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来说,会到海澜书院读书的学生,既然连学费都交不起,又怎么可能买得起纸笔呢?
要知道,正常的宣纸需要十文一张,好一些的更是要二十文。
毕竟能够买得起纸笔的,基本上都是富贵人家。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时候,穷人寒窗苦读,但是考取功名的,还不如富家子弟多。
因为仅仅只是看书没用,还需要提笔练字,若是买不起纸笔,脑海中很多想法记录下来。
“老朱,你的担忧是对的,但是如果我卖的纸,要比宣纸便宜,只需要一文一张呢?”朱权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一文一张?
你小子没开玩笑吧?
你确定你做的不是亏本买卖?
朱元璋以前也想过降低造纸的成本,那样能够造就更多文人。
但是无一例外,全部失败了。
可见造纸的成本,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降低的。
“小兄弟,你确定你真的有钱能赚吗?”朱元璋怀疑朱权这是在吹牛。
一旁的胡惟庸也忍不住呼吸急促了起来。
也就蓝玉这个莽夫,挠了挠头,还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周平,将秸秆纸拿来。”
“是,少爷。”
周平立刻去库房,将朱权前不久刚刚生产出来的秸秆纸拿来。
“少爷,纸拿来了。”
朱权从周平手中接过,随即递给了朱元璋三人,说道:“这是我新开发的造纸术所造的秸秆纸,虽然柔软程度不如那些好的宣纸,但是对比一般的宣纸,相差无二。”
接过秸秆纸的朱元璋三人,立刻观察起手中的纸。
不,准确的来说是朱元璋和胡惟庸二人。
蓝玉这个莽夫看见纸就感觉头疼,根本就没注意看。
“小兄弟,这纸你究竟是如何制作的?成本难道比那宣纸要低十倍?”朱元璋感到不可思议,开口问道。
以他的目光来看,这秸秆纸的质量,确实与那些普通宣纸相差不大,在这纸张上练字足以。
“哈哈哈,老朱,这成本可不仅仅只低十倍,而是几十倍,因为秸秆纸的原材料,是用农作物的根茎,那些在百姓们眼中,基本无用,顶多用来烧火。”
“所以原材料,我都是一文钱五斤从百姓们手中收来的,哪怕是一文钱五张,我都有的赚。”朱权得意的伸出五根手指开口说道。
一文钱五张还能有的赚?
胡惟庸和朱元璋二人瞪大了眼睛。
这秸秆纸如今进入市场的话,那绝对会搅乱目前宣纸的价格。
尤其是那些穷苦人家。
买不起宣纸,难道还买不起秸秆纸吗?
就算是买得起宣纸的普通人家,也不会放着价格低廉的秸秆纸不卖,反而去买价格昂贵的宣纸。
要不然,可就成了大冤种了。
秸秆纸日后怕是卖纸的市场的主流。
还会买宣纸的,怕是那些不在乎钱的富贵人家了。
“小兄弟,这可是关乎我们大明未来百年,你可别跟我开这么大的玩笑!”哪怕是朱元璋见过大风大浪,可此时,他的手已经止不住的在颤抖了。
朱元璋话音刚落,胡惟庸便连忙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
“老胡,你喉咙不舒服?”朱权疑惑道。
“刚刚喝冰水呛着了。”胡惟庸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这陛下也太激动了。
胡惟庸刚刚咳嗽就是为了提醒朱元璋,他现在的身份可不是皇上,而是名门望族的家主。
但是,胡惟庸的提醒还是晚了一些。
“老朱,我发现你这个人比我还心系天下百姓,干脆你跟朱元璋说,让他稍稍,皇帝的位置你来做。”朱权也没继续在意,而且转头看向朱元璋,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咳咳,我这不是一想到秸秆纸的市场,是整个大明,就变得激动了些。”朱元璋尴尬的喝了一口水,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放心吧,老朱,这秸秆纸的生意,哪怕你不开口,我也会主动邀请你加入的。”朱权拍了拍朱元璋的肩膀,笑道。
朱元璋此时根本没注意到,朱权把手放在自己肩膀上了,他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盯着朱权,怀疑自己刚刚是不是听错了。
朱权这么鬼精的人,居然会主动邀请自己参与秸秆纸的生意当中来?
见鬼了不成?
还是说权儿已经发现朕跟他的关系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挤出一丝笑容,试探道:“小兄弟你我非亲非故,这不太好吧?”
“老朱,你这话说的我可就不爱听了。”
“什么叫我们两非亲非故?”朱权忍不住翻起了白眼,说道。
听见这话,朱元璋顿时心头一惊。
权儿真的发现朕跟他的父子关系了?
“老朱,咱们两可是朋友,生意做的完,但是咱们两的朋友情义可不会断。”朱权义正言辞道。
听见这话,朱元璋这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这小子说的是这个。
害得朕白担心一场。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一直以名门望族的老朱在跟朱权交谈,这要是让朱权知道,自己跟他是父子关系,那朱元璋的脸可就没地方搁了。
毕竟他都还没准备好跟朱权父子相认。
“小兄弟,你说的对,不过有话你就直说吧。”朱元璋在恢复冷静以后,也是意识到,朱权邀请自己参与秸秆纸这档生意,肯定没这么简单。
“嘿嘿,那我就不瞒你说了,这秸秆纸的原材料是农作物的茎叶,但是我区区一个武安县的原材料我还不够用,所以我想,以老朱你的身份,想要收秸秆纸应该能收来不少吧?”见自己的心思被识破,朱权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开口说道。
果然如此!
朕就知道你小子这么精明的性格,我要是不拿出点什么来,就别想参与。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虽然说这秸秆纸的生意,肯定能够赚个盆满钵满,但是他却没有多少想要参与的心思。
要知道,这秸秆纸可是能够改变天下人读不起书,用不起纸的现状。
一旦推行,那些受恩于朱权的文人才子,在心中会将朱权的地位提高很多。
但是自己一旦参与进来,那肯定会分走不少功劳。
所以,朱元璋打定主意,这秸秆纸的生意,他不会参与。
不过朱权想要的原材料,他倒是可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