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号补充了煤炭之后,拖曳着岳州号顺流而下。经武昌、九江、铜陵,抵达南京。
一路下来,遇到数百艘大大小小的船只,都是借用风帆或人力划桨航行,唯独致远号是个例外。无需风力人力,也能踏浪前进。
所以的船只均退避三舍,惊为水怪,不敢靠近,唯恐被这个黑色的铁家伙一不小心撞上。
胡晋昌将统计下来的各项数据交给朱权:“大人,这明轮船虽然很好,但轮桨入水最多也只有三尺。风浪大的时候,叶片全部露出水面空转,致使使船舶不能稳定航行。”
朱权点点头:“此外还有不足之处,比如明轮结构笨重。另外叶片已经有所损坏,到南京后,还要更换。
我这里还有一种更先进的螺旋桨,但是目前还不能投入使用。”说着,在纸上用炭条画了一个示意图。
胡晋昌问道:“大人,因何不能使用。”
朱权道:“主要是木壳船上可怕的振动,在水线下的螺旋桨轴轴承磨损,桨轴密封,推力轴承等问题。”
胡晋昌道:“待返航后,大人可将图纸给我,我一个一个的解决。”
致远号拉响了汽笛,一艘明军运兵船被致远号赶超上去,并很快抛在后面。
船上明军军官看着致远号的钢铁船体,大惑不解,双眉紧锁:“那船烟囱里冒着黑烟,想必是下面烧了木炭等物。这船不用风帆行驶得如此迅速,究竟是什么缘故?
师爷盯着渐渐远去的致远号:“大人,我看此船和南宋初年铁壁铧觜海鹘战船相似,都是用轮桨击水,不过这船快了很多。”
军官道:“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南宋嘉泰三年,池州秦世辅对海鹘船加以改进后,制成“铁壁战船”。
那战船长十丈,船身装有铁护板,船头装有犁铧形铁角,两侧各有两盘轮车和三支桨。”
金陵已到,致远号和岳州号缓缓靠岸,在码头边停泊下来,立刻引起了值守的锦衣卫和巡逻船上明军的注意。
朱权等在众侍卫的陪同下,走下了舷梯。
一位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大壮趾高气扬走过来:“来的是什么人,竟然佩戴刀剑,想造反吗?”
“大胆。”朱权亮出钱富贵给的腰牌:“大明南京举人、候补知县、锦衣卫百户朱权在此。”
“见过大人。”大壮慌忙行礼:“属下有眼无珠。冒犯大人,请大人责罚。”
“你职责所在,何罪之有?”朱权看向马成能:“赏。”
马成能撇撇嘴,摸出一锭银子,约莫二十两,递了过去。
“谢大人。”大壮满脸堆笑:“请问大人有什么吩咐,要小的去做?”
“宝船厂叶丹那个老家伙还活着吗?你去见他一下,让他到西水关的孙楚酒楼一趟,今晚我设宴请他。”停了停,朱权又道:“如果你不忙,你也一起去吧。这几年兄弟们都不易。”
大壮笑道:“谢大人体谅我等。属下一定到。”
众人乘坐小船沿着外秦淮河,经过西水关,进入内秦淮河。
船上的人要凭证件才可以进城。
朱之京来过金陵多次,有意做向导:“这西水关一带最为繁华,商贾云集,到处都有酒友,不过最有名的就是那举世闻名的花月春风十六楼了。”
马成能问道:“哪十六楼?回去也好说给老婆听听。”
朱权笑道:“你记住有江东、轻烟、翠柳、梅妍、淡粉这些即可,如今也是人气最旺的酒楼。”
朱之京道:“这十里秦淮到处是销金窟,能去十六楼中的一个也不枉此行。”
下了船,众人登上赏心亭。
城西美景尽入眼底,画舫中丝竹可闻。
胡晋昌手扶栏杆说道:“昔日辛稼轩曾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赏心亭在南宋时,便为金陵第一胜迹。”
朱权笑道:“我等也来吊古一回。”
叶丹年轻的时候,就是船厂最优秀的主墨师傅,也就是造船匠的头,整艘船从设计、选料、配料,到工人的安排,都由他负责。
现在人老了,技术都传给了儿孙和徒弟。
叶丹是和开明的人,教徒弟很少保留。很多人离开了宝船厂,到私人造船厂去了,也有的自己当老板发了财。有人高薪请叶丹去指导一二,但是被婉言谢绝了。
叶丹守着一个极大的秘密。
如今大明朝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了。
永乐爷国用充足,单是宝船就造了六十二艘,那可是体式巍然,巨无匹敌的大海船。
它的铁舵,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其他的诸如马船、粮船、坐船、战船,各种各类造得更多。
如今,几个船坞中,只有两个还在造些中小船,其他的都弃之不用了。
一里多长的船坞里积满了水,淤泥数尺深,长满了水草,看起来更像个河道。
老叶丹出仪凤门东的帮工指挥厅,走过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看到已经十五岁的孙子叶明从远处跑过来:“爷爷,爷爷,有一个锦衣卫大壮找您。”
叶丹皱起眉头,锦衣卫大壮找自己干什么?
自己和儿孙一向安分守己,从不参与外面的事情,违法乱纪的事情不会摊上自己。
“他说有什么事么?”叶丹边走边问。
叶明道:“没有,不过说话很客气,不像来找事的。”
“哦。”叶丹心中有了底:“该不会北京那边要启用自己?”
家族的长子一直是锦衣卫安排在宝船厂的暗桩,除了郑和下西洋时候,启用过外,其他时间一直都是潜伏沉在宝船厂,如同盯着猎物的鳄鱼沉在一片水底。
有时候,连他都忘了自己的锦衣卫总旗身份,只认为自己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帮工指挥。只有偶尔翻看那总旗腰牌时候,才想起自己还是个卧底。
老吴丹溜溜达达回到家中。
那大壮亮出腰牌,报上名号。
吴丹验看了大壮的腰牌:“呵呵,原来是大壮吴松吴大人,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