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娘,衣服已经收回来了,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就收回来了。”葫芦笑。
“葫芦,你真是越来越懂事了。”春娘轻轻拍拍他的背,满是爱惜。
“春娘,衣服不是我收的,是对门的青儿帮忙收的,青儿说,天阴了,又起了风,怕是要下雨的,所以就赶紧帮着收了衣服。呐,衣服被青儿叠好了,在你屋里。”葫芦正说着,青儿从里屋走出来。
春娘自然感谢,说了些客气的话,青儿便红了脸。
“青儿,真是多亏你,不然这一次的衣裳又白洗了,偏生这次我洗的又多,满满搭了一竹竿呢。”
“春娘,你怎么倒客气起来了,只不过是收了几件衣服,举手之劳的事,咱们邻居住着,你不要客气。”青儿福了一福:“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先回去了。”
雨势甚大。
院子里像是挂着珠帘。
春娘自然不舍得她走:“等雨停了吧,横竖也不在乎这一会儿不是?”
春娘端了些糕点出来给青儿吃,又给她泡了一杯铁观音,想到铁观音是芙蓉爱喝的茶,春娘的手顿了顿。
青儿虽明白春娘的心思,只是不说。
给青儿端了糕点,又倒了茶,春娘亲自去给中堂神龛里的菩萨上香,嘴里默念着什么,青儿她们倒听不见,只是觉得春娘格外虔诚。
喝茶需细细的品味。
青儿悠悠喝了一口,只说是好,颜色金黄。回味悠长。
葫芦也试着品了一口:“这茶我大姐最爱喝,我偏生不爱喝。我还是喜欢喝鸡汤。”他“咕噜”一声,把茶咽了。翻了个白眼。伸了伸舌头。
“你大姐是爱喝这茶,可如今怕也喝不上了,她在那么偏远的地方,走的时候呢。身上又没有带多少银子,所以…….能不能吃饱饭还不一定呢,这茶…….”春娘叹了口气。
“春娘,你一点儿也不用担心。”葫芦吸了吸鼻子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大姐那么泼辣,别说在边疆了,就是在京城,她也没有吃过什么亏。别人有可能吃不饱,我大姐可能变着法儿的做吃的,不信你问问二姐,当初在石米镇的时候,穷的就差把草鞋吃了,我大姐还能去河里摸鱼,能在树上捉知了呢,我大姐肯定饿不着。”葫芦拍着胸脯:“这个。我打包票。”
“葫芦,大姐不是说了,让你好好读书的。你快把茶喝了,进屋读书去吧。”茶茶催促他。
这个葫芦,不用读书的时候,说什么什么起劲儿,若提起读书,肯定是双眼一瞪双腿一蹬没了精神。
“又用大姐压我。”葫芦低下头去:“现在下这么大的雨。还怎么读书呢?”
“那有什么关系,反正外头下雨,屋子里不是干的吗?又没有下雨,这又不影响读书。快去吧,等把书背好了,再慢慢的喝茶说话也不迟。”
“二姐,你越来越像大姐了。”葫芦嘟嘴,可也没有办法,谁让家里他的地位最低呢,只能去看书。
青儿跟春娘她们坐着说话。
葫芦挨着窗户坐着,艰难的读书,看了一会儿,便想睡觉了。
窗外雨水不停,如断了线的珠子。
他刚眯了眼,就梦到芙蓉拿着小鞭子过来抽他,吓的他惊慌失措,赶紧从椅子上蹦了起来,细细一看,哪里有芙蓉的影子,他这才抚抚胸口坐下。
“春娘,虽然现如今芙蓉姐她不在,可她此次去边疆,也是为皇上尽忠的,等芙蓉姐回来的时候,你们一家就能团聚了,我想这样的日子不远了。”青儿一脸的笑,一脸的羡慕。
“谢你吉言。青儿。我也想着这一天快些到来。”春娘喝了口茶,细心抚摸着青儿的头发,青儿的头发已经很长了,到腰际,编了粗粗的一条辫子,用一根淡粉色的细绳系着,鬓边有一朵初开的蔷薇,很是鲜嫩。
青儿被春娘抚摸的不好意思,自当年离家以后,很久没有人跟她如此亲昵,她甚至有些心酸。
葫芦念书的声音夹杂在雨幕里,断断续续的传了过来,春娘脸上有欣慰的笑容,青儿笑了笑:“葫芦是个聪明人,若是肯用功,以后前途不可限量,考中秀才,考中举人,考进士,考状元,到时候,再加官进爵的,白家就能光耀门楣了。”
葫芦听到了青儿的话,他探了个头:“青儿,我要是能考上状元,这天都要塌了。”
“若说聪明,葫芦这孩子,是个聪明的孩子,以前在石米镇跟着王先生念书,虽然常常迟到,常常的偷溜出去玩儿,可葫芦他也学了些字,能念的下书,若他真肯安静下来,细心学习,加上他师傅,满肚子的学问,哪里有学不好的道理呢。到时候,若真能光宗耀祖,也算对的起白家地下的亲人了。”春娘双手合十,眼里闪着泪花。
“到时候,白家一定会给葫芦娶一个大家闺秀吧,针黹女红样样好的女孩子,才能配的上葫芦。”青儿眼神里有失落的神色,她低下头去,不停的摆弄着发梢:“京城里的大家闺秀可是多的很呢,且样子也都周全,到时候,葫芦可得好好的挑一挑才行。”
春娘自然明白青儿的意思,她轻轻握着青儿的手,一面给她拢了拢头发:“葫芦如今还不到那个年纪,况且,他二姐还没有出阁呢,他的事,还得等几年再说。”
大雨一直下了两三个时辰,才渐渐的小了下来,虽是小了些,可也是毛毛细雨,朦朦胧胧的,像无数银针从半空中落下来。
有脚步声传来,伴着踏雨的声音。
是杨波跟小巧来了。
二人穿着绸缎常衫,身后还跟着一个家奴。
虽然杨波来京城的时间不长,可小酒馆的生意却一日好过一日。
最开始,小酒馆里都是杨波在忙,小巧帮着打打杂。
后来,两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加上杨老爷子也不够,且食客越来越多,为了生意,二人便又雇佣了两三个伙计。
皇上曾到小酒馆吃过几次饭,对杨波这个人,也算有好印象。
王爷隔三差五的也会去坐会儿,因为对杨波的善良淳朴印象很深,所以便在皇上那里替他求了个“天下第一楼”的牌匾。自此,小酒馆算是正了名,京城多少富商贵人慕名前去,杨波一个厨子忙不过来,便又雇佣了两个厨子。
不出半年,小酒馆的盈利就达到上万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如今在京城里,那些为官的人,每年的俸禄,也才一二百两而已,而普通的老百姓,每年的吃喝拉撒,也才二十两银子罢了。
小酒馆的生意一日好似一日,当初租住的房子如今也退了,杨波在京城西街的位置买了一个院落,花了一千两银子,里里外外整修了一番,又买了两个家奴在家里伺候着。
如今,他也算是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家奴们都习惯称呼他为“杨老爷”,而小巧,则自然成为了“杨夫人”。
杨老爷子欢喜不已,只说小巧是个福星,自从她嫁入杨家以后,杨家的生意便蒸蒸日上,一日好过一日,家里几代人,也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如此的富贵。甚至,那些家奴伺候着杨老爷子用饭他还很不习惯,甚至,他闲的发慌,还曾偷偷去厨房里烧火。
小巧性子好,人又细心能干,嫁去杨家以后,不但伺候的杨波妥妥帖帖,便是对公婆,也是恭恭敬敬,不敢有半分失礼的地方。杨家人自然越瞧她越顺眼,在他们看来,杨家之所以能娶到小巧这样的好媳妇,多亏了芙蓉,若不是当年芙蓉把小巧带在身边不离不弃,怎么可能会有杨家的现在?
知恩图报。杨波时常带着小巧来白家,或是问一问芙蓉的消息,或是看一看白家的生活状况,这一日,又带了二百两银子来,白花花的银子装在木盒子里,闪的春娘眼花,哆嗦着手,半天也不敢接,在乡下,这可是一家人十来年的生计。
“春娘,你不要见外,如今芙蓉不在京城,葫芦又要念书,家里生计也需要打点,这一点点银子,你们就收着吧,我又不是外人,难道还要跟我客气不成?”杨波亲自把银子放到桌上。
春娘感激的道“杨波,我们一家人,于你们也没有什么大恩情,可你三番五次给我们银子,真是……我们无以为报……..”
“春娘,说什么报不报的话,酒馆的生意渐好,如今有不少盈余,当年我们家落魄的时候,你们也多次帮我们,乡里乡亲,不必说这些见外的话了,收着吧。”杨波拉着春娘的手:“只是不知道芙蓉跟苏少爷是否平安?”
春娘揩揩眼角的泪:“苏老爷告诉我说,苏少爷跟芙蓉在边疆都挺好的,至于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咱们还无从知道,但听说,并无大碍,只是平平安安的。”
“平平安安的便最好了。”杨波浅浅的笑了:“苏少爷他对人诚恳,对芙蓉她又颇多照顾,我想,他自然不会让芙蓉吃什么苦头的,春娘你只需安心的在家里等着,若有什么事,便去告诉我们,我们府里如今人多,多多少少能帮一些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