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你觉得咱做的这个媒如何?”
朱元璋望着吴襄出声询问。
吴襄拜倒于地道:“太祖高皇帝,您愿意让小女为太子妃,这着实是天大的恩典。
也是小女之幸。
只是……小女生性粗鲁,没有得到过多好的教导。
只是粗通文墨,更多的是喜欢舞蹈弄枪。
妥妥的野丫头。
只怕……只怕有些配不上太子殿下……”
吴襄说的是真心话。
他在此之前是绝对没有想过,自己的女儿有朝一日,居然能成为太子妃。
也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女儿,往太子妃这上面进行培养。
毕竟在如今的大明,凭借着他们的家世地位,想要女儿嫁入皇家,根本是想都不要想。
没有人会同意。
就算是皇帝会生起这样的心思,也绝对会被那些官员们,给各种的弹劾。
朝中的很多官员,在成事上或许不行。
但是在败事上面,绝对有一手。
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比如国本之争。
那当真是很多人,都前赴后继。
纵然对手是皇帝,也一样能和皇帝争上一争,毫不退缩。
像他这种高官的女儿,尤其是身份地位还如此特殊的官员之女,想要入宫为妃,严重程度虽然比不上国本之争。
当然那也同样是很多人,绝对不乐意见到的事。
也要是因此,吴襄的闺女不说是放养的,可和那些文人士大夫的女儿比起来,也差的太远。
他的女儿,那是真的能是在马上开弓射箭,舞刀弄枪的存在。
体格也比较大,很能打。
看了一下边上的朱慈烺,他觉得今后二人,真放手一搏的话。
三四个太子殿下都不够他女儿揍的。
他女儿的这性格,是真那不适合入宫为太子妃。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摇摇头道:“喜欢舞刀弄枪才好。
咱大明现在,就是通文墨的人太多了。
能战,敢战的人太少。
文风昌盛,武风不举!
如今找一个会舞刀弄棒的做太子妃,也能改一改风气。
咱就觉得你家女儿挺好的,适合做太子妃。”
在这上面,朱元璋是真的不在乎。
毕竟他家的大儿媳妇儿,那可是他老兄弟的女儿,同样是个喜欢舞刀弄棒的人。
朱元璋这个太祖高皇帝,都开了口,说出了这样的话来,吴襄还能说什么?
当下便再度拜倒于地。
“太祖高皇帝您不嫌弃小女粗鄙,臣自然是乐意将小女送入宫中服侍太子。
不过……小女性格多少有些不好,不适合做太子妃,只求做一个使唤丫头就成。
对于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吴襄自然而然是非常乐意的。
对于他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虽然如今的大明,看起来风雨飘摇。
但毕竟存在了两百多年,很多事情还是深入人心的。
再加上吴襄根本不知道,按照原本的历史,要不要多长时间北平城会破,崇祯这个当皇帝的会身死。
宣告着这大明的灭亡。
他这个时候,觉得就算是情况有些坏,也不一定能坏到那种程度。
依照他们吴家的身份地位,尤其是他儿子所带的那些兵马。
再加上太子妃这样的一个关键性的身份。
必然能让他们家飞黄腾达!
这等乱世时候,那些文官的力量必然会有所削减。
谁手里有大量的兵马,说的才算。
他们家刚好就符合这么一点儿。
再有一个做太子妃的女儿在,那当真是强强联合,
他们吴家一下子就翻身了。
不过,有些时候该谦虚一下,还是要谦虚的。
一口就将这太子妃给应下,显得他有些不够懂事。
而崇祯在听了吴襄所说的话后,也觉得吴襄说的很有道理。
他家女儿做太子妃确实不合适,只做一个宫女,在自己儿子身边服侍就挺不错了。
“哈哈,你同意便好。
咱觉得这是一种好姻缘。
不过咱说了让你家女儿做太子妃,那就让她做太子妃。
使唤丫头,太委屈她了。”
朱元璋乐呵呵的把吴襄搀扶起来。
又一次重复了让吴襄的女儿,作为太子正妃的这件事儿。
既然他这边想要通过吴襄,以及吴三妹来拉拢住吴三桂。
那么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的就需要舍得下本钱。
说了是太子妃,那就必须是太子妃。
只有这样,在接下来才能尽可能的把吴三桂给拉拢过来。
吴襄闻言激动不已,又一次的进行谢恩。
心中高兴之余,再看看那边上,显得似乎有些深深震动的崇祯。
吴襄忍不住在心里面感慨起来。
以往的时候,自己还只以为崇祯刚愎自用,不懂变通,死守教条。
这个时候看来,自己还真的是误会崇祯了。
他竟然能想到找一个人,假扮太祖高皇帝。
从而做出一些违背祖宗的事。
有了这所谓的,显灵的太祖高皇帝,那么他这个时候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都是理所应当。
毕竟太祖高皇帝都活了过来,亲自在做这些事,谁还敢说不符合祖制?
很多的条条框框,这个时候等于是迎刃而解了。
再看看崇祯皇帝,这个时候那恰到好处的不解,和懵圈的反应。
吴襄就变得更加的敬佩了。
对于崇祯,他今日当真是刮目相看了!
以往的时候他怎么没有发现,这崇祯皇帝的演技竟然如此好。
这事明明就是他安排出来的。
眼前的这个太祖高皇帝,就是一个用来做事情的幌子。
可是崇祯皇帝此时,却能装的像是真的一样。
仿佛把自己女儿给定为太子妃的事,他完全不知情,全是这位所谓的、他所安排的太祖高皇帝一意孤行。
这崇祯,还当真是不简单!
莫非之前的十七年,这位陛下都是在扮猪吃虎,有意隐藏实力?
这个时候发现风雨飘摇了,终于不再装了吗?
还是说在这等危急的情况之下,大大的激发了他的潜力?
短短的时间,崇祯在吴三辅,吴襄心里的地位,已经在飞速的提升了。
觉得崇祯的手腕,还是蛮可以的。
若是崇祯能一直保持这种水平,或许这一次大明还真的有救!
就是不知道,等到今后吴襄还有吴三辅他们发现,根本不是崇祯在做决定。
这位他们所认为的,假扮的太祖高皇帝,是真正的太祖高皇帝后,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想来一定异常的精彩。
“由检,快点儿去下圣旨,把这件事给定下来。
儿女婚姻之事,事关重大,可不能儿戏。”
把这事定下后,朱元璋望着崇祯出声交代。
边上的太子朱慈烺,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
什么叫做儿女婚姻之事,不能儿戏?
您这三言两语,直接就把这事定下了。
自己凭空就多出来一个太子妃,这还不叫儿戏?
至于吴襄,也同样是心头猛的一颤。
望向元璋的目光都变了。
真不知道这位扮演太祖高皇帝的人,是陛下从哪里找来的。
这演的可真像!
称呼上面也是真大胆。
喊当今陛下,竟是直接呼喊为由检。
这……他就不怕今后,被皇帝秋后算账吗?
毕竟崇祯皇帝,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有些时候真的算起帐来,连秋后都不用等。
“是,太祖爷。”
在吴襄等人满是震动之中,所等来的,并不是崇祯皇帝的勃然色变。
而是他毕恭毕敬的将这事应下。
看起来,竟是对这位太祖高皇帝直呼其名,以老祖宗的身份对待他的态度,没有丝毫的反感,相反对此甚至于还有些享受。
这让吴襄等人显得惊吓震动的同时,对于这崇祯皇帝的评价,也变得更高了。
当真不能再以之前的眼光,去看他了!
谁能想到,他竟是隐藏的如此之深!
在这件事情上,做的各种方面的反应,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这……真的还是那个刚愎自用,喜欢胡来的崇祯吗?
平心而论,就算是他们在如今这种情况之下,找一个人来扮做自己的祖宗。
那也绝对做不到如同崇祯这样,毫无破绽。
这一刻,崇祯在吴襄等人心中的地位,那是蹭蹭的上涨。
而崇祯在听了朱元璋的话后,应了一声,马上就返回御案前,提笔亲自写下,令吴襄之女吴三妹为太子妃的圣旨。
并用了印。
当然,这个时候的圣旨,只能称之为中旨。
想要成为真正的圣旨,还需要经内阁。
这事在之前或许还不好办。
但现在有了朱元璋这个太祖高皇帝在,办起来就容易多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已经被砍了。
不过除了魏藻德之外,还有另外几位极为阁臣。
且不说能力如何,倒也并非都如魏藻德,李健泰那般的没有节操。
范景文,邱瑜,方岳贡三人,就作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北平城破之时,他们这三位阁臣,都以身殉国。
大明存在两百多年,终究还是有着一些忠臣在的。
虽然他这些人,平日里的工作能力,并不见得有多强,只最终一死报君王。
但能有这份忠贞,这份大义,在很多人做争当三姓家奴的时代,便已经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不可再对他们求全责备。
对于这个时候的一些流程,朱元璋已经是知道。
所以很快就让人把范景文,邱瑜,方岳贡三人给带了过来。
这三人被带到崇祯面前的时候,多少是有些瑟瑟发抖的。
毕竟崇祯皇帝这突然发疯一般的杀伐,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人心了。
崇祯此番疯狂起来,那是真杀啊!
连内阁首辅魏藻德,阁臣李健泰,都是说砍就砍。
朱纯臣这等与国同休的的国公,还有他自己的老丈人,都能说砍就砍了。
这个时候又派人把他们给召集过来,若说他们心里面不忐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们是真怕这崇祯皇帝,也会突然间来了兴致,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对他们进行抄家砍头。
好在崇祯并没有怎么做。
在他们行了礼后,崇祯向他们引荐了太祖高皇帝。
让他们三人都向太祖高皇帝行了礼之后,崇祯这才对他们三人说出了,朱元璋准备把吴襄之女,定为太子妃的事儿。
这三人一听崇祯所说的话后,一个个都是为之一愣。
反应都是不小。
毕竟这事儿,可是一点都不符合祖制,太坏规矩了!
尤其是在如今这等情况下,吴三桂那边份特殊。
倘若真的让他的妹子,成为了太子妃。
那今后凭借着吴三桂的身份,还有手中的的众多兵马,说不定就会出现一个,大明有史以来最强的外戚!
而且,那好不容易才被压制下去的武将,很有可能会接着抬头。
这自然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
当下便有人斟酌着言辞,出声声道:“陛下,这事情……有些不符合祖制……”
其余二人也准备开口附和。
结果不等他把话说完,朱元璋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什么不符合祖制?咱就在这里站着,这事儿是咱做出来的决定,咱就是大明的老祖宗。
咱说的话就是祖制!”
一句话说出,就将这几人给噎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崇祯心里面也是为之暗爽。
这种被自己祖宗用这话,给噎说不出话的感觉,不光是自己体验到了。
也让自己的几个阁臣体验到了。
至于吴襄则觉得很爽快,这画面看着就让人觉得挺爽。
也不知道崇祯皇帝,怎么想起来了让人扮演太祖高皇帝的招式。
还别说,这种让人假扮祖宗,宣称祖宗显灵的招式。
在这个时候用出来,还真的是能够起到奇效。
见到这三人还想说话,朱元璋声音继续响起。
根本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咱让由检把你们召过来,不是说让你们来商议这件事的,而是说给你们个通知。
让你们在这上面进行票拟,同意这件事。
这点儿,伱们需要看清楚!”
朱元璋说这话时,虽然说不上是杀气腾腾。
但是属于他大明开国皇帝的霸道,却显露无遗。
虽然并没有刻意的去做什么,但是举手投足之间,这种气势还是很震撼人心的。
配合上他说出来的这话,令得范景文,邱瑜几人都是忍不住心头为之一颤。
这位假扮太祖高皇帝的人,到底是陛下从哪里找出来的?
扮的还真像!
一时之间都让他们神情有些恍惚,以为眼前的这人,还真的是太祖高皇帝显灵了。
听了朱元璋的话,再想想这个时候还正在进行的抄家砍头。
范景文,邱瑜几人对视一眼,也不再多言。
纷纷表示这是一桩好姻缘。
并开始为这事儿补上程序。
崇祯朝内阁阁臣们办事的效率,还从来没有这么高过!
这让崇祯有些目瞪口呆的同时,心中也升起了浓浓的震动和明悟。
原来,当皇帝还能这样做!
原来内阁的这些阁臣们,也可以这样听话。
朱元璋见到几人没有再多说什么废话,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了事情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嘛,这才像话。
这些阁老们不用多说什么,只需要皇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就行。
需要摆正他们的位置。
只做一个皇帝的传声筒,负责盖章就行。
在朱元璋看来,纸糊三阁老,泥塑泥塑六尚书,用起来才是最舒服。
也是他最想看到的内阁模式。
“那这是圣旨,你收好。”
朱元璋把新鲜出炉的圣旨,给了吴襄。
吴襄这个时候,心里面要多吃惊,就有多吃惊。
原本他以为,这件事儿最终只能用中旨。
想要让这些内阁的人同意,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
今后必然会有诸多的波折。
可哪能想到,在这位太祖高皇帝的操作之下,他最为担心的一步,居然完成的如此之轻意。
感慨的同时,又进一步的钦佩起崇祯皇帝,所使用的这太祖宗显灵的这一招,简直是绝妙!
同时也禁不住在畅想,倘若这人真的是太祖高皇帝,那该有多好!
让范景文三人,弄了圣旨之后,朱元璋就让这三个工具人又离开了。
望着此时拿着圣旨,如同做梦一般的吴襄道:“如今的大明风雨飘摇,闯贼大军顷刻就到。
这北平城是没办法守了。
接下来只能放弃。
但京师这边人多,闯贼又距离京师太近。
就算此时弃城而走,接下来也难免会被闯贼给赶上。
所以咱便准备让平西伯,带领关宁铁骑南下护送皇帝前去留都,不知你意下如何?”
朱元璋望着吴襄开口说出了这话。
话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朱元璋也不愿意离开北平城,把这广大的北方地区再一次丢掉。
毕竟当初这广大地方,就被宋朝给丢了几百年。
一直等到他恢复中华,才将广大的北方地区给再度收复。
现在又一次丢掉,对于他这个亲手完成统一的皇帝而言,心里面是真不好受。
但就算是再不好受,到这个时候该放弃也得放弃。
实在是他们过来的时间太晚了。
只来到了距离大明亡国只有三四天的时候。
北平城这边,几乎已经陷入到了死地。
李自成大军虎视眈眈,顷刻就至。
也有许许多多的官员,百姓,认定了大明必败。
很多人都已经准备欢天喜地的迎闯王了。
若只是李自成的兵马还好,他这边还可以通过抄家灭族,弄出来的钱财粮食,外加他带来的这些洪武朝的将领。
凭借着北平城,和李自成拼上一拼。
可是现在,除了李自成之外,还有关外的满清达子。
如今的大明的官兵,早就不是自己洪武朝时的兵马。
倘若是洪武朝的兵马,别看城内只有这么点将士,他都敢凭借坚城和李自成硬拼,打鞑子!
可崇祯时北平城内的兵马,只能说让人一言难尽。
这些人早就已没有了作战的勇气。
平时充充门面,打打顺风仗还行。
真的动起手来进行血战,根本就不是李自成的对手。
更不要说,比李自成还要更加强悍的关外鞑子了。
这个时候,大明的很多兵马连李自成都害怕。
对那关外的鞑子,更是怕到不行。
人还没去打,便已经先畏惧了三分,怎么可能进行死战,死守北平城?
倘若北直隶等地,还有着诸多的兵马可以调动。
朱元璋也一样不会做出放弃北平城,南迁的决定。
可是现在,这些根本就没有。
北直隶等地,早就已经被打烂了!
现在附近唯一能够动用,且比较强势的兵马,就是吴三桂及吴三桂的关宁军。
可关宁铁骑以及吴三桂的态度,又是那般暧昧。
哪怕朱元璋准备动用一些手段,他也不敢确定,今后他这边真的带人和李自成进行死磕,吴三桂就会尽心尽力的救援,而不是倒向鞑子。
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能是先进行战略性的撤退了。
把北方的这片地方,丢给李自成和鞑子,让他们先去争抢吧。
他这边带着人前去南京城。
依靠广大的江南地区,来积蓄力量。
今后进行反扑。
若是不走,留在这里死守北平,很快北平这里就会被彻底围住。
李自成这个一路冲杀而来的人,肯定会拼死血战北平城。
不惜一切代价,把北平城给拿下来的。
硬拼根本就拼不过!
而且,他这次前来,所需要做的,也并不是说打那么一两场胜仗。
他想要做的,是把大明重新给安定下来,扫除内忧外患。
解决大明风雨飘摇的现状。
那么需要战略性撤退的时候,就必须撤退。
虽然这个决定,做起来让人有些难受。
可如今大明的情况太坏了,哪怕是他这个太祖高皇帝,也不得不先从北平这边撤走。
朱元璋说出这话后,一下子就令的吴襄吴三辅,崇祯朱慈烺等人都惊呆了。
这位太祖高皇帝,每一次做事,都是那么的出人意料!
之前带人抄家砍头时如此。
把吴三把吴襄喊来,把他女儿给弄成太子妃时如此。
这个时候,直接说出要放弃京师南迁更是如此!
吴襄愣神之后,心中升起了无限的欣喜。
太好了!
太好了!
皇帝终于是开窍了!
终于想要走了!
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北平城这边早就不能呆了,不能死守了。
死守下去,结局肯定不会好。
只是因为崇祯的各种操作,导致没有人敢说南迁。
现在借着这太祖高皇帝之口说出来,倒是显得合情合理了。
今后就算是有人因为这事进行非议,那自然也有太祖高皇帝,这个老祖宗出来担着。
这让吴襄,又一次对崇祯这个皇帝敬佩不已。
原来,这崇祯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别的不说,只这一招请老祖宗显灵,那是玩的真妙。
这一招,直接是一力降十会,快刀斩乱麻。
把很多的条条框框都给斩没了。
最为关键的是,崇祯这个当皇帝的,今后还能够非常合理的进行甩锅。
不得不说,这时刻想着不担责任的行为做事风格,真的很崇祯。
也真的能让他想出来,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而吴襄在此之前,别看那么欢天喜地的接下了圣旨,要把自己的女儿弄成太子妃。
其实心里面,一直都是有所担忧的。
主要就是担心皇帝,还在京师这里,死守着不退。
真那样的话,就算是自己的女儿,成为了太子妃。
就算是这边自己这边传去书信,让自己儿子带兵进行救援。
可在这样的劣势下,也很难保证能护住皇帝,护住太子。
今后他女儿,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太子妃,都是两说。
现在……那如果是南迁的话,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自己女儿的太子妃之位,还真的能变得稳当。
吴襄心中高兴,但是崇祯皇帝朱由俭,这个时候却是如遭雷击。
脑瓜子嗡嗡响。
“太……太祖爷,这怎么就要南迁了?
太祖爷您下令后,短短时间内就弄了这么多的银子,也弄了很多的粮食。
现在在北平城内有兵有粮,还有钱。
完全可以留在这里,和闯贼硬拼上一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