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时代,文武之间的界限并没有后世那么明显。
武将可以是儒雅君子,而士人同样身手不凡,其中也不乏刺杀搏击的高手。
有区别的是家世出身,以及是否精通经学的问题。
这时所谓的读书人,其实重点指的是那些研读经书的人。
你要不是出身士族,没有拜师修习过几部经书,那么在士人眼中,照样没有什么文化,算不得真正的读书人。
所以后世之人穿越回去,就算学富九车,最终也只能像晁盖这样,自认是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
此时文化已经等同于经学,早已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成为了当官的敲门砖。
所以张飞这样的家里,就算再有钱,也只能算个豪强,连个寒门都够不上。
既然不是士子,那张飞连穿儒袍士服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说他是个书生肯定不大现实。
段柱没想到晁盖竟然对张飞的长相感兴趣。
他偷偷打量了一下晁盖,然后小心翼翼道:“张君豪爽,嗓门洪亮,身材雄壮威猛,与晁都尉颇为神似。
“不过张君的虬髯,似乎比晁都尉更为浓烈一些。
“至于长相,小人觉得挺威武的。”
晁盖以自己为模型,在脑海中构建了一番张飞的形象。
首先确定了一点,张飞的确不可能是个弱不禁风的书生,至少也是个雄壮威猛的武夫。
至于是否白面?
想想也能有些大概推测。
整天在军营沙场晒日光浴的汉子,跟后世军训后的大学生差不多,就算原本再白皙,如今也不可能白到哪里去!
更何况张飞还有一把虬髯大胡子。
这个豹子头形象,貌似跟白面也搭不上什么关系。
如此一来,既不是白面,也不是书生。
好不好看先不说,最后可以肯定是个大胡子猛男!
这个形象,晁盖总算还比较满意。
他是实在无法接受唇红齿白的俏张飞,在长坂坡前娇滴滴地瞋目横矛:
“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这套歹兴拳打下来,怎么可能吓得曹营大军“敌皆无敢近”?
把张飞娘化,成个白面书生,只能算是那些明朝书生的自我代入,完全玷污了这个正史留名,号称雄壮威猛的万人敌!
“你知道他们现在都去哪了吗?”晁盖接着问道。
段柱摇了摇头。
“这个小人倒是不知了。黄巾之乱起,小人就随韩司马南下讨贼。后来效忠孙将军后,就一直没有回过涿郡,确实不知他们去了哪里!”
“韩司马!是韩当吗?”
晁盖有些意外。
段柱说得顺口,竟然把实话给直接说了出来!
听到晁盖疑问,段柱心中一惊,顿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只是胡乱点了点头。
晁盖此时也没有多想。
毕竟在他眼中,段柱不过就是一个无名小卒而已。
反正都是孙坚的人。就算此人先跟韩当,再跟黄盖,貌似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接下来晁盖又与段柱聊了一些涿州的风土人情。
不过此时段柱已经有了警惕,再也不敢胡乱瞎说。
“你有什么最拿手的?”
此时晁盖聊得兴起,倒真有心提携下这个小黄毛。
段柱琢磨了下,然后字斟句酌道:
“小人家里原本也是做草原生意的,自小与牲畜打交道多一些,所以小人比较擅长调教马匹、猎狗等。”
“哟,还是个技术型人才啊!”
晁盖有些惊讶,顿时来了一些兴趣,
“那你帮我看看赤兔马!这畜生来了之后,总是食欲不振,搞得乃公都不敢骑他上战场了。”
段柱围着赤兔马仔细看了看,然后摇了摇头道:“还是喂养的问题。”
“怎么可能?”
晁盖实在无法理解,
“自从这畜生来了之后,乃公生怕它掉了块肉,吃的喝的可是从来没有少过!怎么可能还是喂养的问题?”
“就是因为喂得太多了,而且与以前的饲料有些区别,所以才会出问题!”段柱断言道,“绝对不能一次性喂养太多!
“最好要称重,掌握好饲料的用量,不能少也不能多。然后是少食多餐,每餐精料都要有所变动,逐渐改变口粮,这样才能慢慢调整过来。”
晁盖见段柱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大为欣喜。
他们这些人都不是什么懂马的行家,还真不清楚这些稀奇古怪的门道。
“行了,你以后跟我吧,先帮我把这个畜生给调教好。做好了,晁某不会亏待你!”
晁盖说完转向黄盖道:“黄司马,不介意吧?”
黄盖看了一眼段柱,然后默默摇了摇头。
他又不傻,自然清楚韩当派段柱过来肯定是别有目的。
不过他跟晁盖等人也不熟,犯不着为这事跟韩当搞得不愉快。
只要不影响打仗,黄盖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随便这些人怎么闹去。
既然晁盖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段柱,那么以后就算真出了什么事,也跟他黄某人没有丝毫干系!
接下来风平浪静,一直到把这蜿蜿蜒蜒十八弯的山路给走完,到了轘辕关前,也没见到想象中的伏兵。
此时城墙上一片兵荒马乱。
显然这些守军压根就没派人出去探查,所以见到大军前来,才会如此慌乱。
看到这副场景,孙坚才是真正放下心来,知道晁盖没有欺骗他。
孙坚唤来晁盖询问道:
“我军已到关外,你的人手何时能够破关?”
晁盖抱拳行礼,郑重回复道:
“等将军摆出攻城阵型,末将自会与关内联系,到时定会一鼓作气,为将军拿下此关。”
孙坚点了点头,吩咐各部前去准备。
果然,等晁盖下令宣赞发出与吴用商定好的响箭之后,城内立马传来一阵喊杀之声。
孙坚的攻城人马都还没来得及爬上城墙,下面的城门就已经被李逵等人从里面率先破开。
李逵一马当先,带着他的特战杀人小分队,直接把城门洞犁了好几遍。
根本不需孙坚大军动手,守军已经直接溃逃,一哄而散了。
“阿翁,会不会有诈?董卓的西凉军如何会有这般不堪?”
孙策看着这座雄关竟然如此轻易到手,简直不敢置信。
孙坚手指晁盖大笑道:“让他来给你解释吧!”
晁盖点点头,轻笑道:“其实说来也很简单,此间兵马大多已经不再是董卓嫡系了!”
“这是为何?”孙策非常诧异。
“雒阳八关,要防守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兵力不够,也是董卓一力迁都的主要原因。”晁盖笑道,“可等到迁都之后,董卓就发现,他可以使用的人手,其实比起以前更少了。
“因为粮草不够!以前雒阳可以部分自产,也可以从关东输粮,可如今却只能从关西转运。
“崤函古道难行,这个消耗比起以往,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董卓之所以不停派人出关打草谷,西凉兵桀骜难驯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不如此做,他们根本就没有粮草坚持下去。
“到了如今,董卓除了收缩兵力,重点防守几个雄关以外,其它大部分都只能选择战略性放弃。
“至于轘辕关,其实这些守军除了少数西凉精锐,其他人都是刚在本地临时征召的人马。所以我的人手才能如此轻易就混了进去。
“这些人本来就是雒阳本地人,因为逃离迁都,所以才躲在了这嵩高山里。他们恨董卓入骨,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卖命?如今一触即溃,倒也实属正常。”
听完晁盖解释,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这么巍峨的山间雄关,本来以为会有一场攻坚血战。
没想到轻而易举就夺了下来,倒是让全军上下士气大涨。
孙坚制止了众人喧哗,继续询问晁盖道:
“那你再说说,董卓主力如今汇聚于何处?”
晁盖毫不迟疑道:“就在大谷关!”
“这是为何?”
这消息一方面源于晁盖上辈子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吴用这些日子的情报收集。
不过晁盖不能说得这么直白,只是解释道:
“雒阳南面并排三关,其中伊阙关有伊水挡路,需防半渡而击;轘辕关有山路盘旋,也要防止险道伏击。
“相比较而言,只有中间的大谷关最为平坦。所以董卓料定将军必走大谷关,自然会把主力集中于那里。”
“说得好!”
孙坚点点头,然后下令道,
“今天休整一夜,诸位好好休息。明日三更造饭,五更出发,咱们从后路直接奔袭大谷关!”
“喏!”
雒阳南面三关相距并不遥远,相互之间直线距离甚至不到十五公里。
晁盖还以为孙坚会连夜奔袭,倒是小看了孙坚的用兵谨慎程度。
行军打仗,决定成败的往往是细节。
战场争锋,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智勇,而是看谁犯的错更少。
实际上孙坚是判断董卓此时已无战心,就是让董卓提前知道他已入关也无妨,只要稳扎稳打即可,犯不着冒那个风险。
因为无需扎营,所以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大伙吃饱喝足,休整得很是愉快。
晁盖趁机在在关内接见吴用,以及他所统率的那五百多穷人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