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红道:“自去年秋季至今,延安府、庆阳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饥民采蓬草剥树皮而食。民居民逃散,官吏无油水可得,府州县官皆思卸檐求去,吏部新选官吏多闻风不来。
延安府的属官十缺其五,庆阳平凉等府则十缺其七。两地已经如干枯柴草,遇火即燃。”
纪惠恩大喜道:“谢夫人指点迷津,只要我们宁羌军入了陕北,便可一呼百应,就不用再怕官军的围剿了。只是陕甘贫瘠,又加上旱灾连年后,筹集粮草还是不易。”
朱炳辉笑道:“由延安府东渡黄河,便可进入山西。那里灾情较轻,更重要的是山西商人们却大肆囤积居奇、向外走私粮食。”
纪惠恩听到粮食眼睛放光:“早听人说,山西商人,经营盐业票号,富甲天下。如今肥猪养成了,也该杀了谢天下的穷哈哈。”
春红冷笑道:“这些商人中,最着名的有八家分别是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以张家口为基地,往返关内外。
为了一己私利,国家社稷前途百姓的死活,丝毫不放在心上。除了向建奴出售各种生活和军需物资、向努尔哈赤提供了巨额借款外。
更有甚者,还充当建奴的间谍,为建奴传递文书情报,致使朝廷大军接连受挫。就是千刀万剐了他们,也不足惜。”
“我老纪这千把号人,都是个顶个的精装小伙子。打仗掠地不再拖泥带水,也不用再担心给养问题。”
朱炳辉苦着脸:“兄弟,这四千老弱病残你当包袱扔给我。叫我如何安置?”
纪惠恩摸络腮胡子:“兄弟现在不是难吗?等逃过这一劫,我补偿给你。”
朱炳辉看看怀表:“兄弟,按照明军的行军速度,他们还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赶上你。”
“我比你还急。”纪惠恩说道:“最后一个请求,朱将军,是否可以派驻几名教官和联络官,帮我训练一下这群桀骜的兄弟。”
朱炳辉很爽快地答应了纪惠恩的请求,同意安排十名班长去义军的军中,并派李猛、叶二蛋担任正副联络员,以李猛为首。
朱炳辉把十二人召集到中军帐:“你们是金雕精英铁骑的派驻到纪惠恩那里教官,在训练义军的同时,也不忘了对他们的催眠,和上下结一份善缘,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不无裨益。”
李猛问:“如何及时将纪惠恩的消息告知总部?”
朱炳辉道:“朱权大人准备在各州府、行省设立华盛商行,你每到一地后,可通过商行联系。”
纪惠恩的亲兵过来催促教官班:“各位大人,前面发现明军的骑兵探子。”
“下一步,我们在汉中建设农场,这些人都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
粱知先道:“汉中有陕城粮仓之称,朱权大人命我们谋取宁羌州,便有取汉中之意。”
侍卫进来报告:“参谋长,宁羌州守备钱富贵大人求见。”
“有请。”朱炳辉起身,笑着对粱知先道:“钱富贵这个老滑头,来得好及时。”
钱富贵一行人,在古镇滞留到冬雪消融,春暖花开,才开始慢吞吞地向宁羌州进发,至汉中市南郑县青石关,又逗留了数日。
直到明军分多路进剿纪惠恩的消息传到青石关,钱富贵才亮出锦衣卫副万三的身份,大张旗鼓地奔向宁羌州城。
纪惠恩见明军来势汹汹,不愿跟明军硬碰硬,趁明军合围之前,杀光了城里的富户,带着钱粮物资,从容地撤出了州城。
合围的明军扑了个空,气愤之下,又将城里留下的人搜罗了一遍,至此,无论贫家还是财东,都变得一贫如洗。
流贼纪惠恩带着金叶珠宝跑了,发财心切的明军尾随追击。
在成县,钱富贵接到哨探汇报:“禀大人,在秦州渭中州岸,有一支打着宁羌州守备旗号的骑兵截住了流寇纪惠恩部,除少量流贼逃脱外,大部分流贼束手就擒。”
钱富贵明白这是金雕精英铁骑的骑兵队到了:“真是恰逢其时,恰逢其时,看谁还敢说我钱某人贻误军机。”
师爷沙兆兴道:“大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非寻常之辈可知。”
钱富贵道,”就按照你说的向上峰报捷吧。至于锦衣卫那边,我亲自书写汇报就是。”
宁羌州民乱,以贼首纪惠恩远遁,明军收复宁羌州而暂时告以段落。
因宁羌州的财东地主乡绅被纪惠恩屠戮殆尽,很多良田都成了无主之地。而州城更是十室九空,残垣断壁上,野藤开始疯长。每到夜晚,便可见鬼影幢幢。风雨之夜,时闻鬼哭。
新到的宁羌州知州丁珩到任之时,府衙内的蒿草已经半人高,成了枭鸟、狐狸的栖息之地。
州城内没有了商户,乡绅多外逃或者死去。
留下或者返乡的居民,多贫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个个都是叫苦连天。
丁珩手下属官,更是连衙役也配不齐。
万不得已,丁珩不得不屈尊向一向被他瞧不起的武将--守备钱富贵求助:“钱大人,听闻你与永昌宣慰使朱权大人乃是旧交,能否请朱权大人帮衬一二。”
“只要丁珩写信求助,朱权大人定然不会推辞。”
丁珩沉默良久,问道:“如今宁羌州一无粮二无钱,民生凋敝,如何能请来华盛公司?”
钱富贵笑道:“丁大人守着宝山,如何不知?”
丁珩一怔,有些不明所以,开口道:“钱大人此话怎讲?”
钱富贵抚了抚衣袖,面带微笑的说道:“大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今州城缺人气、财气。将府衙附近那些连片的破房烂屋拆迁后,卖给朱权,可得一笔银子。
华盛公司建造房舍商铺,必然招揽民壮来做工,开山砸石挖土修路,这便有了人气。”
丁珩笑道:“只要华盛一来,州城便有了财气。乡下的土地,本官也可以照例酌情处置,这些都好说。”
钱富贵道:“我从南京到宁羌州赴任,一路考察下来,见宁羌州周边山上多桷树,宜养山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