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随着这支部队的全军覆没,赵开山更加怒火中烧。

他下令全军进攻不得停,宣称光复军军损失虽然惨重,但是金军损失更加惨重。

从现在开始每个时辰都要发起至少一次冲击,每支部队轮流来进攻,只要天还亮着就绝对不可以停止进攻。

这下别说赵玉成和李啸了,连赵祥都感觉有点吃力。

因为城墙的存在,光复军的伤亡要远大于金军,基本上杀死一个金兵需要付出光复军四五条人命。

于是光复军的伤亡数字快速增大,因为受伤而暂时失去战斗力和永久失去战斗力的伤兵的数量也在不断膨胀。

震天动地的惨叫声让不少还没有上战场的士兵心有惴惴。

而光复军糟糕的医疗卫生设施让伤兵的死亡率相当可怕。

不是每一支军队都和苏咏霖那样注意建设医疗卫生设施并且设立专门的战地医疗队的。

因为基本上没有医疗卫生观念,所以基本上一个军医需要应对八百多名光复军士兵,人手根本安排不过来,药材也根本不够。

后勤方面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赵开山,希望赵开山想想办法,增添人手,好多救一些人。

赵开山却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这种小事你们自己去想办法,不要来找我,我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

这种事情在赵开山看来的确不算什么。

在他的意识里,或者说在与他同一层次的人的意识里,底层士兵和他们甚至不是一个种族。

底层士兵命贱如草,没有了继续招募就是了,光复军缺什么都不会缺兵员,大旗一竖,自然有人来投靠,死了再招募就是。

因为不缺,所以不重视,更不重要。

但是城池拿不下来,整个战略就要出问题,则光复军的生死存亡也是大问题,这二者怎么能放在一起比较呢?

后勤方面的人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采集草药给伤兵使用,能救一个是一个。

但是面对人数不断增大的伤兵们,这点草药也只是杯水车薪,幸亏天气日渐寒冷,抑制了伤口发炎感染的速度和概率,否则伤兵营的死亡数字会非常可怕。

尽管如此,从十月中下旬打到十一月上旬,大概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光复军也阵亡了约四千人,每天都有数百人阵亡。

而这个数字并没有算上因为受伤之后得不到救治而伤情恶化死亡的人数。

算上这个人数,赵开山统领的这一部分光复军的损失就非常之大了。

当然相对应的,在光复军如此不要命的高强度打击之下,南乐县城内的金兵也遭到重创。

根据蒲察思象的粗略统计,城内女真正兵的战死人数超过一千,受创失去战斗力的更多,是战死人数的数倍。

女真正兵人数已经不能保证四面城墙的防守重任,汉人签军被迫挑起防守大梁。

蒲察思象没想到光复军的攻城行动如此凶悍,下手又是如此凶悍,几乎昼夜不停的攻城,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

他们就不在乎伤亡吗?

他们就真的对伤亡无感吗?

他现在真的非常需要援军给他定定心神,否则别说士兵们惶恐不安斗志不再,他都要慌了,他都不知道这场战斗到底有没有意义了。

还真别说,大名府尹李忠真的不是把蒲察思象当做一个冤大头去坑的。

他是真的想要带兵援助蒲察思象,从而解了南乐之围的。

但是他所期盼的援军迟迟不到,剩下的军队只够自保,根本不足以解除南乐之围。

他要是带这些人去救南乐城,无异于直接踏入轮回之道。

他已经递了二十多份求援报告去朝廷,现在盼星星盼月亮,就在盼朝廷援军尽快抵达,否则南乐县城一旦被破,整个大名府就真的危险了。

可惜,他盼星星盼月亮希望的朝廷援军此时此刻并没有把大名府当做第一序列的援助对象。

因为第一序列的援助对象在河北。

真定府与河间府才是金廷中央目前迫切需要保住的对象。

这里距离中都府、金国的心脏更近的部位,这里更加紧急。

面对大名府告急,金廷的大概意见是让他们自己找地方军队求援,自己想办法解除包围,坚持下去,坚持到最后的话,一定重重有赏。

与真定府和河间府相比,大名府只能往后排。

朝廷目前所能调动的有限的资源必须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河北。

当然,达成这个成就的主要功臣自然是苏咏霖。

苏咏霖十月初就率军攻入河北冀州,以枣强县为大本营,挥军向四方进攻,势头非常猛烈。

而山东地区的光复军大起义早在数月之前就有消息传入河北,河北地区的人们对山东大起义的消息非常关注,各地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在关注这个消息。

他们对于山东大起义是有着不一样的看法的。

而经过苏咏霖的早期动员,不说赵开山,孙子义也和苏咏霖一起动用自己的宣传力量进入河北宣传造反,争取舆论基础,提前经营河北。

等光复军大举向河北地区进发之后,基本上就是光复军打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对金廷心存不满的汉人地主豪强就蜂拥而起向光复军靠拢。

他们纷纷打起光复军的大旗,跟随光复军一起攻城略地,屠戮女真村寨、镇防猛安。

有些地方的地主武装更加生猛,甚至没有光复军来,他们就自己打起光复军的大旗,自己推举首领,拿出私藏的兵器武装部队,向附近的女真村寨、镇防猛安发起猛攻。

苏咏霖进军河北短短一段时间,真定府以南各州县几乎把当地的女真户口一扫而空,把金国官方势力连根拔起,夺取了政权。

可谓是武德充沛。

金廷在河北东路有七个猛安,在河北西路有六个猛安,加在一起的女真户口约在四万户,四十万口,其中女真正口不到二十万。

这样的规模实在不能算多么强大,还分在两路,且主要集中在真定府与河间府一带,周边地区则相对分布较少,并没有太大的规模。

而山东地区那么多的女真正口也没能拦住光复军前进的步伐,河北的就更加拦不住了,武德衰落得一塌糊涂,简直是废拉不堪。

而且废也就算了,还特别贪婪,习惯狐假虎威,当地女真户口和汉人户口争夺土地的事情不是偶发,而官府对猛安谋克户没有管理的权力,难以处理,以致民怨高涨。

于是当苏咏霖率领大军打着【驱逐胡虏光复中华】的旗帜进入河北西路的时候,河北地方势力不能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是也差不了太远。

当他们的核心利益遭到侵犯的时候,任何一点促进性的消息都足以促使他们奋起反抗。

十月中旬到下旬,胜捷军席卷了深州、沃州、刑州、洛州等数个州府,苏咏霖更是带领胜捷军主力径直往河北西路重镇真定府进发。

胜捷军席卷的势头越猛,那些早就心存不满的本地人势力就越是凶悍。

他们往往在胜捷军抵达前后就发动组织起来,一群人里应外合,杀死县官,夺取县城,获得武器装备,然后和胜捷军一起进攻其他金军的军事据点。

起事人数之多让苏咏霖甚至以为河北是人间地狱,遭到金国特别残酷的剥削。

不过金国对河北的剥削其实也就是平均水平,并没有特别残酷,之所以此处起事尤为暴烈,可能是山东的胜利让本地人也有了异样的心思。

CC读书推荐阅读:工厂通古今,开局女帝抢我拼好饭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全能后勤兵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离石游记大明之最逍遥太子逆天狂妃叶尘:重生在赘婿逆袭之路现代武器进大宋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铁蹄哀明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谍海孤雁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佛缘盛世耀明章血脉撒满世界亮剑:李云龙拿我的无人机打鬼子给大宋续命从穿越成赵构开始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大宋北斗司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大明之五好青年李辰安钟离若水醉枕江山毒妃重生之杀伐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灭宋新妖孽兵王护国公凤逆天下北月篇学霸养成小甜妻交锋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御宠腹黑贤妻山河相制春回大明朝全职穿越者【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工业帝国志药罐贵妃娇又作,病娇暴君乖乖认怂新婚夜,大佬调戏娇妻上瘾了大清之祸害大明:超神永乐时代抗战之铁血兵锋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东铎王朝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三国之太史子义萌后不乖,帝要掀桌塞音老仙闹大明
CC读书最新小说: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