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位官兵的带领下,夏辉进入了易司之中,不时遇上一两个官员,都羡慕地看了夏辉一眼,却是没有人上前打招呼。
易司前堂乃是办公之用,而在最里面则是有一个后院,先前每一轮易试便在这里进行的了。
三人进了后院,故地重游,夏辉看到那空落落的大院子,心里有些一翻感慨,往日那里热闹非凡,考生过百,今天却是只有自己一人来到这里了。
“夏小哥,这边请,前面的厢房便是了。”那领路的官差客气的道。
夏辉往那官差手指的方向看去,顿时皆了一下,只见十多个官差正包围着那厢房,里三层外三层的,看守严密得很呢,显然是防止外人偷窥。
夏辉想了一下明白了,秘传易术珍贵无比,这样做乃是为了防止易术外泄,这是无可厚非的。他微微一笑,便迈步进入厢房之中。
夏辉看了看四周,眼中有些惊讶,厢房之内除了正中摆着一张小方桌,两把太师椅之外,便没有其他了,不见董大人的身影。
几缓青烟弥漫在空气之中,夏辉轻轻吸了一口,顿时眼前一亮,只觉神清气爽,那香盏之中燃烧着的竟然是檀香呢。
檀香俱有安神定惊之效,对占卜可是大有作用,先前易试的时候,考生们用脑过度,易司那边便每人给了一小截,以修复心神呢。
这东西可是不便宜,短短一小截便要几十两银子,现在厢房之中还没有人便燃起檀香,可是奢侈之极了。
董大人还没有到来,夏辉便坐在太师椅之上等待,看着那袅袅青烟,他转念一想,这檀香只怕是董大人自己准备的呢,是打算先让自己把状态调整致最佳,从而更好地接受秘传易术。
想通了这一点,夏辉也不耽搁了,端直了身子,开始闭目养神。清香入鼻,心旷神怡,夏辉只觉身心完全放松下来,脑海一片清明,感觉很是舒服。
而最为神奇的是,夏辉发现先前的兴奋和激动都消失得差不多了,他隐隐有些明白,这室内为什么烧着檀香了,估计就是这个目的了。
正在静坐间,厢房的木门“吱呀”的一声打开了,董大人走了进来,他看到正在静坐入定的夏辉,脸上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夏辉睁开眼睛,急忙站起来,行礼道:“董大人,有礼了。”
“不必多礼。”董大人微笑着道:“夏小哥,你这两天的动静可是不少啊,忙也忙不过来呢。”
夏辉老脸一红道:“先前所以不知道这情况,所以四处乱窜,还请董大人恕罪呢。”
“哈哈,夏小哥,你把贺礼都捐作善款了,此乃大大的好事,我又怎么会怪责你呢。”董大人满脸赞赏的道。
“为百姓做些善事而已,让董大人见笑了。”夏辉话音一转,有些期待的道:“董大人,今天召我来此,是不是传授那秘传易术呢?”
董大人微微一笑道:“不错。”
果然不出所料!听到董大人的答复,夏辉的心还是忍是忍不住猛的跳了一下,只觉一阵狂喜,差点欢呼了一起。
“董大人,我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这就开始吧。”夏辉迫不及待的道。
董大人呵呵一笑道:“不急,夏辉,在此之前你先立誓,然后我再把易术传授给你。”
夏辉愣了一愣,有些愕然的道:“董大人,什么立誓?难不成学那秘传易术还要发誓效忠于朝廷不成?”
“非也,非也。”董大人呵呵一笑道:“我们乃是大靖的子民,忠于国家那是必须的,现在你要做的是先立誓,保证不会把秘传易术传于他人。”
看到夏辉满脸不解的目光,董大人笑着说道:“每一门秘传易术都是朝廷重宝,自不可外传。现在你夺得榜首,朝廷把这易术传授于你,但是你却是不能传于他人,甚至连家族子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学习秘传易术之前,必须先立誓。”
原来如此,夏辉转念一想便恍然大悟,这是朝廷为了激励学易者追取,同样也是为了限制各个易学世家的发展,否则各个易学世家只出了一个榜首,全家族便能学到一门新的易术,久而久之,那可是很容易发展成为庞大的势力。
毕竟这个时代的百姓对易师可是有着盲目的崇拜,如果一个家族有很多易师,那影响力不可小觑。
这些措施只是为了限制易学世家,对于夏辉来说倒是没有所谓,反正家族之内便只有自己一人学易,他也没有打算传授给他人。
“好的。董大人,你说怎么样便怎么样,我听你的。”夏辉不以为意的道。
开玩笑,立誓要是有用的话,那便没有那么多背信弃义的人了。上辈子夏辉可是见得多了,多少人为利益甚至违背自已的良心,做那肮脏之事,更不要说小小的誓言了。
很多人发誓便像吃生菜,张口便来,想也不会多想呢,基本上没有什么约束力。
似乎看到夏辉不以为意的表情,董大人神秘一笑道:“好,夏辉,我们这就开始,你先稍等一会儿。”
董大人说完便拍了拍双掌,厢房的木房被人推开了,只见五六个官兵走了进来,有的搬着香案,有的捧着祭品,还有的拿着布匹,火炉子。
夏辉看得大为惊讶,这是什么意思呢?不就是立誓而已吗?用得着这么夸张吗?搞得像是拜祭神灵一样。
“董大人,这是?”夏辉忍不住问道。
董大人微微一笑道:“这是待会立誓需要用的,夏小哥,你一会儿便知道了。”
夏辉有些好奇地观看着,只见官兵们很快便在厢房之中设起了香案,在香案之上设了三个灵位,其中便是一个香炉子,而香炉子的前面则是事整齐地摆着三牲四果以作祭品之用。
至于香案一侧放着的白布还有地上的火炉子夏辉就不知道不知道什么用处了。他好奇地往香案上的灵位看去,只见居中的灵位上写着“始祖伏羲”,而左边的则是“文王姬昌”,右边的则是“圣人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