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叶子寒一脸恭敬的朝着朱权双手行礼,鞠了一躬。
“今日,我从朱公子身上学到了诸多,理应尊称朱公子一声老师。”
朱权也没想到,这叶子寒的态度居然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不过朱权到现在还以为,叶子寒这是担心自己会把他刚才的所作所为上报给朝廷,因此,朱权笑道:“叶大人不必如此,刚才本少爷说要上报给朝廷,只不过是开玩笑的。”
而然,叶子寒却摇了摇头,一脸诚恳道:“朱公子不必多虑,本官也不是记仇之人,本官刚才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如今海澜书院能够交给朱公子这般心胸宽广之人,本官心中悬着的事总算是放下了。”
“如今也该回朝廷了。”
随后这句话,叶子寒是特意说给朱权听的。
意思就是告诉朱权,他回去就会把此时禀报圣上,并且向圣上投诚。
不过朱权并不知道叶子寒话里有话,反而还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等送走了叶子寒以后,朱权回到庄园,让人给楚乔恩送去了十一万两白银。
这十万两白银,是买海澜书院的钱。
多出来的这一万两,是让楚乔恩找人重新装修一下海澜书院。
毕竟这几年海澜书院没落了,重新装修一下,也能散发新气象。
将这些事情都交给楚乔恩打理以后,朱权感觉浑身轻松。
接下去,他还有其他事要办。
因为完成了任务,朱权获得制作秸秆纸浆的制作方式。
要知道,能够制造秸秆纸浆,那对朱权简直就是暴利。
要知道,如今大明的纸张,起码也需要十文一张。
而朱权的秸秆纸,制作成本低廉,一文的成本,或许能够制作出上百张秸秆纸,而且纸张的手感要比宣纸更好,保存时间也更久。
朱权直接把秸秆纸的价格订在了一文一张,这样一来,不仅自己能赚钱,还能让普通百姓们都用得起纸。
其实朱权一开始打算把价格再订低一些,可是转念一想,到时候秸秆纸的价格再低,说不定会被人当做是厕纸来使用。
所以,还是给秸秆纸售卖的价格设置了一个底线。
接下去,朱权要做的就是派人去农户家中收农作物的茎叶。
……
与此同时,叶子寒回到了皇宫中,刚一回宫,他便跑去求见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今天早早退了朝,正在寝宫当中休息,自然是不见了。
因为这些日子,他因为伤口还未完全愈合,所以想尽快养好伤势。
结果没想到,这叶子寒居然还不肯走了。
“陛下,那叶子寒还在门口跪着。”一旁的大太监王景弘开口说道。
对此,朱元璋有些纳闷了。
平日里,朝堂上这些儒家子弟,都跟自己不对付,不管自己做出什么决定,他们都要鸡蛋里挑骨头,说自己几句。
今天这叶子寒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景弘,让他进来,朕倒要看看,他究竟是所谓何事!”思考片刻后,朱元璋开口说道。
“是!”
片刻后,王景弘带着叶子寒走进了寝宫内。
刚一进寝宫,叶子寒便毕恭毕敬的跪在地上,说道:“微臣叶子寒见过陛下!”
“叶子寒,你有何事禀报?”朱元璋不满问道。
刚才上早朝的时候,这家伙不肯说,非得下了早朝来说。
“陛下,臣前几日去了武安县,见到了朱权朱公子……”
话说到一半,叶子寒犹豫了一番,谨慎的看着朱元璋的脸色,深怕自己提到朱权的名字,会触怒朱元璋。
此时,朱元璋挑了挑眉头,感到有些意外,问道:“你见到他了?你怎么知道他与朕相识?”
此时朱元璋有些怀疑,难不成叶子寒知道自己跟朱权的关系了?
不应该啊!
目前除了自己跟马皇后,还有曹少钦之外,应该没有第四个人知道。
以曹少钦对自己的忠心,也不应该会将此事暴露出去。
此时,叶子寒注意到了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心头一颤。
看陛下居然主动问起,自己如何得知陛下与他相识的话语中,叶子寒察觉到,陛下跟这朱权二人的关系,肯定不一般。
叶子寒心中有些庆幸,好在自己当时可以惹怒朱权,要不然等朱权跑到陛下这边告状,自己肯定要被贬下去。
“回禀陛下,臣那日见到朱权身上随身携带着陛下的玉佩,所以这才……”
听见叶子寒的回答,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
原来如此,当时为了付那十万只的鸡的订金,朱元璋把玉佩留给了朱权,后面也没要回来。
不过听叶子寒这意思,应该还没察觉到他跟朱权之间真正的关系。
这让朱元璋松了一口气。
毕竟这种事,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他朱元璋也不是什么杀人狂魔,总不至于因为叶子寒发现二人的真实关系,就杀人灭口吧?
不过现在叶子寒特意来汇报此事,是为何?
难不成是权儿出事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连忙问道:“既然见到了,那你觉得他怎么样?”
朱元璋也不能表现的太过关心,只能旁敲侧击的试探着。
“回禀陛下,臣觉得朱公子心胸宽阔,他买下臣恩师的海澜书院,准备教书育人,不仅如此,还免费招收学生,甚至愿意保证学生们的吃住问题。”
听见这话,朱元璋顿时一愣。
之前他就跟朱权聊过这个问题,想要朝中的大臣不与那些大儒站在一起,就要从根源改变问题,让那些普通百姓也能读得起书。
没想到朱权居然这么快就在做了。
“其他还有吗?”朱元璋问道。
“回禀陛下,臣还发现朱公子已经是农家侠魁,不仅如此,朱公子还作诗一首,名为登鹳雀楼。”叶子寒的额头忍不住流下冷汗说道。
“你读给朕听听,他这诗的内容。”朱元璋顿时就来了兴趣。
毕竟朱权在他面前虽然展现出过人的眼光和心胸,可是从未展现过学识。
叶子寒回忆了一下,沉声背出了那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听见这首诗,朱元璋眼睛一亮。
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能做出这样的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