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的履历也非常厉害,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初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能在这么多皇帝手下都混得开,而且还都是混到了几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这种人可是人精中的人精,没有本事是根本不行的。足见冯道的智商、情商以及他的政治能力,都是顶尖!
除此之外,冯道对于整个中华历史其实也有个贡献的,冯道雕印《九经》首创官方及国子监刻印书籍之始,开创了官刻图书的新局面,使官刻成为中国古代三大刻书系统之一,也使监本的范本地位得以确立。
在这里额外多说一句,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还有一种更古老的印刷术是拓印:
古代重要的记载刻勒于石。东汉灵帝曾将《论语》、《春秋》、《周易》等七种经典的标准文本,刻四十六通石碑上,立在洛阳太学门外;这便致使天天上千人去抄写,把太学堵得水泄不通。于是就有人发明用纸和墨拓去印碑文,供给人看,不用再抄。
印刷的发明就是为了满足文字与图画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的要求。从中国的印刷史看,拓印先于雕版,待到轻便省力和易于操作的雕版印刷一出现,拓印更多去为书法与考古服务,不再有印刷的含义了。
直到南北朝时,简牍、帛书才被纸张替代。抄于纸上则称作“抄本”,又称“写本”。通常用“刻本”或“版本”来指刻板所印刷的图书,以区别手抄的“写本”。刻石也是古代文化的传世形式。
综上所述,冯道对于后世的体系其实有一定影响的,冯道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套书的先河,以至于让更多书籍可以流出,让更多人进行读书学习。其实跟蜀国现在的学宫制度还颇有些相似,两者八字还是挺合得来的!
“好嘛,这个官场不倒翁现在在哪里,我还真想见一见此人,究竟是有什么魅力,能让君主都喜欢而且信任他!”张富寻思完后,又问向了系统。
系统答道:“冯道植入身份是洛阳人士,早些年间汉桓帝、汉灵帝两朝时,就曾举孝廉担任司隶郡县官职;后来也分别在何进、董卓麾下担任要职;包括后续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当政时,冯道也曾追随他们到达长安为李郭效力;”
“当然,也可以称呼冯道在刘协手下效力,毕竟皇帝还是姓刘。再往后,李郭火并之后,冯道又回到了洛阳等地,等到洛阳被曹操拿下后,冯道又转投曹魏阵营,直至今日,洛阳被宿主拿下后,冯道也打算会见宿主……”
“我的天呀,这冯道的履历竟然如此牛掰!我还以为他刚出来呢,没想到自入的身份都是一个‘官场不倒翁’了,这下可有意思了。”张富忍不住哈哈大笑,冯道给植入的身份也是这样,看来以后三国最能苟的称号贾诩要让位给冯道咯。
张富此刻也差不多放下心来了,只要冯道愿意跟随自己那就是好事。还是那句话,他已经投鼠忌器了,实在太害怕召唤出来的人混到了别的诸侯那里。比如冯道这种的,他没有什么气节,很容易变节的……
其实啊,冯道也是张富现在很需要的人才!因为洛阳政局非常混乱,可是要比长安混乱的多!就像刚刚说的那样,短短二十年间,都已经经历了五六个政权交替了,而且洛阳可是都城,所有的政权交替都发生在这里!
再加上后续董卓火烧洛阳,洛阳又先后易主四五次,这片土地真的可谓是混乱之极。先不说司隶了,就光洛阳城内外这一片,都有无数的势力错综复杂。
比如说前朝本地的勋贵,人家现在虽然没啥权势了,可架不住之前有钱有权啊,依然在洛阳潇洒;还有最近崛起的新贵,可能是何进、董卓、曹操等手下官吏的亲戚,也曾经作威作福风光过;
还有一些发展了好几代的世家大户,本地豪强,这些人可都是地头蛇的存在;当然,也有从别的地方迁进来的有钱人,花钱买平安,也是在洛阳有了容身之地等等……
除此之外,洛阳城内还有无数的百姓,百姓也分个三六九等,有世代在洛阳农耕的京城百姓;也有外来京城谋生的走卒商贩,为了饥饱谋生;还有一些退伍或者逃窜的士兵,也是经常欺负最底层百姓;
当然,还有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因为战乱,不得不赶到洛阳而来的人,他们都是拖家带口,他们也没有什么钱财权势。之所以过来洛阳,就是想在这乱世里,找寻一方净土,可以勉强活着,仅此而已……
这还只是洛阳城内普通人层面而已,还有官吏层面更是一团乱麻。之前都说过很多次,许多诸侯攻占一方土地,基层官吏很可能不会动,还需要他们继续工作呢,只是可能将上层官吏全部更换为自己人。
看上去并不是太复杂,但是架不住洛阳经历的诸侯够多啊,官吏层面早已经是不堪入目了,什么样子的官吏都有,什么样子滥竽充数的人都有。官官之间都互相看不起,根本不配合工作啊,问起来就是不知道,就是推给别人!(熟悉吗?)
还有更恶心的是,再加上赵俨临走之前将所有籍册都给烧了,这蜀国攻打下洛阳后的政务问题,可是非常棘手!现在蜀国在洛阳的文官就吴用一个人,而吴用又不擅长处理这么复杂的政务,他头都是大的,根本玩不来啊!
所以,在这个紧要关头,冯道被召唤出来了,张富也相信,冯道是非常适合去整治洛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