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潇湘自忖这么多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不对,应该是“见多食广”——没吃过的或许有,没见过的还真没几个。当下拿过菜单:“让我看看!”
她翻了几页,不由得也僵在了那里。旁边的小二见状轻笑道:“客官,要不让小的给您分说一下?”
“不用,我们自带了大百科全书!”浦潇湘断然拒绝道,然后把手里菜单交给了江水源:“江同学,点菜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可别让我们失望哦!更不能让这位小二哥看笑话。”
江水源接过菜单看了几眼,马上就明白为什么她们两人都望而却步了,笑着对店小二说道:“看来你们樊楼正店还真是原汁原味的宋朝范儿,居然连标价都是用苏州码子。只是不知道你们店里的一斤是十两还是十六两?”
“当然是十六两!咱们这可是大宋,哪有一斤十两的道理?那不成了减福(短1两)、亏禄(少2两)、折寿(缺3两)了吗?”店小二嘴皮子也利索,“话说客官居然认得苏州码子,也算是难得,平常来咱们店里吃饭的,一百个里能有三两个认识的就不错了。莫非客官从小学中医或家里是开药店的?”
“偏不告诉你!”浦潇湘对刚才折面子的事情还耿耿于怀,转过脸向江水源虚心请教道:“什么是苏州码子?我怎么以前都没听过?”
堀田祐也也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江水源解释道:“咱们现在记账一般是用1、2、3、4这样的阿拉伯数字,或者是大写的壹、贰、叁、肆汉字。阿拉伯数字在13到14世纪才传入我国,被国人称作洋字码,而大写的汉字通常认为出现在明朝初年。那么在此之前,咱们中国人是使用什么记账的呢?用的就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算筹的苏州码子。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或商码,起源于唐,完善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如果你们翻看明清时期的账本、地契或者日记之类的文书档案,就能发现到处都是这样的苏州码子。”
“为什么叫苏州码子?不叫杭州码子或儋州码子?”
江水源挠挠头:“这我就说不清了,因为各种传说都有。现在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唐宋时期苏州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在此诞生了苏州码子。当然,也有人认为就跟阿拉伯数字并非起源于阿拉伯,而是印度人发明的一样,苏州码子和苏州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就是后人随便乱叫的。”
“原来如此。”堀田祐也和浦潇湘都连连点头。浦潇湘随即又问道:“那为什么小二哥怀疑你是学中医或开药店的呢?”
江水源笑道:“这就要问小二哥了!不过我猜测是由于清末以来西式银行大量兴起,原本竖式账本逐渐被横式账本所取代,与竖式账本相适应的苏州码子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少量保留在少数几个比较传统的行当中,比如中医药?所以小二哥才有此一说。”
“厉害!您真厉害!完全是一语中的!”店小二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刚才我说过,平常来我们店里吃饭的,一百个里大约只有三两个能认识苏州码子。但要像您这样把苏州码子前世今生说得一清二楚的,一千个人里都没有一个!”
“你也不看看这位是谁!你觉得这种肤浅的问题能难得到他吗?”浦潇湘与有荣焉地嘚瑟道。
店小二真被吓住了,小心翼翼地问道:“客官您是?”
江水源哭笑不得地回答道:“你别听她胡说,我就是个普通游客。浦潇湘、堀田君,你们瞧好了,这分别是一到十,学会了就赶紧点菜。”
苏州码子并不难学,像〡(1)、〢(2)、〣(3)、十(10)都是一目了然的,〦(6)、〧(7)、〨(8)则可以举一反三,只有〤(4)、〥(5)、〩(9)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在江水源看来,聪明如浦潇湘和堀田祐也,分分钟学会肯定不成问题。
谁知堀田祐也马上就把菜单递还回来,羞愧地说道:“江君还是您点吧!很多汉字我都不认识,认识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实在非常抱歉!”
江水源接过菜单仔细翻看一遍,马上就发现了店家的险恶之处。比如说“馎饦”,虽然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说“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可你个开店做生意的,老老实实写成大家都懂的面片汤不行吗?
还有“嘉应子”,根据宋朝程大昌《演繁露》记载,就是京城嘉庆坊的李子特别好吃,号称“京城之美”,因此被特称为“嘉庆李”,后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是李子,干脆直接省称“嘉应子”,可一千年后的现代人谁特么知道“嘉应子”就是李子?你在菜单上直接写成“李子”会死吗?
江水源也曾就此询问了小二哥,没想到小二哥特臭屁地回答道:“在我们樊楼,李子就得叫‘嘉应子’!因为客人来咱们这儿点的是文化,吃的是历史,感受的却是大宋情怀。情怀你懂不懂?你在家吃一颗李子,和在樊楼吃一颗嘉应子的感受能一样吗?”
难道不该一样吗?
江水源强行按捺住反问的冲动,回过头还得耐着性子给堀田祐也和浦潇湘讲解李子、面片汤在大宋的光辉历史,有时候还得特别照顾来自泥轰的堀田祐也的感受:“ほうとう(餺飥)は、山梨県を中心とした地域で作られる郷土料理。小麦粉を水で練って紐(ひも)状または団子状に切ったもの。味噌仕立ての汁物として煮こみ,カボチャなどの野菜を具に加えたものが……”(馎饦也是泥轰山梨县为主的地区的乡土料理,用小麦粉和水做成带子状或团子状的东西,……)
堀田祐也顿时一脸震惊:“江君怎么知道馎饦是山梨县的乡土料理?难道天潮的典籍也有记载?”
江水源摇摇头:“我国典籍有没有记载不清楚,至少我没见过。我之所以知道馎饦是山梨县的乡土料理,是因为堀田君的这本《汉和双解大字典》里有记载。”
“有吗?”虽然字典是堀田祐也的,但他真还没注意到。
江水源一边点菜一边随口答道:“当然有,在1539页左边的上半部分。”
“まじですか?(真的假的?)”堀田祐也当然是不相信的,不过他正闲得无聊,就从书包里掏出那本《汉和双解大字典》翻到1539页,然后就在左边的上半部分看到了“餺飥”的词条,而且解说的内容和刚才江水源说的一模一样!
他像机器人似的木愣愣抬起头,口苦舌干地问道:“江君,你以前看过这本字典?”
“没有啊。”
“可是你刚才说的和字典上一模一样,甚至连页码你都记得一清二楚!”
江水源这才发现自己无意间玩大了,马上补救道:“噢,我只是凑巧看到了那一页。而且此刻又在东坡山庄,遇到来自泥轰的你,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江君,你觉得我会相信吗?”
浦潇湘放下手里碧绿的抹茶,慢条斯理地答道:“堀田君,你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玉树临风的少年可是个以摧毁别人自尊自信为乐的大魔怪。如果堀田君不怕三观尽毁的话,你可以选择不相信,然后尽量远离。要不然你会信念崩塌、怀疑人生的!”
堀田祐也双手抱头:“自从遇到他开始,我的人生观就开始崩解,现在已经碎成了pm2.5!”(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