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刀剑如梦
笠泽
夫差很纠结,他觉得应该是他率先动手,可是又想越国来攻,他半渡而击。可是等了多日,竟然发现越军一点都不着急,可把他郁闷了。他可不知道,范蠡可是从福建一路狂奔而来,堪称精疲力尽,不休整几天恢复恢复,那怎么可能。
“大王,现在这样不是办法,不如发起强攻,我们兵力两倍于敌,战斗力更是养精蓄锐多年。而越军已经鏖战多日,伤亡巨大。我们进攻,机会更多。”
公孙雄也等的烦了。
反而是夫差很淡定“不急,不急,我们人多,优势明显,越军人少兵力不足,现在要以静制动。如果他们北上,我们半渡而击,他们退却,我们乘胜追击。做好这些就好了”。
他不急,他已经等了三年,不差多几天。尤其是错失越军最疲惫那一段稍纵即逝的战机以后,他干脆不着急了。
夫差确实不着急,以静制动。
可是范蠡却不行,尤其是得知张道衍突入越国,一路攻城拔地。他就心急如焚。一旦丢了越国,那就丢了根本。
于是他动了。动了却不是乱动,他选择掌握主动“传令,两翼相攻,渡河入河中击鼓迎敌,如果吴军没有防备就转入强攻。反之,连夜返回中军\\\".
由于人数更少,他选择三万人分兵两路直扑笠泽江上下游,中军六千越国贵族子弟,留在中央据守,同时准备成为中央突破的尖刀。至于为什么是他们,很简单越国过得日子最好的,最富足的就是这些人,因此他们体力最好,学习剑术也是最高超的。比如他们都学越女剑法,自然学会的并不多,比起三年前那三千被张道衍坑掉的三千越甲,就差多了。不过比起夫差眼前的这些,却还是牛逼多了,估计也就吴地的三万禁军嫡系能扛住。毕竟那也是吴国多年耗费心思打造的精锐,和眼前越国精锐一个等级。
为了掩盖越军意图,范蠡选择了一个夜黑风高夜。绝对的乌黑的夜晚,风声也很大,不过没什么下大雨的可能。
就这样的夜晚,两万多越军突然驾着船子渡河,然后突然在河面上面击鼓,鼓声特别大,特别响
,特别悠远。也把时常戒备的吴军惊吓到了。
果然得知上下游五里处,出现大股越军战船出击。
早就戒备异常的夫差立即下令迎战。
不过和历史上不一样,历史上由于越军在春播时节进攻,吴军士兵都还在家里修养,已经耕种,根本来不及整军迎战,实际上迎战的也就吴郡那些个禁军老兵而已,数量实际上比越军毫无优势。
这一次吴地迁都江都,而且对越军防备异常,因此夫差手上的力量自然更强,反而是强攻了几个月的越军,伤亡有点大,兵力明显不如养精蓄锐的吴军。
尤其是现在都已经秋末,早就完成了秋收。加上免徭役,免税等政策持续执行,军民士气远胜历史上那一时期,反而有点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百姓好战的那种积极。
正是如此,范蠡也比历史上更加重视吴军,更加重视夫差。没办法,实力摆在那里。
“大王,越军从两翼包抄,”。大将军公孙雄,显然作战经验倒是丰富,就是谋略上面和范蠡不是一个等级,压根看不穿范蠡的谋划,别说公孙雄,就是吴地在这里,估摸着也得掉进坑里。毕竟他自认为临敌作战,不仅仅经验不如范蠡,就是对谋略运用也不如范蠡,一部孙子兵法,到现在都没办法灵活运用,撑死了是一个厉害点的赵括。
正是这种心虚,他都不敢带兵和越王勾践死磕。害怕来个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什么的。可是架不住夫差敢喊敢做。竟然直接就夺了兵权,撸管子上了。
不然以他的脾气,估摸着再次把勾践吓回去就可以了,然后耐心的把楚国底盘消化掉,等自己实力完全可以辗压越军,在和勾践干上一架。咱们慢慢玩。
可是夫差的行为,硬是把吴越再度大决战拉上了议题。
“姑曹和公孙信如何说”。“依然迎战,但没有求救幸好”。
两人对话说完,夫差就大笑“天赐我也,大将军,传令,立即出兵直取越国中军,我要一战扑捉勾践小儿”。公孙雄道“两翼会不会输”。
夫差冷笑“越军三万,分兵两路,意味着都不如我军两翼,我军聚河而守,岂会失败,反而是越军此时必然中军空虚,他们远道而来,粮草稀少。加上张道衍在越国骚扰,粮道断绝,只要我们烧了对付中军粮草,越军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