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燕王朝是被自己也作死的。
那个萧轩大为推广商业和手工业,最后粮食生产不够,人们都从事商业,并以从事商业为荣。
到最后那些田就没人种,地也没人收,于是就荒废了。
最后还是被农民起义而灭亡。
因农民起义而创,又因农民起义而亡,果然是有始有终啊!
谢纪想那个穿越者还真的有点自以为是,以为所有是政策都能适应那个朝代。
那时候人口才多少人啊。
一共就八千万人口,那时候的粮食都是种植的小麦这些的。
为什么要重农抑商,这代表之前这些农业是很重要的。
要是大家都从事商业了,那粮食谁种。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那时的上层建筑就是萧轩所颁布的重商的政策,但是不适应那个时代。
要知道那时的粮食不像后世那样还有剩余,都是要靠老百姓种植的。
自然商业不适合那个时代。
而那个萧轩自以为天命之子,强行推行重商政策,前期还好。
后期人人都去从商了,到了王朝的末年时,居然,遍地都是商人,粮食的价格一度飘到天上去了。
大家都没粮食吃了,不就发生了农民起义了。
谢纪看了记忆。
果然,穿越者是被自己作死的。
不过那个穿越者不知道而已。
因此,后代对那个萧轩,脸色都不好看。
认为野人就是野人,这当皇帝就只会瞎搞,搞的后代民不聊生。
这皇帝在位时被歌颂,去世时被后世当作一个反例。
这名声并不是很好。
谢纪看这穿越者作的还不止这些,强行推行科举制,这个还好,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关键是居然还颁布一道法令,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问题是你既然颁布了这道法律,就得率先而行,自己得做出榜样不是。
结果你自己儿子杀了人,你居然认为他杀的对,大臣们稍有违背冒犯,一律死罪,搞得大臣们敢怒不敢言。
你这搞得是双重标准,不,是多重标准,最后去世时朝臣居然相拥而泣,那是快被开心到极点所留下的眼泪。
但是自从这人去世之后,那道命令已经是个空架子了,毕竟自己都没有遵守。
你怎么不推行民主制度呢,果然还是心里觉得我是穿越者,我就是当皇帝的料,我天命所归。
上天派我来这里就是让我来当皇帝来的。
谢纪想要不是你主角光环太强了,怎么作都作不死,可能都活不过一章。
穿越过来首先是个无名氏,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听说还没有发迹的时候还指着秦朝官员大骂,当时以民犯官是死罪,而那个穿越者居然还能够成为够唆使民众斩杀了那个官员,自己取而代之。
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因为当时陈涉吴广还没有起义,秦朝的统治还很稳定。
不仅如此,那个穿越者居然还大庭广众之下说秦始皇已经驾崩了,当时还没传出消息。
就这样,居然还能安然的活着,真的是奇葩,奇葩,主角光环太重。
等等,我会不会有主角光环,自己是不是可以浪了。
还是算了,要是自己没有主角光环的话,一命呜呼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谢纪越想越可恶,你自己作死还好,现在你作死的那些东西,岂不是给我留下一些压力吗?
你自己好了,成为了千古一帝,呸,是被人辱骂的千古一帝。
比如现在已经到了闻商色变的程度了,现在好不容易生产水平上来了,结果,结果,这商业这一块根本就不能动。
一旦你开放商业,这些朝臣绝对拿那个萧轩来反驳你,还是个鲜明的例子。
谢纪想想这人真牛,能把皇帝做到连后世都谈之色变的程度,绝对是千古一人。
这穿越者果然会做的一手好死。
自从那个穿越者建立的萧燕王朝灭亡之后,后面的皇帝都吸取教训,继续推行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政策。
但是,科举制却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因为科举制是被进行阉割之后的科举制。
一般而言平民是不允许参加的,唯有官员的子弟才能参与,因此,这又助长了世家贵族的势力。
而本朝开国皇帝开放了科举制度,就是说平民也能参加,但是却遭到了许多人的阻拦,但是两方之间妥协了。
允许每次科举给平民留十个个位置。
也就是说,每届科举唯有十位能参加科举,这还只是能参加的,能当官都不一定,经常全军覆没。
而且就算是当官,也是那种名不经传的小吏。因此平民看不到未来,大部分都不再执着于官场。
而有奇葩吗,有,就比如那位韦真知,这人运气真的是挺好的,居然能脱颖而出,中得状元。
其实他中得状元真的是凭运气,本来是轮不上他的。
事情是这样的。
当初韦真知是唯一可以参加殿试的平民。
那一届科举是很奇葩,也是原身当丞相以来的第一次科举。
原身当时的实力还不是很强盛,但是原身又很自负。
自负的人有一个缺点,就是巴不得别人都听自己的。
掌控欲很强,不允许在自己手中失控。
那时殿试,其他参加殿试的学子与韦真知相比可谓是才华横溢,再怎么着也轮不到韦真知吧。
原身当时刚为丞相,意气风发,在殿试前问那些学子,有什么志向?
众人不都是答要光宗耀祖,治国平天下,开创盛世之类的。
韦真知答道只要谁让我吃饱饭,不违背原则,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就这样,原身看韦真知很不错。
但是,这状元可不是原身定的,他也没想让韦真知当状元。
事实是这样的,殿试的时候,众位学子高谈阔论,滔滔不绝。
皇帝有点不耐烦了,其他陪同的官员的官员对那些高谈阔论的学子很满意,纷纷抛出橄榄枝。
皇帝看了很不爽,谢纪没有,谢纪虽然对那个韦真知有点顺眼。
但是,想让我帮你,门也没有,原身是不喜欢帮别人的人。
要是你自己废物,也别想让我来帮。
皇帝就看了一无所措的韦真知,问他,他们都谈论他们的治国理论,你呢?
你猜那个韦真知怎么回答。
他居然说自己才疏学浅,没有半点治国理念,只要让自己有一口饭吃就行了。
问题是皇帝也是个奇葩的,在原身的记忆来讲,这个皇帝确实有点奇葩,他的奇葩点与平常人不同。
这个皇帝是很讨厌礼法的,还喜欢和礼法对着干,别人往西,他就往东,别人往北,他就往南。
这样,其他官员赞赏其他学子,才高八斗,真为国家栋梁,唯独皇帝不认为,他直接指向韦真知,他便是状元。
满堂都很诧异。
就连原身都感到诧异,不过既然是皇帝力排众议让他当上那个状元,但是由于他是平民出身,遭到排斥,于是就混得一个清闲位置。
整天混吃混喝的,别人看他不顺眼,但是由于他经常出入相府,因为他觉得相府的食物比较好吃,不得不说他也是个胆大的。
其他人也奈何他不得,虽然看不惯他,但是也就由他去了。
时间久远,人们也就淡忘了他出身平民,毕竟官员换代很快,尤其是原身在朝堂上该杀的杀,该罢官的罢官,该发配边疆的发配边疆,但是这不关韦真知的事。
他照样混吃等死,他也没什么大志向,好像只要平安度过这一生也就行了。
但是就是因为他这样,因此才顺风顺水的,几乎是躺着升官的。
这日子过得也太好了吧,天天蹭吃蹭喝的,朝堂上的斗争根本就没有波及到他。
谢纪有点羡慕了。
好了,扯远了。
“你们觉得那些民众的力量不值一提?”
谢纪继续问道,要回到正题了,水了那么多字。
“丞相,这与你将土地全部收为国有又有什么关系?”
刘稽一针见血,辩论民众的力量跟这个将土地回收又有什么关系?
是为了扯开话题吗?
但是这扯开这话题又有什么用呢?
“你觉得百姓现在生活的如何?他们为何要造反?”
谢纪这句话让许多人嘴抽了,生活的如何?
肯定不好啊,你自己颁布的什么政策,弱民政策,就是要将百姓踩在脚底下的那种政策。
百姓生活的能好吗?
这还用说?
但是为什么要造反,这绝对是有人在后面寻衅滋事,就凭百姓,他们可没那样的胆子。
在他们看来,那些造反的人就是应该通通诛杀,一个都不能留,那样才能让他们知道当官的厉害。
在他们看来,就是没有将百姓压制到底,这样才会让他们有造反的力量。
“丞相,这是有人在背后兴风作浪,他们造反,肯定是因为有利可得,只要让他们将造反得到的利益给抹除掉,那就没人敢造反了。”
“因此,要解决民众造反的根本方法就是将他们控制住,将所有民众都登记在案,让他们互相监督,采取什伍连坐制度,要是有人造反的话,他们秘而不发,就将他们全部诛杀,这样才能解决根源。”
卧槽,这原身还真是祸害不浅,这思想,看看,这个朝廷都是这个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