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苏澈刚刚醒来,便有东汉士卒前来告知说。
“苏将军,杨帅邀请你到大营吃早膳”
“嗯”
苏澈并没有穿上价位,而是一袭白色素衣,腰带玉佩以及长剑,向着大营走去。
大营。
苏澈到来之时,发现人几乎已经快齐了,于是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入座了。
“诸位,你们远道而来都是客人,在下唯恐招待不周,于是为你们我特意准备了我东汉特有的食物,也不知道符不符合你们的胃口,如有招待不周,请见谅”
坐于主座之上的杨业,用着极其缓和平静的语气说道。
坐于两侧的苏澈等人,对于杨业的话也都是说笑道。
“杨将军,这么丰盛的菜可真是劳费,你们东汉苦心了,身为武将,能饱胃饱肚子就好了,我等不在乎那么多,我们在此要谢过东汉的招待”
“既然如此,那就快品尝吧”
杨业伸出了自己的右手示意,让众人品尝。
众人也都是拿在了放在一旁的筷子,吃起了早膳。
东汉王国的早膳,众人吃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尤其是那羊肉啊,牛奶啊,都是很少在中原大地看到的。
早膳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苏澈刚刚起来之时看到的景象为旭日初升,微风和煦,隐隐有紫气东来。
而,吃完早膳之后,太阳已经高照,微风也不在和煦,紫气也早已经消失了踪影。
有的只是士兵训练时的呐喊声。
“战,战,战………”
“战,战,战………”
“战,战,战………”
苏澈看着东汉军队的训练方式,很想将其借鉴到大赵军队。
可惜奈何苏澈除了手底下的骑兵,就没有兵力了。
“苏将军,等等”
苏澈刚刚准备离开,就被几名东汉将领给喊住了。
苏澈也回了过头,带着疑惑问道:“可有事否?”
“苏将军,我们兄弟几个听闻你精通百家之之道,能不能给我们几人讲解一下百家之事?”
东汉将领一脸诚恳地问道。
“百家之道?精通倒是说笑了,也只是大概有个了解,既然你们想知道,我也就给你们讲一讲,这边请”
苏澈将几人带到了赵军营帐之内,开始给三人讲起了百家的故事。
“既然你们是东汉的将领,东汉独尊儒家,那我就先给你们讲一讲儒家之道如何?”
“嗯”,三人应允道。
“儒家之道,其精髓就在于五个字,仁义圣礼智信”
“这六个字同样也是儒家的立家之本,传承数万年载,给予了后世很大的影响”
“同样身为儒家子弟掌握的不仅仅是那五个字,还有六行,六艺”
“儒家,现在可谓是门生遍天下,其主要思想就是以仁爱去感化别人”
“以人为本”
几名将领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几人其实也对儒家有不少了解的,毕竟在东汉,整个王国都盛行儒家。
几人更想知道的还是其他学派之道。
“苏将军,我得身为东汉人,对于儒家也是有一点了解的,我们更想知道那些与儒家对立的学派,以及其他的学派之说”
“原来如此,那我就就跟你们说一说墨家吧!”
“墨家之主要思想便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兼爱为:”
“完全的,不分彼此,无差别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兄慈、子弟孝、尊长友、年幼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为:”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尚贤为:”
“实际上就是推荐有才的人,无论身份贵贱。”
“尚同为:”
“同一道德字眼,同一人的态度,此一时彼一时。而且不是直接否定道德,是从口诛笔伐的内容本身弄字眼,把口诛笔伐的做法变成顺乎道德的个人权利。”
“天志为:”
“做事要按照章程来办事,仁,内也,是心的感觉,义,外也,是外在的标准。”
“明鬼为:”
“不信有命运,却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
“非命为:”
“否定命运的存在,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赖其力者得其生,不赖其力者不得其生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存在宿命。一种绝对不改变的命运,来安排人的富贵、生死的意志与偶然,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
“非乐为:”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节用为:”
“认为贵族浪费,过度享受导致老百姓群起为盗,观察到万物节则阴阳和,以此劝说贵族,节约开销。”
“节葬为:”
“农村把家庭的大量财富浪费在葬礼筹办,请客吃饭,历朝的厚葬,对贵族是小事一桩,对穷人则要倾家荡产,还不能劳动生产,废除远古留下来的葬礼习俗,符合有利于平民的标准。”
“这边是墨家的主要思想,至于现在的墨家已经分为了两大学派”
“一大方面,他们摒弃了天鬼这个说法,更加注重实质以及物质”
“另外一个则是注重教育”
“如今的墨家也早已经不再九大王朝之间成为立国之根本,其大部分人都早已隐于山林之间,只有少数得其传承之人游荡于各个国家之间”
几人听了苏澈对于墨家的思想概括以后,也是顿生感慨。
“这墨家,比儒家更符合我等寒门弟子之利,真是可惜啊!”
“说完了墨家我们就说一下,和墨懦两家齐名的法家”
“法家之主张便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
“法家之主张也就四个字,以法治国”
“同时,法家之法也是比较偏向于寒门一点,其政治名言便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