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
沉闷的发『射』声响彻战场,正趴在土堡后面的一个韩家军校尉听到这个声音时,经验老道的转身打算换个姿势趴着。
他是那4万溃兵中被韩家军收编的低级军官,因为和明军交手过所以被火速提拔为前线校尉,相对于他之前的官阶这已经算是连级跳了,只可惜这个校尉并不感到庆幸
因为他是韩家军中军官层俗称的送死校尉
每一个小型土堡中的军事主官都是校尉,除了不能后撤外,韩世忠给了这些校尉极大的权利,以便他们对明军抵抗。
而且每一个土堡校尉都知道,他们每多抵抗一天时间,就能从后方得到数量和土堡驻军相等的援兵
这才是维系土堡要塞体系的重点。
毕竟他们不是岳家军,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和士气,如果没有足够的援兵,用不了多久就会土崩瓦解,甚至主动献城投降
当然,由于大家都知道到了明军那面不是被发配到西域苦寒之地种田就是被当作炮灰送入战场,所以大家投降的积极『性』都很低。
不到必败的境地是不会有宋军投降的,他们更愿意逃跑
这些消息都是转正的沙洲军官兵传播开的。
不过在死亡面前,哪怕再不情愿这些宋军官兵也会投降,无论是韩家军杨家军还是地方卫戍部队,都一个样
他们与岳家军有着本质的区别,无关勇气,而是不明白为何而战
岳家军之所以那么能打,并不是官兵们身体素质过人,而是他们的士气高的可怕
绝大多数岳家军官兵都知道为何而战,有理由为之奋斗牺牲。
同时岳飞每次都会对牺牲官兵厚葬,给予他们亲人足额抚恤金的行为,也让岳家军上下一心。
这种军心在宋朝其他部队中是没有的。
他们就是纯粹的当兵吃粮,就算是韩世忠和杨业的亲军精锐,也不过是家丁的待遇,远远达不到死忠分子的程度。
他们和岳飞最大的差距就是在这里
自然而然的,如今这位土堡校尉也是这个心态,他见识过明军的炮击,所以选了一个做安全的地方趴着,并不担心敌人能打到自己。
等到明军步卒冲上来的时候,他才会走出自己的安全小窝,挥舞着刀剑驱赶手底下的官兵上前战斗。
而他自己绝不会踏上前线一步,等到前面顶不住的时候这位校尉会立马投降保命
逃跑什么的他想都没想过,跟明军交过手的他很清楚,这帮明军对不投降的逃跑溃兵向来是手起刀落,毫不留情。
没有绝对把握还是投降来的安全。
这个校尉也想好了,从宋军转折到沙洲军最后又回来,丰富的战争经历早已抹消了他依靠军功往上爬的野心。
战争不是他这种普通人能玩得起的,他也不认为自己永远都会幸运下去。
原本以为从沙洲军投降到宋朝这里可以回家看看老母亲,没成想宋朝比李察做的还不地道,连种田的机会都不给直接强制『性』把他们硬塞进土堡防线最前方
美其名曰保家卫国
校尉当时真想吐安排自己的那个军官一脸,然后怼一句保你马勒戈壁家,卫你仙人板板国
一群贪生怕死所在后方的军官说出保家卫国这四个字,真是莫大的讽刺
岳家军为何士兵人人争先
因为人家上到将军下到普通武官都是带队冲锋,哪有在大后方遥控指挥的
然而,就在这位校尉心里咒骂着给自己升官然后踢到前线的武官时,突然感觉到整个土堡传来地动山摇的晃动
同时士兵们凄厉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校尉猛地从安全小窝里钻了出来,他这个位置距离最前面的土墙有很长一段,怎么可能还感受到这么恐怖的晃动感
当校尉来到事发地点的时候,整个人都呆愣在原地,如果不是周围的士兵亲口所言,他都不敢相信这是明军火炮打出来的
整整一面土墙被一发炮弹轰蹋了
这不是几个洞的问题,而是整面土墙
这真的是人力所为么
毫无疑问,这是两门20磅独角兽攻城巨炮建立的功劳,其中一发打歪了,另一发正中目标。
20磅独角兽攻城巨炮距离很近,所以命中率才会这么高。
反正宋军没有火炮,隔着几百米轰击就能保证安全。
对火炮而言,炮弹重不光意味着火炮口径大,同时也意味着装『药』更多
这个时代的火炮所有的动力都来源于火『药』,自然是装『药』量越大威力越大『射』程越远。
但想要更大的装『药』量,首先需要加厚炮管厚度和膛压,不然的话过多的装『药』只会炸膛杀自己人。
这就是口径越大的火炮重量越沉,威力越大的原因。
20磅独角兽攻城巨炮和12磅野战炮的差距远超表面上相差的八磅
这里的八磅不过是炮弹的重量,但火炮本身却放大了数倍乃至十数倍
能在6磅骑兵炮的轰击中抵抗的土堡要塞,面对20磅独角兽攻城巨炮就跟一座沙雕一般,一轰就碎
随着第二轮炮击响起,这位校尉最后的心里防线彻底崩塌,如此恐怖的炮弹自己怎么抵挡
土堡要塞被轰垮了难不成要跟明军打对攻
连岳飞都死在明军手里,他算个屁啊
于是,没等第二轮火炮轰击,一杆白旗从这座土堡要塞中缓缓飘起,李察再一次刷新了攻破土堡要塞的时间记录。
就这样,依靠两门20磅独角兽攻城巨炮的威力,土堡要塞在其面前脆弱的防御力不断打击守卫的宋军,大多数宋军没等明军开始进攻,就在炮击中忍受不了举旗投降。
即便不投降,在炮击下土堡要塞也很快被轰成废墟,损失惨重的守军连明军一轮冲锋都挡不住
结果,所有的土堡要塞都抵抗不到一天时间,自然也等不到援兵抵达,接连沦陷的土堡要塞很快引起了韩世忠和杨业的警觉
同时,明军拥有毁天灭地威力的大炮消息,也开始在四川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