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能这样呢~太坏了~”孙丽听到这话,不由露出失望的表情,她没想到李小乐会说这样的话,之前那段时间建立的一点点好感,立刻荡然无存了。
“好朋友嘛,都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我觉得这很公平。”李小乐理所当然地耸了耸肩膀。
孙俪看着蓉莹莹吓得说不话来,又想起她那几个被马戏头骗了身子,天天以泪洗面的同学,心中一软,只能无奈望着李小乐皱眉道:“好……不就是拍个戏吗?有床戏,吻戏……需要脱衣服吗?”
“绝对没有,中影集团出品,百分之百正面向上题材。”李小乐笑呵呵地道,心里想,你倒是想得美,我又不是李安,可没办法把床戏拍得入围奥斯卡。
“孙排长,你不能接活~你现在可跟你们公司签着约呢……”容莹莹紧张地劝孙俪道,孙俪却摇摇头:“没事,反正我现在也就是培训,又没什么事。”
见孙俪痛快得点头,李小乐起身道“你明天就来剧组报道。”丢下这句话突然还觉得有些不对劲,发现自己忘记了什么,走到一半回身,很潇洒地拿起桌上结帐单,在他们面前甩了甩道:“今天是跟两位来相亲,这顿我请。”
丢下恨恨地瞪着他的两女,心满意足地去结帐了,相亲这么多次,就他妈的这次结帐最舒心了。
***
一个星期后,楚浙的天气已经渐渐转凉,李小乐开始换上了长袖,可当他与宁皓踏入北影会议大楼的时候,却感觉到一股份外的寒意,宁皓不由打了个哆嗦,他们今天是来参加中影集团最后一季度电影投资会议的。
“冷吗?小李主任?”李小乐听到一个浑厚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感到肩膀被一只有力的大掌捏住,回头就看到了姜闻那张粗旷脸,旁边卫笑也是神情凝重的给他打了个招呼。
“这地方怎么有股很怪的寒气?”李小乐觉得有些奇怪地问。
“当然有寒气。”姜闻满脸深沉地道:“不只你会冷,所有中国的干电影的都冷。”
“姜老师你怕冷吗?”李小乐听明白了这话含义,也微笑起来望着姜闻问。
“我怕冷?”姜闻用奇怪地眼神看着他,也笑了,把脸凑过去压低声音道:“我他妈就是在天寒地冻中长大的,可我扛得住,不代表其他人扛得住,今天开会,你记得一件事情,凡事要能忍,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说,也不要抱什么希望,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恩明白了。”李小乐听懂这话的意思了,点了点头:“我们第二制片厂没有发言权。”
“错了~”姜闻摆了摆头,搂着李小乐,指着自己的嘴巴用那极具穿透性的声音道:“是他妈这发言的嘴巴不长在我们脸上。”
说完这话,两人都是会心一笑,看着门口从各个集团分公司来的制片主任的越来越多,李小乐却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低沉压抑的神态。
原本来说,拉起项目来申请投资是一件非常让人兴奋的事情,可每个人却似乎对这件事情不抱希望,虽然没有人在明面上谈论过,可原因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在中影集团,成立项目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只要是有剧本,每个制片主任都可以成为项目,但是能不能批下拍摄许可证,以及集团的投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误会了一件事情,大家都以为中影集团掌握了进口大片的分账权力,所以说中影可以拍很多财大气粗的电影,其实事实上却与人们的印象有很大的出入。
中影最大的收益来自于出品发行这一块是事实,每年数以亿计的巨大盈利,让其他民营的电影公司只能留口水眼巴巴的羡慕着,可这一块的收益是单独的项目,也就是说中影出品发行得到利润是属于出品发行部的,与制作部毫无关系。
不是说出品发行上赚的钱,就可以用来拍电影了,其实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中影发行上的利润主要是用来运营整个中影集团正常运作的。
中影集团真正的电影制作资金,都是由直属上级单位广电总局每年下拨的。
而中影拍摄电影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叫做“重点影片”,这种影片主要是完成国家嫁给的弘扬主旋律影片的拍摄任务,以及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影片,这种影片资金是专项资金,广电总局会保障其投入,收益几乎为零。
这两种项目,只能由国家下指标,没有哪个制片主任愿意去接手的。
而第二种类型则被称为“盈利型影片”,这才是由韩三品的第二制片厂与严复生第一制片厂负责的。
“盈利型影片”的投入,基本是按照内地电影市场高低起伏来制定的,去年2001年全年,内地全年的制片收入才有区区4000万人民币,光是中影集团其下投资4500万人民币拍摄的23部电影,总亏损额度就达到了900多万。
所以到了今年2002年广电总局下发的拍摄“盈利型影片”资金,就只有了3400万,可中影重组之后,有几百个制片主任,每个人都眼巴巴的盯着这块大饼。
如果“盈利型影片”能赚钱,那么赚得钱可以全部用以拍摄同制片厂的电影,集团甚至还会补贴一些。
可就是在这样的优惠政策下,整个中影旗下的数百位制片主任也少有能自己造血,拍摄第二影片的。
未来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当时中国内地电影的艰难,内地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直保持了每年平均观众200亿人次的傲人记录。
可到了90年代中期,当美国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市场,与影碟机普及,盗版猖獗的冲击下,中国内地电影业遭遇前所未见的寒冬期。
1998全国总票房只有14。5亿,而1999年因为南斯拉夫使馆被美国轰炸的原因,有五个月时间内地停止上映好莱坞电影,全年的票房只有8。4亿,到了2000年,全国观影人次降低到了只有一亿出头的冰点。
国产电影更是一度只要几十万商业票房,就可以进入全国内地电影排名前十的境地,而比起来每部投资平均超过120万投资额度,电影业已经成为了所有商业投资人望而却步的领域。
在这个时代,在整个中国内地被好莱坞与盗版冲击七零八落的电影业中,只有四位导演拍电影能赚到钱,这四位导演又被称为三位大师。
排在首位,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陈凯哥,与后世给人烂作频出的印象不同,当年陈凯哥不但是拍出了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黄土地》,轰动整个影坛,并且还能让张一谋,何品这些后来大导演们心甘情愿地在旗下当副手,其后更是凭借《霸王别姬》这部内地电影的旷世之作,拿下嘎纳电影节包括金棕榈在内的八项大奖,这在内地电影历上成就独一无二。
无论是艺术上和商业(海外票房计算)上,被誉为是内地电影旗帜性的人物。
而第二位自然就是后世光芒四射的大师张一谋了,在这个时期,张一谋与陈凯哥是一时瑜亮的艺术片大师,无论是《活着》还是《红高粱》,都是可以和《黄土地》《霸王别姬》相媲美的大师之作。
而张一谋由于其高产量,加上有巩莉这块国际影坛的金子招牌,在世界电影界的声誉甚至还是略微高于陈凯哥,两人大师头衔可谓是实至名归。
至于剩下的一位大师,其实是由两位“半大师”组成,其中一位是拍京式喜剧的冯晓刚,在中国电影的寒冬期,张一谋与陈凯哥都无法重现自己国内票房上曾经4000万人民币的辉煌,只有这位“野路子”出身的贺岁片到导演,挑起了国产电影寒冬期的旗帜。
可虽然冯晓刚导演电影风格自成一格,对普罗大众极具吸引力,可却无法业内那些挑剔的电影人嘴里,得到很高的评价,所以他一直被他的“大师”头衔,并没有得到业内承认,只是老百姓喜欢,业内评价不高,所以最多只能算是半大师。
而且最重要的,冯导演电影比较本土化,外国人看不懂,所以国际上没有什么影响力。
最后那位“半大师”,就是李小乐身边的姜闻了。
除开以上这四位外,基本是谁拍“盈利性”电影谁亏钱,根本就别提什么造血功能了,以前的电影还都是国家扶持,制片厂都是自己投资制片自己买,自己播放,制片主任可以拿固定提成,只要项目能上马就不愁没饭吃,而现在,人人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今年中影3400万的这块固定的大饼,是大家眼中唯一渴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