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洛阳王允府邸。
“子师已计划好了吗”
刘虞问道。
“伯安请看,这便是三公文书,只要我们盖上大印,便可发往幽州,交给冠军侯了”
王允拿出一块绢布,给刘虞,黄琬查看。
“董卓乱国,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现大汉危急,特传冠军侯进京勤王,诛杀叛逆,澄清寰宇,再塑大汉河山”
刘虞看了看手中的文书,又将此交给黄琬看了看。
“好,那我等便立刻盖印,派可靠之人,前往幽州,面呈冠军侯”
黄琬看后,说道。
“可是派谁去啊”
刘虞沉思着。
“哎,我之前本属意孟德,可孟德志不在此,故而未能成行”
王允叹道。
“二位勿慌,我倒有一个人选”
黄琬说完,二人大喜。
“何人”
二人问道。
“你们可还记得乐隐”
黄琬说完,二人对视一眼。
“隐公大贤也,岂能不知,只是前日洛阳大乱,其已身死,子琰为何有如此之问”
王允问道。
“其有一弟子,乃乐隐同乡,虽只有十来岁,然其前日与乐隐另一弟子史路等人收其尸,返乡安葬,路遇盗匪,史路等人逃跑,只有此人跪地哭泣,盗匪觉得他是个有义之人,就放他离去了”
黄琬说完,王允二人恍然大悟。
“子琰所说可是牵朗乎”
王允说完,黄琬点了点头。
“正是此人,此人安葬乐隐后,守孝一月,现已返回太学,我等何不将其找来,命其将此书带给冠军侯”
黄琬说完,二人相视一笑。
“好,有此人在,大事定矣,子琰可速将此人请来”
刘虞说完,黄琬便派人速去太学,将牵昭找来。
过了一个多时辰,一位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被仆人带了过来。
“晚生牵昭,牵子经,拜见三公”
牵昭向三人拜见。
“免礼,坐吧”
王允说完,牵昭便坐下来。
“我等有一事,要让你去做”
牵昭坐下后,王允答道。
“不知司徒所说何事”
牵昭不卑不亢,从容拜道。
王允看了看,点了点头。
“不知你可愿去一趟幽州”
王允说完,牵昭大惊。
“幽州,是去让冠军侯出兵讨董吗”
牵昭说完,这次该王允三人大惊失色了。
“正是,我们这里刚写了一篇三公文书,你将此书面呈冠军侯,另外我这里还有一封推荐信,之后你就不必再留在洛阳这个是非之地了,去幽州,哪里才是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的用武之地也,无论是进大学堂,还是投效冠军侯,你自己看着办”
黄琬说完,将刚才写好的三公文书交给了牵昭,又交给了牵昭一封给卢植的推荐信。
“这是给卢公的推荐信,届时你便拜在卢公门下,如果你想投效冠军侯,卢公自会引荐”
黄琬又补充了几句,牵昭见此,大喜。
“多谢太尉,晚生必不辱命,定将此书,面呈冠军侯”
牵昭拜完,三人又交代几句后,牵昭便离开了。
见牵昭走后,三人再次坐下。
“哎,老了,以后是这些年轻人的天下了”
刘虞叹道。
“是啊,我那两侄儿也在冠军侯的学堂之中读书,以后估计也是在冠军侯麾下效力,这大汉未来,掌握在冠军侯手里啊”
王允捋了捋胡须,笑道。
王允所说的两个侄儿,正是已经十七岁的王凌和十六岁王昶二人。
这二人现在都在刘范的军校之中读书,明年开春,刘范已经打算好让二人去军屯军之中历练一番,之后会调入军中效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温怒之子,温恢已经在蒙学毕业,明年便会升入初学继续学习。
刘虞,黄琬相视一笑,未在言语。
牵昭拿着三公文书和推荐信后,不敢多留,第二日便离开了太学,出洛阳,往幽州而去。
就在牵昭出洛阳的同时,洛阳太师府内。
“太师,虽然洛阳局势已被我控制,然我等依然不能放松也”
李儒向董卓说道。
“贤婿,现洛阳已经入我手,朝堂也已掌控,又有何担心的啊”
董卓笑道。
“冠军侯啊,冠军侯在幽州势大,又是先皇亲封皇弟,当今陛下皇叔,其尊贵岂是常人可比,何况其父又是益州牧,其到益州后,广结人心,又收留流民,建立东州军,如果冠军侯由并州南下洛阳,刘焉又从益州北上长安,我等如何能敌也”
李儒说完,董卓想了想。
“贤婿所言极是,那我等当如何是好啊”
董卓又问道。
“如今洛阳新定,暂不可贸然兴兵,可如袁绍,袁术等人一样,多加恩赏,以结其心,如此则无忧矣”
李儒说完,董卓大喜。
“好,就依贤婿所言,我看就把我的前将军给冠军侯吧,还有那刘焉,也拜为镇西将军,如何”
董卓问道。
“刘焉差不多了,刘范还不够”
李儒说完,顿了顿。
“那刘范镇守北地已有七年之久,在其任内北地胡奴皆依附,依属下看,不如给他个骠骑将军之名,同时拜为大司马,如此大司马,骠骑将军,加冠军侯,正合先汉去病之故事也”
李儒说完,董卓点了点头。
“好,好,就依贤婿之言,来人”
董卓听李儒说完,表示认同,便派人前往幽州传旨。
九月十日,董卓的使节和牵昭还未到幽州之时。
兖州东郡太守乔瑁伪造三公文书,发出了讨董檄文,相邀各地太守,刺史一起起兵,讨伐董卓。
一时间风声鹤唳,大汉天下再次陷入动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