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低头奋笔疾书的朱标一听到周成的话,立刻抬头看去,脸上带着一丝期盼,“今天老师还会再给我们上一堂关于农业的课?”
周成:呃,这件事情,只能靠那个“大弟子”了。
而另外一个人,则是对这种事情不感兴趣,他更想要的,是战斗,是冒险。
周成在朱标面前坐下,朱棣一看,顿时大失所望,咧了咧嘴,说了句:“我先去水稻地里转转。”然后一溜烟的走了。
朱标看了他一眼,向周成道歉:“棣儿心浮气躁,看不懂《农经》上的东西,还请大人见谅。”
周成摆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个年纪,很少有人愿意去学。
在他看来,黄老哥一家的眼光还是很高的,从朱标的表现就能看出,他成熟稳重,一点都不年轻。
周成也不废话,从怀里掏出一本经过系统过滤和打包的农业类书籍,直奔主题,询问朱标。
“我这儿有一本我自己做出来的农业方面的书籍,里面不但有我讲解的内容,也有我这些年在农业方面的心得体会。”
朱标缓缓站起身来,面容肃穆地问道:“阁下何意?”
周成见状,心中一松,宽慰地道:“我看你对农业很感兴趣,也很勤奋,所以打算将我一身所学,免费传授于你,但我有一个要求。”
朱标兴奋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您有什么吩咐,尽管吩咐,属下一定照办。”
周成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慢条斯理地说道:
“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它传播出去,将其中宝贵的东西传播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受益!”
朱标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生怕周成后悔。
他起身对着周成深深一拜:“周大人再次展现出了你的高尚品德,你的所作所为造福苍生,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一定会将你的名字,传播到整个大明,不辜负你的一番苦心!”
“好!”点了点头。
周成更是兴奋地起身,将朱标给搀扶了起来:
“应该是周成谢你和黄老哥,哪怕我只是个平民,没有什么名声,也要给我指点,让我的一身本事不会白费!”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找我,以后我一定帮你。”
朱标感激的点了点头,他也明白这件事非同小可,当即就领着手下的人返回皇宫,准备面见朱元璋。
朱元璋在皇帝的书房中停了下来,问道:
“小子,你觉得我们该拿出什么东西来?”
朱标高声说道:“回父亲,这本《农业典籍》是周先生写的,他已经将它整理好,并且已经准备好了,将它贡献给帝国和子民!”
朱元璋大喜过望,说道:“让朕瞧瞧!”
他被这本书的厚实吓了一跳,连忙打开一看。朱标一直在为自己的父亲辩解。
朱元璋越是翻阅,越是心惊,周先生写的这本书,不仅是他从未见过的完整的,而且是他从未听说过的新技巧。
除了种子的选择、栽培、浇水、肥料、药剂等,还有根据气候、土壤情况,对各种作物进行管理的方法,比如大明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的棉花,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朱元璋忍不住一拍大腿,大声喊了起来。
“周先生当日展现出来的,竟然只是他实力的一小部分!”
朱标也是点了点头:“没错,周老师博学多才,我最近一直跟在他身边,总觉得他好像懂了一些东西。”
朱元璋扫了一眼桌上的文碟,叹了口气:“若是有周大人这样的人才,朕也不用这么担心了!”
朱标微笑着安慰朱元璋:“父亲,天佑了我大明朝,你也是有眼光的,没有浪费他的天赋,否则当年也不会没有发现周大人的才华。”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这话说到了他的心里。
他是真的相信,上天一定会把这样的天才,赐给大明的。
“阿泰,这件事就拜托你了,如果你实在抽不出时间,就把你四哥也叫上。”
“我觉得周先生的那个所谓的实验地挺好的,你让人按照周先生的方式种植,同时将《农经》上的知识消化吸收,等整理好了,再让农民们去宣传推广。”
“这件事情,必须速战速决!”
朱标领命而去。
监察院和户部也派人参与其中,很快,第一个普及了棉田的地方,便开始了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改良。
当《农学》的消息,在田间大街小巷中流传时,周成这个名字,就像一阵风,席卷了整个村子,他虽然躺在床上,但是却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名师值。
这些数字,每一个都是随机的,但是绝对是海量的,这段时间,周成每次醒来,都会被系统中突飞猛进的名师值震惊。
他也不奢望黄老哥会立刻用到这本《农经》,也不奢望他能立刻向官府禀报,周成想着这些人有可能是有功劳的,他们庄子里的田地应该很多,告诉庄头佃家,告诉他们关系好的同事也无妨。
技术和知识的自动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过程。
但周成去了镇上,所有人都来找他了。
“周老师,你就是周成,也就是《农要大全》的作者?”
此县距离应天郡不算太近,故而当地人以“京都居民”自居,见多识广,见多识广。
看到周成,都在询问,这才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周成见瞒不住,只能讪讪的说出实情。
众人纷纷叫好,仿佛成了名人一般,与有荣焉。
哎,这位大人物就在旁边呢,还是咱们县城的。
“那时候,我和周老师也是一起的。”
很容易让本地人在外人面前炫耀,虽然不懂,但也很厉害。
老实说,周成也是在他去过一家书店,把《农要大全》里的东西看了一遍,才确认这本书就是他送给黄标的。
黄标将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改成了《农要大全》,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居然还写了一个序言。
周成看到这一幕,就像是一把手枪突然变成了一门火炮,他的宠物犬被清洗的干干净净,啧啧,竟然是一只稀有品种。
他之所以让黄标这么做,就是因为想要从他这里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她回头一看,卧槽,这家伙非但把她的话当回事,而且还让她如愿以偿。
这未免太可怕了。
这些人是谁?周成感觉自己刚才的猜测很大胆,莫非是和朱元璋一样的人?
周成和他的书卷被绑在了一块,名声渐渐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朱标虽然一直都很忙碌,但他还是坚持着一天一篇的写完了这篇文章,简直就是一个模范。
他牵挂着这里的水稻,牵挂着想留在这里的朱棣,又牵挂着皇庄上的实验田,牵挂着招募来的农夫。
偶尔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也会拿着这本书,在镇上到处请教周老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周老爷子为人热情,能干,不管是哪家出了什么事情,都要找他帮忙。
周成看着他那精神抖擞,生龙活虎的模样,就忍不住咂舌。
朱棣被兄长拉去当苦力,留在了周成那里,之前因为太过忙碌,没能赶上《鲁某海上漂流记》的下篇,这些日子一直缠着周成,让他把下篇说出来。
结果被朱元璋一把抓住,狠狠地训斥了一通,然后垂头丧气地走了。
朱元璋像是能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态度,一会儿威风凛凛,一会儿又转过身来,拍了拍周成的肩膀,语气温和地说道:
“好久没见了,周大人。我们现在很忙,不知道那两个熊孩子有没有打扰到你?”
周成微笑着,和孙默打了个招呼,光是这几个月来,他就对黄老哥充满了好感。
朱元璋开门见山地道出了来意。
“我是听泰子说,这里的米已经熟了,所以才会来这里。”
朱元璋说完,对着后面一群人一指。
周成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这些人的年纪都和黄大哥差不多,气质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以黄老哥的地位来看,这些人应该都是大明最顶尖的那一批。
一天比一天炎热,一天比一天难受,周成不自觉地朝两人笑了笑。
那些将军们大大方方的回答,只有两个文官一脸纠结的看着任八千。
周成疑惑地揉了揉自己的脸,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这些人都被朱元璋的随意给吓了一跳。
自从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权柄也是与日俱增,很少会对一个小辈如此客气。
不但是看重他的天赋,更是想要拉拢他。
以他们对朱元璋的熟悉,自然是大吃一惊。
眼前这个不知为何得到陛下青睐的年轻人,福大,他们当然要高看几分。
周成可不知道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他看着黄老哥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水稻,就跟着黄老哥一起朝田里走去,一边走一边聊天。
后面的人,脸上的表情,再次抽搐了一下。
来到田地,他发现一大块金色的水稻,似乎能闻到水稻特有的香味。
其他人也顾不上别的了,全都被那一株株奇形怪状的稻米给吸引了。
朱元璋走在最前面,俯下身子,从地上捡起一大把大米,放在手中仔细端详。这一次,完全成熟的水稻,质量更好,没有枯萎,也没有生病,拿在手中,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抬头向农田中望去,只见一株株硕大的稻子,被硕大的果实压弯了腰。
不仅是朱元璋,就连那些大臣们,也都目瞪口呆,惊呼道:
“仙米,仙米?”
朱元璋站了起来,兴奋地对身边的护卫道:“你,给周大人收成这些稻谷。”
朱元璋身边的那些将军们,一个个都像是被人拿着屠夫的屠夫一样,一个个咬牙切齿,能成为皇帝的贴身侍卫,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如今,这些习惯了刀枪剑戟的战士们,只能用最简单的工具,弯下腰去收获。
幸亏周成的田地只有一亩三分地,朱元璋的手下虽然没有种田经验,动作也不算太熟练,但也用了大半日的时间,就把田里的庄稼收割得干干净净。
朱元璋焦躁不安,不愿离去,两个看起来像是文官的人,便出去帮助他,吩咐他的人把东西都收拾好。
随后,带着一丝兴奋地对着朱元璋说道。
“陛下,黄先生,属下粗略估计,这块土地,的确可以种出十斤的谷子!”
要知道现在的田地,一亩三斤已经很难得了,任八千怎么能淡定?
说话间,他还对周成投来了一个火热的眼神。作为负责国家财政和粮食安全的户部尚书,他很清楚这种高产大米对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性。
他兴奋到无法维持自己的优雅,口中不断重复着:
“这是福瑞的征兆,这是福瑞的征兆!”
周成挽着衣袖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他可是清楚,这样的高产出对于古人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打击,瞧,眼前这个老头儿,已经兴奋地语无伦次了。
他们都听说过,有个很有才华的周公子,深得朱元璋的器重。
他也清楚,那本被朝堂奉为至宝的《农要全书》,就是这位写出来的。
可是,当他们看到周大师种植出来的灵米时,整个人都呆住了。
这些人回过神来,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自报家门,都是向朱元璋道喜。
于是,他们朝着皇城的方向,行了一礼,兴奋地道:“天佑我大明,国泰民安!”
“这位皇帝,果然是上天的宠儿!”
周成抽了抽唇角,真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一个个都这么浮夸,这么浮夸。
朱元璋哈哈一笑,心情舒畅,负手道:
“是啊,老天保佑我大明,一切都是顺风顺水!”
周成讪讪一笑,心中却在嘀咕:这都是些什么人?他是不是疯了?
也不知道是谁出了主意,这么大的喜事,自然要好好庆祝一下,所以根本不需要周成动手,他们的手下就像是哆啦A梦一般,在周成的院子里摆上了饭菜和食物。
大家坐下后,一饮而尽,纷纷对大明皇帝赞不绝口,赞不绝口。
然后,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跟周成握手,夸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