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族里面,大屋围始终是落后的地区。
明珠城靠南,周边还没发现地对势力,众人暂时把明珠城当成了后方。与之相对,大屋围自然属于前线。
明珠城可以集中精力搞建设,而大屋围北邻泰罗族大部落,除了经济建设,还涉及军事、外交诸事。
大屋围不安定,则整个部族不安定。大屋围不搞上去,将拖累整个部族。
第二日上午,王隽召集负责人商量大屋围政务,这是他出发前就定了的。
王隽将会议地点选在这里召开,自然是为了让决策更加贴合实际。
他琢磨着,是不是该形成一个制度,每两个月召集首脑们开一次例会。不过他是个不喜欢约束的人,现在摊子还不大,似乎没必要搞得那么规矩死板。
为了开这个会,英子和托思专门从明珠城赶了过来。
出席会议的人有英子、奎克、托思、美琳、长林、雁舒,贝丽受邀也参加。
一大早,雁舒就叫人把议事厅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准备好了水果茶水。吃完早饭,她就在议事厅等着。
议事厅内右侧,有一个开会用的大长木桌,是用原木削出平面拼成,看上去非常厚实。桌子旁边围了一排长条凳。
这样的布置,是长林学明珠城的做法,专门让人做的。
之前部族开会,都是首领居中坐着,下属站在下面,尊卑井然。
王隽却不喜欢这种气氛,他还是觉得大家围坐在会议桌前开会好些。
说到底,这是王隽前世的习惯。
人陆续都来了,雁舒笑容满面,一一打着招呼,动作老到地把人迎到座位上。
进来的人看上去一个个心情愉悦,只有长林若有所思,大概还在思虑昨天菜花的事情。
而托思的脸上永远挂着一种真诚略带憨厚的微笑,总是把身段放得很低。
王隽和美琳最后进来。
王隽在主位上坐下后,看看人来齐了,便宣布开会。
他说了一下开会的议题:“今天大家议一议我们王族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语调平稳,目光柔和。
王隽一般不会刻意给下属施加压力,参加他召开的会议,有点像平时在一起聊天。
一个人在放松状态下,思维才更客观。
畏畏缩缩、顾首顾尾,经常是虚与委蛇。
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树立权威,何必搞得紧张兮兮呢?
当然工作做得不好,自带压力,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做错了挨批评,也是理所当然,凡是就事论事。
“雁舒,你先介绍一下周边的情况。”王隽道。
所谓周边的情况,自然就是指北边泰罗联盟的情况。
“好的。”雁舒答应道。她负责外交事务,收集圆鳌坑的情报也是她的职责,在座的人里面,那边的情况她最熟悉。
她介绍了泰罗族联盟的组成情况及其中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军事能力、王族与泰罗族的往来情况等等。
雁舒来大屋围三四个月,能收集到这些数据和情报,应该花了不少心血。
“那么,你对泰罗族未来一段时间的内政外交走向有什么判断?”王隽问。
光收集数据,还是不够的,王隽于是有这一问。
雁舒说的情报,王隽从大梁这个情报小组这里,已经全面掌握。
雁舒想了一想,答道:“和泰罗族人的交往中可知,她们对我们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十分向往,同时又担心有朝一日我们会越来越强大,对她们形成威胁。但是,之前我们几番征战以及和泰罗族明里暗里的多次交手,她们也明白了,虽然她们人多,想征服吞并我们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她们对我们的态度是既爱又恨,无可奈何。我判断,王族和泰罗族之间今后仍将维持这种微妙的和平关系。”
雁舒说到“既爱又恨,无可奈何”时,大家都是会心一笑。
英子不无忧虑地说道:“我知道她们对我们的技术很感兴趣。比方说她们已经知道了石灰是个好东西。她们以后想用石灰,就得拿东西和我们换,泰罗族的人会不会为了石灰和我们开战呢?”
长林道:“不能排除这个可能。利益越大,越可能冒险。”
贝丽惊道:“这么说,又可能打仗啊。”
奎克冷笑道:“让她们来好了,不打痛她们一次,不知道天高地厚。”
美琳道:“王隽说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什么可怕的。”
王隽不动声色。
他问雁舒:“泰罗族北面那些人,你知道些什么?”
雁舒道:“我只知道北面的部族和她们是死敌,经常爆发冲突。”
很显然,雁舒对泰罗族北部部族的情报欠缺。
王隽对雁舒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下一阶段,重点查清和泰罗族有过节的北部部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他本想批评雁舒工作有缺失,但想到短短几个月,收集到眼下这些情报已属不易,便没再求全责备。况且,雁舒还是大屋围的管家,事情很多的。
“是。”雁舒脸红着,面带愧色,答道。
北部的情况,王隽是掌握一些的。
“据我所知,北面的部族和泰罗联盟实力相当。泰罗族的人一直不敢对我们动手,除了我们自身的实力以外,主要还是受北部部族的牵制。”他说道。
他没有说出情报的出处。但在座多数人都知道首领另有直属的情报人员。
情报工作就是这样,最好有不同的渠道相互印证,可靠性便会大大增加。
王隽转向众人,说道:“我要告诉大家,情报工作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决策的前提,有时候一条重要的情报就可能逆转胜负。”
“为了加强情报工作,我决定,王族的情报统归美琳负责,希望大家支持她的工作。”王隽宣布了一项重大任命。
“好呀,美琳妹妹聪明能干,一定能干好的。”贝丽鼓起掌来。
众人均表示支持。
美琳站起来向大家道谢。
“圆鳌坑这边,暂时保持现状。大力支持经济和文化交流。同时,虽然和她们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时刻准备着。部族的军训不得懈怠,军事能力要不断提升。”王隽做了结论。
会议于是转向经济议题。
王隽重申明年起大屋围全力转向种植水稻。
“至于旱稻,要逐步减少,直至停止。”他说道。
种水稻的事情,大家都没有异议。
长林补充说,种菜以及野生动物的驯化,大屋围也要开始,请英子提供帮助。
英子道:“蔬菜种子等秋后我可以给你们一部分。至于驯化,我们现在还在进行中,你们自己也可以抓一些动物培养。”
“是。”
长林还有一个宏大的计划,要在大屋围仿照明珠城建一座新城。“地址我都选好了,也在海边的一座小山丘上。”
“为什么要选在海边?”贝丽问。
“运东西方便啊。”长林答道。
王隽道:“建城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这个要慎重。”
长林道:“是。我想做长期打算,一点一点建,不急着建成。”
王隽道:“砖瓦房取替木头房是大势所趋,我们最终要让每一个族人都住上新房子。从这点考虑,把新房集中建在一个地方未尝不可。只是你不能只顾海运方便,还要看里未来的稻田离新城远不远。这样好了,下午我跟你去选定的地点现场勘查一下再作定夺。”
“谢首领。”长林心里很高兴。他原本担心首领会拒绝,现在看来,首领并不排斥自己的建议。
英子道:“大屋围只是王族的一部分,城池的规模不要处处向明珠城看齐。”
长林识趣地答道:“那是当然,我怎么可能和首领生活和指挥的明珠城攀比呢,够用就行了。”
话题又转向军务和文化培训上去了……
一项项事情议过来,上午不知不觉间便过去了。
下午,王隽带着众人一同去考察了长林提出的新城地址。
地貌和明珠城有点类似,靠河傍海,离未来的稻田也不远。
把所在的山丘削平,便可建城。
王隽道:“这里看上去不错。不过在最终决定之前,你还要好好在周围转转再最后定,万一有更好的地方,不要错过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