吕相怎么就成了奸佞之流了?”
当着吕夷简的面,贾昌朝那里敢说吕夷简的事。吕夷简却开口:“言官风闻言事,多有迂阔之言,就是我那时也多不明中枢事物。周小郎,这是我朝制度,不可胡说。”
周跃也没给他面子,笑着说:“吕相公,您也不必如此说,日后你会为风闻言事头疼的。”
吕夷简窘迫,现在就已经够头疼了,还用以后?他那里知道以后那些牛人的大嘴巴有多厉害。
周跃继续说:“再说纳谏如流,大可不必,真当什么谏言都是好的吗?官家,你要小心,他们跟您说的,都是他们想让您听到的,他们让您看的,也都是他们想让您看到的,每个个人和团体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您要做的是看出他们的意图,小心平稳。”
这话好似在说贾昌朝,又好似在说言官,更好似在说其他什么人,赵祯不笨,也听出了其中意思。
“说回李世民,最出名的是他善于纳谏,尤其是因此造就出一代诤臣魏徵,那真是君臣相得的典范。但是,一切的事物都要看过现象看本质。”
“事情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纣王虽然让华夏没有神权的困扰,但是却出现了另一个禁锢社会发展的势力,那就是世家门阀。发展到唐朝时最顶级的门阀被称为‘五姓七望’。但是社会不是只有‘五姓七望’把持的,还有次一级的其他门阀,比如京兆杜氏、京兆韦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河东薛氏、河南长孙氏、河南宇文氏、兰陵萧氏,这些氏族中有的女子还是皇室李家的后妃,还有源远流长的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甚至隋炀帝的家族弘农杨氏。这些氏族因为在隋莫李唐称帝的过程中站队的问题,分为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和江南华族,李渊称帝之后原来他代表的关陇贵族就不再是他的助力了,反而称为他帝王权威的掣肘。李渊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背后都有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的支持,所以他扶持李世民这个有能力二儿子和自己占据名分大义的大儿子争权,用来消耗这些家族,形成李家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本是阳谋,但是这些贵族也有能人,看出来了,所以他们也用了一计,利用突厥犯边夺取李世民的兵权,逼迫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其实玄武门之变不论是李建成胜了,还是李世民胜了,对这些世家门阀影响都不太大,但是接下来的事影响就大了,突厥二十万大军竟然到了长安城外二十里处。”
周跃说完看向王德用:“看出来什么了吗?”
“你是说他们放突厥人进来的?”
“不知道,史书上没写,但是突厥6月犯边,李世民7月玄武门之变,突厥8月就到了长安,边境是没有抵抗吗?要知道,李渊可是派了很多精兵猛将在北方边境驻守,包括大唐军神李靖。”
王德用说道:“那是过分了一些,即便再不济,也不至于两月就能打到长安。”
“这时李世民与突厥可汗签订了渭水之盟,但是李世民却说那是渭水之耻。诸位想到了什么?”
夏竦出言道:“檀渊之盟。”
赵祯反应过来,这李世民当时是付出了代价的,要不然突厥二十万兵马怎么可能无功而返。
周跃说道:“后世有人推测说,李世民几乎掏空家底。其实是有很大可能的,这些世家门阀要用这种方式压制皇权,他们也做到了,其后李世民为了拉拢这些家族,拼命的往后宫塞人,韦氏、郑氏、萧氏、王氏,甚至自己被后人诟病的李元吉的正妃杨氏。难道以李世民的心胸仅仅是因为好色就做出如此不顾廉耻的事情吗?都是利益。”
赵祯也觉得新奇,平时不是仁义礼智信,就是温良恭俭让,这些前朝的权力斗争谁会跟他讲,欣喜道:“竟有此一说。”晏殊、宋庠、宋绶、冯元这些谦谦君子哪里会想这些,但是说得有理有据,只觉得自己好像看了假的史籍,今日方知权力斗争的残酷。只有贾昌朝直皱眉头。
周跃继续说道:“世家门阀给李世民上了一课,也把李世民坑得不轻。登基后事事都要依靠这些世家,处处要看人脸色,魏徵进谏李世民也是言听计从。从史书上看魏徵也是家国大义,言之有理,但是哪个官员进谏不是先提先贤所言、祖宗家法,然后再提出建议的?我朝的言官上表、朝堂弹劾没有说这些话吗?不会吧?可是为何吕相公说那些多是迂阔之言?”
吕夷简脸更黑了,你小子在这里等着我呢。赵祯看看御案上放着的奏章,是啊,都这么写的啊,难道魏徵也有迂阔之言?
“魏徵是什么身份?河东士族,妻子裴氏,河东裴氏。当然,魏徵确实是千古名臣,颇有建树,但是他有没有为自己的家族、甚至河东门阀们争取过利益呢?”
的确,谁敢肯定他没有,古时候的制度与现在不同,在当时的规则内,有的利益还是理所应当的,就像现在宋朝的风气,士大夫逛青楼是太祖赵匡胤鼓励的,放到明朝就是大罪了,哪讲理去?
“唐太宗晚年气度不如以前,那是后来臣子的评价。但是您要想啊,他把突厥打跑了,贞观之治使得国富民强,没有外患,自然要小心处理这些盘踞在国内的世家门阀们了,他怎么还会听这些世家门阀的代表们说什么?”
赵祯恍然:“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周小郎,朕茅塞顿开啊。”
周跃却不信:“官家,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不提唐朝,就说我朝,吕相公刚入中枢时,要改茶法,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是谁?”
赵祯茫然,这一下怎么又说道茶法上了,时隔数年,他确实想不起来当时是谁第一个反对的。
吕夷简嘴角一抽,你丫没完了,老提我干嘛?
周跃替赵祯说道:“孙奭,您的老师。”
赵祯恍然,冯元却坐不住了,这可是他的领路人,周小郎,你要干嘛?
“孙先生道德大儒,人品自然不用质疑,后来人说官家之所以仁厚,多是孙先生和冯学士温润敦厚的性格影响。”
赵祯不由想到自己的那位老师,的确温润敦厚,几年前致仕归家养老,很是想念,现在冯元也已经年老,说不得这两年也要致仕。想到动情处,起身朝冯元深深一拜,冯元赶紧回礼。贾昌朝虽然也是赵祯的老师,但是毕竟年轻,心里不免发酸。
赵祯坐回去:“周小郎,你继续说。”
周跃称是,说道:“林特茶法已经有许多弊端,马上又要准备战事,是要改一改了,当然这是朝堂诸公的事,我就是一提。当年吕相公想变茶法,提出过建议,好与不好只有实行之后才能知道,可是却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为什么?我朝高薪养廉,要说朝堂诸公从茶法里贪墨,臣是不信的,比如孙老先生。但是既然有人反对,那肯定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或是某家的亲戚、或是好友、或是亲近的小吏,在身边倒一倒苦水,吹一吹风,这些大臣就被蒙骗了。”
“这件事把吕相公的革新之志打击到了,导致的后果是吕相公从此不再敢大刀阔斧的做事,对朝政也是尽力维持,但是我朝不是新创之初,仅维持就能向好的。其实以吕相公吏治之能,或可成功。”
吕夷简听到这话,如六月饮冰,遇到知己一般,他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