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根本不知道,烧制真正的水泥需要1400度以上的高温,这么高的窑温不说能不能达得到,就算能达到,这也仅只是锻烧水泥的其中一个条件而已,事实上除了窑温之外,还有其他更苛刻的条件。
所以要想锻烧出真正的水泥是绝无可能的。
崇祯最终能锻烧出来的只能是阉割版水泥。
也就是传说中古罗马帝国所发明的火山灰水泥。
这种水泥的强度远远不及现代硅酸盐水泥,相比三合土也是强不到哪去。
毕竟大秦用三合土夯打的直道,直到两千后都还是清晰可辩,然而古罗马帝国用火山灰水泥涛筑的存世建筑还剩下哪些呢?
只不过崇祯并不清楚这点,所以兴致很高,带着一群工匠还有一批勤王士子,在清凉山的北麓干得热火朝天。
朱慈烺也跟在崇祯的身边。
但是朱慈炯却是不见身影。
崇祯用脚指头都能猜得到,朱慈炯肯定是去紫金山打猎了。
自从得到那支线膛步枪后,朱慈炯就彻底迷上了这款步枪,连每天晚上睡觉都必须抱着线膛步枪才能够入睡。
这会,崇祯父子正带着工匠在研磨石灰石。
由于缺乏机械,所以只能使用原始的方法,就是用铁锤砸,将大石块砸小,再将小石块砸成碎末,碎末还要继续研磨,最后用筛子筛。
只有最细的粉末才能与黏土进行混合锻烧。
为了确保混合均匀,石灰石和黏土称重好之后还要用水融解再灌入锻烧窑,再用风箱来鼓风进行长时间的锻烧。
崇祯正拿着锤子砸石灰石,王承转走进来。
“万岁爷,北京来的密信。”王承恩小声说。
崇祯便赶紧站起身,走到一边先擦干净双手,然后从王承恩手中接过蜡丸。
捏碎蜡丸,取出密信展开,一看之下崇祯的脸色便垮下来,多尔衮又整活,这狗东西还真是不能小觑,居然整出这出?
朱慈烺也跟着过来,问道:“父皇,出何事了?”
“你自己看吧。”崇祯没有多说,只是将手中的密信递过来。
朱慈烺看完密信之后也是愕然说:“怎么会这样?多尔衮是疯了吗?他就不怕洪承畴等汉臣作妖,难道也不怕吴三桂、姜镶等降将举兵作乱?”
“洪承畴他们是绝对不会作妖的,至于姜镶、吴三桂他们,原先或许还有可能作乱,现在只怕是半点胆量都没有了吧。”崇祯喟然叹息道,“多尔衮还真是不简单哪,此诏一下,建奴一夜之间便多出五十万顺民。”
“但是那五十万户终究是我汉民,未必就会从此心向建奴。”
朱慈烺从情感上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北方数省的老百姓会真的臣服于建奴的统治之下。
崇祯对此却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烺儿,只有受过儒家教育的士子才会有拥有家国情怀,大字不识几个的底层百姓是不可能拥有家国情怀的,对他们来说,大明是朝廷,满清也一样是朝廷,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契丹人、女真人也曾统治过黄河以北地区,生活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大量汉民很快也习惯了异族统治。
宋朝时,生活在河湟地区的汉民甚至于被蛮族同化。
说到底,指望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底层百姓跟脱产的士绅阶级一样拥有家国情怀,这纯属是痴心妄想,正所谓仓廪足而知礼仪,人类只有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才有体力以及精力追求精神生活,否则的话搬砖都来不及,跟我谈诗和远方?
“可是,这怎么能一样呢?建奴乃是蛮夷,乃是异族。”
“可他现在已经入了华夏,按照儒家法统,已然华夏之。”
华夏文明只重法统,而不重血统,无论是汉族还是蛮族,只要入了中原并且肯承认儒家法统的地位,那便是华夏共主,汉族的士绅对此也是承认的。
只不过,这样的情况历史上很少发生就是,严格说起来只发生过两次。
仅有的这两次便是元朝以及清朝,这两个阶段儒家法统是被蛮族继承,但是汉族士绅也是承认蒙古及满清的正统地位。
朱慈烺闻率顿时无言以对。
好半晌,朱慈烺才又闷闷的问崇祯道:“父皇,如此一来,建奴之军力将会得到空前增强,北伐之战岂不是胜算渺茫?”
朱慈烺明显还是受到这个时代的局限,对建奴有畏惧心理,觉得同等兵力同等装备条件下,明军肯定是打不过建奴的,然后现在,建奴无论是火器还是兵力数量,都已经陆续抹平了与大明之间的差距,所以就觉得北伐的胜算渺茫。
正所谓见微知着,从这一句话就能看出朱慈烺充其量只是个守成之主。
建奴仅仅只是暴兵五十万,而且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暴兵,而只能说是有了五十万的后备兵源而已,可是朱慈烺的内心就已经打起退膛鼓。
所以说,指望朱慈烺来开疆拓土是指望不上的。
这方面,反而是朱慈炯更具有进取心,不过朱慈烺缺乏进取心也不是什么缺点。
如果他足够长寿,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打下了足够大的疆域,那么继位的下一任皇帝是个守成之主反而是好事。
这些念头从崇祯脑海里一闪即过。
“不会。”崇祯澹澹一笑又接着说,“北伐之战乃是两国国力之争,双方军队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建奴纵然能够组建起一支上百万人的庞大军队,可是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武器以及后勤,也不过是纸老虎。”
“国力之争?”朱慈烺闻此脸色好看了不少。
“对,国力之争。”崇祯道,“这方面大明是有优势的。”
在综合国力层面,大明相对建奴是拥有碾压性的优势的。
首先是人口层面,大明两京十三省,按照万历六年的鱼鳞册数据,全国的总成丁数为六千余万口,这是成丁,需要缴纳丁银的。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 安装最新版。】
所以当时大明的总人口应该在一亿五到一亿八千万之间。
经历过数十年的持续战乱后,人口数相比万历六年肯定锐减许多,此外北直、山西、陕西皆沦陷,山东、河南及四川的人口也是损失巨大,但是即便是减半,此时整个大明也还剩下至少九千万口。
其中江南八府一州就有三千余万口。
而与之相对,建奴治下的各个省份全部加起来,总人口也不会超过五百万口。
伪顺则更少,因为明末的各种灾荒,陕西省几乎次次都是重灾区,再加兵灾,所以现在陕西的总人口数只怕是三百万人都够呛。
而万历六年时陕西至少有1500万口!
所以在人口资源上,大明拥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此外就是工业实力,大明也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因为更多的人口数,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工匠数量。
即便是现在蒸汽机还没有造出来,大明的工业实力也是远胜建奴,等有朝一日蒸汽机造出来并转入工业化应用,双方在工业实力的差距就会更悬殊。
到那时,大明就是一点一点的磨,也能把建奴活活磨死。
但其实,大明对建奴的优势不只是工业层面,还有科技以及战术层面的巨大优势,比如说线膛步枪,又比如说步兵空心方阵。
现在唯一制约大明的就是生产力的严重落后。
只要生产力跟上来,大明必定可以碾压建奴,毫无悬念。
想到这,崇祯便又捡起了大铁锤,开始用力锤击石灰石。
朱慈烺见状便跟着抡起了小铁锤,将崇祯从大石块上面砸下来的小石块砸成碎石,当路振飞、张慎言、孟兆祥以及黄道周等四位内阁辅弼走进来时,正好看到崇祯父子俩挥汗如雨敲击石灰石的这样一幕。
黄道周是在两个月前廷推入阁的。
因为钱谦益致仕了,内阁又增选了一位阁老。
顺便说一句,钱谦益是“被致仕”的,不是他自己想致仕。
黄道周与刘宗周并称晚明两大理学宗师,学术上主张复古,对于阳明心学持批评否定的态度,从黄道周的入阁也可以看得出,至少到目前为止大明朝堂仍旧是理学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心学想要抢班夺权还为时尚早。
但是在民间舆论场,局面又是另一回事。
民间舆论场已经完全是阳明心学的天下,以李辉萼为主编撰的翰林日报,在遭到大明商贾报、大明小说报、大明戏曲报的围剿之后,已经不复之前的风光,不光是口水文章的辩论上完全落入了下风,第四版广告费也是锐减。
这就使得翰林日报进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
因为接不到广告费,就开不出高额润笔费。
没有高额的润笔费,就买不到高质量的文章。
没有高质量的文章,在与皇明时报的辩论中就变得更被动,然后前来翰林日报投放广告的商贾也就更少,更抠。
翰林日报已经被挤兑得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现在完全就是靠着户部银号的借贷在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