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朱元璋对朱权说考状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并不相信。
但是他也认可朱权的才学。
毕竟从看透名门望族的事,朱权的才学可见一斑。
此时,蓝玉忽然觉得手里的茶不香了。
他一脸幽怨的看着朱权,开口说道:“朱公子,你前些日子还让我不要学你,说自己学的都是歪门邪道,现在又说你考个状元是轻而易举的事。”
朱权咧嘴一笑,说道:“老蓝,我还真是歪门邪道,因为大明的科举制度不完善,所以我可以钻个漏子。”
听见这话,朱元璋顿时心中一惊,连忙开口问道:“小兄弟,这大明的科举有何不完善点地方?”
听闻此言,朱权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开口问道:“老朱,你对这事这么感兴趣,难不成也想让你儿子钻个漏子,考个状元?”
毕竟在朱权看来,老朱跟朝挺有些关系,想要塞孩子进去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不过官职高不到哪里去。
朱元璋尴尬的挠了挠头,默不作声。
见状,朱权还以为自己猜对了,随即缓缓道来。
“既然这样,那我可就跟老朱你们聊聊,切记接下去这些话不能外传。”
“虽然说科举制比起以前的举荐制好上很多,但,考试门类不完善这是其一。”
“其二,虽说科举制有利于朱元璋进行思想控制,能够让那些才子都效忠大明,可这也正是不妥之处,毕竟题目只从八股,四书五经当中选取,这容易让考生在得到官位以后,便失去进取意识。”
“其三,如今大明刚刚建立,师门关系盛行,官官相护,说不定有考题提前泄露。”
“其四,因为这科举内容都是八股四书五经的内容,对我这种记忆力好的人来说,想要考选上,就是轻轻松松的事。”
“其五,因为书籍太贵,许多贫苦人家根本买不起书,或许许多人才就在其中,但没钱去读书”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如今大明还有外患,万万不可重文轻武,但这科举制摆明了就是重文轻武,让那些武人哪怕是想为朝廷出力,也没办法。”
“所以要我说,应该再增加一个武举,武为武状元,科举就是文举,文为文状元,像老蓝去参加,肯定能够混个武状元当当。”
听见朱权这番话,朱元璋目瞪口呆,大受震撼。
同时,朱元璋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
没想到朱权一下子居然列举出这么多科举的弊端来。
但是仔细冷静的考虑一下,似乎也不无道理。
当老蓝听见朱权最后那句话,顿时眼睛一亮,激动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朱公子,说得好!”
朱权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说道:“老蓝,你高兴的太早了。”
“还有一点我还没说,因为武人不识字,所以哪怕是从武举当中考去功名以后,也得专门派人带他们读书,这样一来,那些科举考上公民的才子,也不敢轻视他们,同时还能激烈更多有才之人来参加科举。”
“毕竟读书人都是清高的,在他们看来连武夫都能考上官职,他们凭什么不行,这样也能让大明的人才越来越多!”
科举!武举!
用武举来刺激文人才子参加科举!
朱元璋忍不住激动的站了起来,震惊的看着朱权。
他搞不明白,为什么朱权脑海中会有这么多想法。
关键是朱权所说科举的那些弊端确实存在,但是目前他不可能去改。
不过这武举,到也不是不可以加入进去!
眼看朱元璋激动的站起来,朱权忍不住大笑道:“我说老朱,你又不是老蓝这样的武夫,你这么激动干什么?”
朱元璋尴尬的清咳一声,随即开口说道:“不瞒小兄弟所说,我那儿子读书一般,但武艺超群,若是真跟小兄弟所说,当今陛下能够增加武举,说不定我儿子也能考个武状元。”
朱权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说道:“老朱,你高兴的太早了,这些话咱们也就私底下说说,难不成你要去跟朱元璋说这事?”
“再说了,朱元璋也不一定听得进去。”
听见这话,朱元璋一下子就不乐意了,开口说道:“小兄弟,你之前不是说朱元璋是个明君吗?说不定他就同意了呢?”
朱权有些诧异,听老朱这意思,好像他能直接见到朱元璋?
看样子自己之前还是低看了老朱。
朱权悠然道:“老朱你别觉得这很容易,哪怕朱元璋同意,但是想要增加武举这件事还有许多阻力,就像朝中的大儒,士族,要是增加武举,那就是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肯定会极力阻止。”
“说不定他们还会派人取你性命!”
如今科举制能够参加的,基本上都是士族子弟,其他平穷百姓想要参加,根本不可能。
因为他们买不起书籍,也没地方去买书。
那些书都是士族的收藏。
但是增加一个武举的话,那无疑是给天下百姓们看到一条新的路。
朝廷上的官职总是有一定数量的。
若是增加武举以后,文举的官职肯定要削减,这就相当于削减了那些士族在朝堂上的人手,这谁能忍?
听见这话,朱元璋忍不住心中一沉。
不过下一刻,他忽然反应过来。
自己又不是什么官员。
如果说自己是朝中大臣,开口跟当今圣上可能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自己就是当今圣上啊!
哪个官员敢杀自己?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坚定,等回去以后,就要想办法增加武举!
“小兄弟说的是,这事确实危险,但是为了天下百姓,我会小心些,偷偷告诉当今陛下。”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
朱权一愣,随即皱起眉头,打量起老朱,开口问道:“老朱,你能自由进出皇宫?”
如果说老朱真的能够自由进出皇宫,那朱权觉得自己之前对老朱的背景,可能完全猜测错了。
毕竟如今能够自由进出皇宫的人并不多,就算是那些地位极高的二品官员,也得进行通报,随后记录。
如果想要避开这两点。
要么就是朱元璋身边的人。
要么就是朝堂上地位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