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姜维也是屡战屡败,北伐之战打了那么多年,虽然略有小胜,但始终却是未得寸土,未立寸功的,这一点上,姜维倒是步了诸葛亮的后尘,虽然是鞠躬尽瘁,但也只能是望北兴叹。
不过屡战屡败始终也没有消磨掉姜维的斗志,从一个有志的青年熬到了皓首老者,依然不堕青云之志,一次次地被敌人所打倒,但他却依然能一次次地顽强站起来。
这就是姜维,一个矢志不移的人。
不过这一次的失败,却让姜维有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这是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颤栗,本以为,自己已经是年过花甲,时日无多了,但没想到他却依然还要在有生之年见证蜀国的灭亡。
这让一生都励志于兴复汉室的姜维情何以堪。
不过姜维始终都是一个不肯轻易服输的人,在他的人生字典之中,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那怕现在局面变得如此的艰难,姜维都依然不会轻言放弃。
永安和剑阁的失守对蜀国而言,确实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整个成都都弥散在一片悲观绝望的情绪之中,亡国之论甚嚣尘上,人人自危。
姜维远在南安,对于成都的事他也是鞭长莫及,更何况成都的那几苗人,历来就和姜维不对眼,不管姜维做什么,这些人都会跳出来唱对台戏,上本弹劾那就跟家常便饭似的,姜维自然是对这些人懒得理会。
剑阁和永安的失守,这个责任毫无疑问又得让姜维来背锅,此刻后主刘禅的龙案之上,弹劾姜维的都奏章堆积如山了,不过刘禅看都懒得去看。
今天的早朝之上,又有大臣站来了叭叭了,刘禅一句话就把他们给怼了回去:“你行你上啊,朕现在就任命你为大将军,有什么退敌之策先给朕瞧瞧。”
朝堂上顿时是鸦雀无声,众大臣个个都不吭气了,他们只擅长做弹劾和漫骂别人的事,真正让他们去办实事的话,一个个便都成了缩头乌龟。
如今魏军已经快兵临城下了,可没有一个人能拿下出什么退敌之策来,刘禅也是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只留下群臣是面面相觑。
刘禅当皇帝向来以和善和懦弱而称着,很少在群臣面前发脾气,而且他历来对军国大事不怎么上心,唯一的动怒就是斩刘琰的那一回。
当皇帝嘛,好点女色也很正常,要不然搞那么个三宫六院干什么,摆好看吗?要怪只能是怪他刘琰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偏偏又被刘禅给看上了,其实这对刘琰来说也是一个好事,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就得顶点绿,只要他能当当忍者神龟,说不定以后还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只是刘琰是一个死脑筋的人,被人绿了之后,立刻是暴跳如雷,那鞋底来抽其妻的脸。
他的这一举动彻底地惹怒了刘禅,不就是睡了一下你老婆吗,用得着这么大的反应吗,刘琰虽然是打了他老婆,但却是实实在在地打他刘禅的脸,天子一怒,刘琰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被腰斩于市。
除此之外,刘禅还真得没有和谁发过脾气,常常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样,对宦官黄皓更是言听计从。
退朝之后,黄皓一脸谄媚地对刘禅道:“陛下,臣倒有一计,可退逆魏之敌。”
刘禅大喜,便问计于黄皓,黄皓乃道:“成都城中有一师婆,供奉一神,能知凶吉祸福,陛下不如召之,问一问国运如何?”
刘禅自幼生活在宫中,天生又十分的慵懒,反正在他当政之初,有诸葛亮一揽大包干,事无巨细,都办得井井有条,刘禅自然也就不用他操什么心了,诸葛亮之后有蒋琬,蒋琬之后有费祎,再往后还有董允、姜维这些人内外文武大臣,个个志虑忠纯,也没有诸如像司马懿孙綝这样的权臣当道,所以刘禅的这皇帝当得还是满惬意满舒服的,基本上就是甩手掌柜,蜀国的朝政,让他这么一甩,就甩了几十年。
至于这巫蛊之术,历朝历代都也盛行不衰,本身刘禅对黄皓就十分的信任,此刻他推荐的,刘禅当然没有理由来拒绝,而且反正现在都这个局面了,也就死马当活马医了。
于是黄皓在后殿陈设香花纸烛享祭礼物,用小车将那师婆请入到了宫中,坐于龙床之上。
后主焚香祝毕,那师婆忽然披发跣足,就殿上跳跃数十遍,盘腿坐于龙案上,跐牙裂嘴,口中念念有词。
黄皓道:“此神人降矣。陛下可退左右亲祷之。”
刘禅尽退侍臣,再拜祝之。
师婆神神叨叨地道;“吾乃西川土神也,如今西川兵祸连天,乃是尔等不敬本神之故,陛下如果肯为本神立祠祭祀,香火供奉,本神定可保西川免受刀兵之苦。数年之后,魏国疆土亦归陛下矣。陛下切勿忧虑。”言讫,昏倒于地,半晌方苏。
刘禅大喜,命人厚加赏赐,不过那师婆却断然拒绝,摆出一副得道高人的清高模样,云淡风轻地道:“吾神只为解苍庶黎民之难,金钱于吾神如粪土矣,断不能受。”
刘禅听罢,不禁连声赞叹,不慕钱财者,乃是真神也,刘禅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命人在成都设下土神祠堂,命官民焚香拜之,凡不前去叩拜者,官员禄降一级,罚俸半年,百姓则是加赋三成,有言语侮慢土神者,处鞭刑一百,如有破坏神像及祠堂者,斩无赦。
一时之间,前往土神祠参拜的官民是人流熙攘,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土神祠的香火极为旺盛,财源滚滚而来。
这师婆果然是十分精明,皇帝的赏赐她不要,但却在土神祠大肆敛财,所赚到的数目都不止超过赏赐的十倍。
而且有皇帝的支持,土神祠的香火自然也是越来越兴旺,以后赚得钱只有越来越多。
不过吃水不忘挖井人,那师婆将香火钱的半数都悄悄地转送给了黄皓,两人大发国难财,赚得是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