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繁华背后,终有隐患
莫三瞬间明悟,“殿下是利用这《神州轶事》宣传咱们的四海商行?”
“只是,这成本似乎太大了吧?”
看着别院内摆放着的近千张纸,莫三总感觉楚昊这种做法过于冲动,而且还是个赔本买卖。
“呵呵,钓鱼还要鱼饵呢,最开始总要有一些投入的。”
楚昊耐心的解释着。
“这《神州轶事》上有本宫写的连载故事,卿卿已经看过了,是不是很想再看接下来的故事?”
陆卿卿毫不犹豫的连连点头,“妾身从没看过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相信很快就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急切盼望殿下尽快写接下来的情节呢。”
楚昊微微一笑,“看到了吧?”
“最开始咱们印制的《神州轶事》可以免费,每隔半个月左右就再印下一期。”
“等把更多人的兴趣勾起来之后,咱们的《神州轶事》就可以适当的收些成本费了。”
“除此之外,咱们还可以利用《神州轶事》宣扬其他商行的经营活动,甚至是某些商行商品采购信息。”
“相信很多商行都愿意为此付费,到时候又可以赚一笔钱。”
“还有,如果朝廷有什么新规或政策,也可以通过我们的《神州轶事》发布到全国各地。”
“最重要的是,这种印制方法省时省力,成本极低,就算别人想模仿,也无从模仿。”
楚昊这些想法,完全超乎了莫三等人的理解能力,却越听越觉得可行。
“殿下不但文武双全,就连在经商方面也这么有天赋,妾身自愧不如。”
楚昊已经指明了方向,莫三只要依照执行即可。
夜晚,清凉殿外,楚昊斜靠在躺椅上,卫轻尘从身后双手搭在他的双肩上,轻声问道,“又想起花姐了?”
“在建康潇湘馆时,我曾答应过花姐,会专门送给她一首诗的……”
……
正如莫三所说,京城大大小小的商户,虽然第一次接触《神州轶事》这种新事物,但得知这是出自楚昊之手后,争先恐后的主动承担起了分发到各地各铺的义务。
四个二品商行差不多包揽了大楚境内各个城市的分散范围。
至于东齐,南梁和蜀国等地,则交给了莫氏商行和四海商行这两个一品商行。
四海商行是由楚昊主建,弄一个一品商行资质,再简单不过了。
只不过,刚刚建立的四海商行,业务种类不多,但都有自己的特色。
雪花盐,汰渍宝和冰饮批发,再加上一个《神州轶事》,都属于独门生意,和其他商行没有任何冲突。
这也是楚昊刻意要求的。
四海商行追求的不是最大利润,而是盘活整个大楚大大小小的商行运作。
除了《神州轶事》的发行是在东宫完成之外,其他业务全部以绥州为中心。
即便已经离开绥州,但把绥州打造成中原商业中心的想法,仍然没有放弃。
甚至利用影响力逐渐扩大的《神州轶事》,刻意宣传绥州的发展变化,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
毕竟,各国商家要采购汰渍宝等独家商品,只能去四海商行绥州总部才行。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绥州天时城吸引了更多的商户。
而越来越多的商业行为,也扩大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娱乐,物流,住宿,护卫等等行业蓬勃发展。
燕义特地修书给楚昊,请求扩建天时城,以便应对越来越繁盛的人口流动。
而绥州刺史王珏也传来消息,两个多月的时间,绥州各地人口足足增加了近五成!
短期内带来的巨大变化,朝廷上下欢欣鼓舞,也让楚昊的声望再次空前高涨。
勤德殿下,年近五旬的楚弘威似乎越来越年轻了。
户部尚书董玄意气风发的在大殿下宣读着最新统计上来的数据。
“……变化最大的当属绥州。”
“据刺史王珏上报,新年以来,绥州十二郡县,总计增加人口四十七万五千余人,并且仍有大量东齐南梁等地百姓向绥州涌去。”
众臣闻言同时向为首的楚昊看了过去。
所有人都知道,绥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全都有赖于他的影响力。
看到这样的结果,楚昊自然开心不已。
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时间,他的和平统一中原的计划,很快就要实现了。
楚昊身边,陆铭轩出班奏道,“启奏陛下,东齐,南梁等地人口涌入我大楚,固然值得欣喜,这也说明我大楚越来越成为百姓向往之地,但老臣还是心存隐忧。”
“东齐本就不弱,南梁凭借长江天险,再加上民丰物阜,早有偏安一隅的想法,两国绝不会甘心任由境内百姓外流。”
“毕竟,他们也明白百姓乃国之根基的道理。”
“尽管两国现在都不敢与我大楚轻易动武,但老臣担心他们还会想方设法阻止人员外流,甚至为此不惜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
“因此,老臣觉得还应加强应有的防范,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楚弘威点了点头,“陆相担忧不无道理,诸卿有何建议,不妨畅所欲言。”
二皇子楚鹏已经执掌兵部尚书,闻言第一个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以为,以我大楚现在的国力和实力,完全有把握吞并东齐,南梁和蜀国,统一整个中原。”
“因此,儿臣建议,尽快出兵,平定各国,如此一来,整个中原都是我们的,再不必担心百姓外流。”
楚鹏的提议,瞬间引起一众武将的附和,纷纷要求请战。
就连一向以怀柔为主的文臣一方,居然也有一大半赞成的。
陆铭轩再次开口道,“陛下,我大楚向有统一中原的决心,如今国力日盛,的确有绝大把握实现这一愿望,因此,老臣也赞同二皇子的提议。”
说完,又看向楚昊,“不知太子殿下意下如何?”
楚昊出班,抬头看上龙椅上笑眯眯的楚弘威,“父皇,请再给儿臣两年时间,两年之后,是否出兵,儿臣再无意见。”
楚昊始终不想在中原刀兵相见,这一点,楚弘威乃至陆铭轩都知道。
楚弘威闻言点头道,“既然如此,出兵之事,暂缓两年。”
就在这时,只听殿外突然传来一道急促喊声。
“报——”
“绥州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