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家位于四合院儿的中院儿正屋儿,乃是整个四合院儿里坐北朝南,最好的一间房。
现如今,房门打开,窗户、门上,都贴着大红剪纸的红双喜字,是龚维则辖区里的老婶子们一家一户的心意。
光字片儿的人穷,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何雨柱就让他主动“索贿”:说自家新娘子手笨,不会剪双喜,让婶子们帮上这个忙,就算是尽心了。
赢得了一片赞誉。
平日里秦淮茹常用的水龙头哪儿,现如今挤挤挨挨,站了七八个大姑娘小媳妇儿,甚至还有几个小萝卜头儿,在那儿蹲着说说笑笑,洗洗刷刷。
就连秦淮茹家那几个只知道玩的,二大爷三大爷家那几个没正形儿的,也在梁拉娣那几个懂事儿孩子的带领下,自觉地跑上跑下,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儿,看得大人们连连称赞。
那些碗材质不同,大小不一,有铜的,有铁的,有搪瓷的,甚至还有木头的。
为了准备结婚,几天前,何雨水就带着于海棠、于莉姐儿俩,帮着把里里外外收拾利索,请她们在家里吃了碗鸡蛋面条儿,算做是酬谢。
其中,于莉是邻居,于海棠呢,又是何雨水的同学,请这俩来帮忙,一是关系近,方便开口,二来,也是为了帮衬一下。
三大爷家抠门儿,于莉在三大爷家,见天儿的碰不着荤腥,一碗漂着猪油的鸡蛋面条儿,对于莉来说,已经非常足够了。
连于海棠,吃得都是心满意足,直说。
“早知道你家这条件,怎么没把你哥介绍给我呀。”
这些天,于海棠正和对象儿呕着气呢,说话也没遮没拦的。
“没法儿,这啊,就叫有缘无分。”
何雨水笑着说。
“对了,婚礼当天,还有事儿麻烦你们家。”
“有话直说。”
于海棠快人快语,又吃得高兴,当下一口答应。
倒是于莉,因为嫁了人,做了人家媳妇儿,不能当家做主,说话就有些吞吞吐吐的。
“这,我问问我公公……”
雨水知道情况,也不强迫:“没事儿,就想找各家借几个碗使使,您也知道,咱兄妹就俩人,明儿个请街坊邻里,还有维则的同事,我那同学,我哥的徒弟,我的同事……一大帮子人一块儿吃饭,就算是咱们院儿里的碗,勉勉强强够,我估摸着,好些人家可能还不一定愿意借。”
“再就是桌椅板凳什么,我家七十二条腿儿,也就我哥和我屋里是俩桌子,全摆出来,也不够……”
“还有……”
虽然何雨柱说他能解决,但何雨水估摸着她哥那张臭嘴,那人缘儿……到时候客人们还得站着吃饭。
又或者,是男人上桌子,女人小孩儿吃剩下的。
虽然,这是北方人的习惯。
她这是不知道何雨柱有系统。
但,也多亏了何雨水的掩护。
不然,何雨柱那么些系统出品的锅碗瓢盆……一拿出来,实在是太打眼了。
一进中院儿,当先一张桌子,易中海在后头坐着,面前摆着一小本儿,是记随礼的。
易中海现在,依然是个道德模范似的老大爷,让他记随礼,也不怕他有个什么小九九。
何雨柱放心,也踏实。
这年头,随礼不兴给钱,是给票!
还是给粮票。
毕竟城市的东西是按需供给,人主人家办一场婚礼,请那么多人吃饭,那粮食,肯定是事前挨家挨户借的。
办完了婚礼,收了粮票,还得还回去。
有的人家办得声势浩大,一场婚礼办下来,“因婚返贫”的不在少数。
也有的人闷声发大财,干脆不办婚礼,就发个喜糖,省心省事儿,比如许大茂。
当然,何雨柱有系统,不在乎那么些小钱。
又是兄妹俩合办婚礼,肯定是怎么铺张怎么来。
就得让街坊邻里看看,我何雨柱,一个人,支撑起了这个家,带大的我妹妹,嫁了怎样的一个青年才俊。
我呢,又娶了个如何漂亮,如何优秀的媳妇!
这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啊!
这事儿不炫耀炫耀,还有什么事儿值得炫耀?
“一人五两粮票,嘶,柱子,你这家大业大,就收这么点儿,不怕把你吃穷了?”
之前跟易中海说,请他帮忙喊礼品的时候,易中海虽然对何雨柱的信任很欣慰,可对这随礼的量,实在有些不解。
毕竟,和宴席的丰盛比起来,五两北京粮票,实在是……
不值一提啊!
粮票和粮票之间,也是不同的。
其中,全国通用粮票俗称“满天飞”,和钞票用的是类似的纸质和印刷,经久耐用,没有使用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在黑市上价值最高,一斤全国粮票,拿到乡下,能换四斤粗粮。
各个省,有自己的省粮票,俗称“吃遍省”,价值稍微差一点儿。
最后,是“本地吃”,也就是市粮票,纸质和印刷都很粗糙,非常容易破损,部分还有使用期限,过期作废。不少人家里当年领了粮票,第一件事儿就是去粮店换粮,有时候粮店没有量,换不到,等着等着,粮票过了期,只能欲哭无泪。
“不怕!”
何雨柱笑着说:“我,我妹妹,我妹夫,还有我媳妇,四个壮劳力呢,那配额都吃不完,再说了,不是还有聋老太太嘛,她那粮票搁黑市上卖,还不如给我呢,方便又安全,这俩月,她那粮票,都让我给收了,够吃!”
确实够吃。
但,易中海还是有点儿担心。
“可,你这收的本地粮票,咱们粮店,有那么多粮给你换吗?”
他这担心不无道理。
来随礼的人,不仅仅是红星轧钢厂的职工,还有龚维则的同事,何雨水的同学,这些人,不一定在红星轧钢厂的体系下工作。
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粮票,在红星轧钢厂直属的供销社或者粮店,不一定能兑换出来。
或者说,何雨柱这个红星轧钢厂的职工,不能跨区兑换。
“这不还有副食商场嘛,没必要非得到供销社啊。”
何雨柱笑嘻嘻回答。
“哦对对对,我都忘了,你是做厨子的,有这个门路。”
易中海这才放心。
六七十年代,北京城里,其实已经开起好几家大型的副食商场了,只是居民们还是习惯了自家楼下的粮店与小商店,也就是合作社。
像易中海这种老人家,一时半会儿也转变不过来这思路。
当然,他问何雨柱,也只是为了要个理由,而不是真的要个答案。
副食商场虽然存在,但大多是公对公,
何雨柱虽然有了一定的食堂采购权,但还没有能去副食商场兑现的能力。
他主要目标,还是通过结婚收礼这件事儿,把手上的存粮清一清,去找系统兑换成别的东西。
因为,系统商城,就快开了!
这也是计划经济的麻烦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