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曾参加过考试,有些同学,总是先去做最难的题目,等把难题解答出来,再去做简单的题目,认为只要难题被攻克,其余的题目,也就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了,取得优异成绩,不在话下!尤其是学霸,普遍拥有这样的习惯!
不仅是考试,其实在许多科研工作中,技术人员也都有这样的习惯,以先攻克技术难题为首要任务,只要难题被攻克,距离技术研发成功,也就不远了!
可是,这么做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一旦难题迟迟无法攻克,拖延得太久了,考试的时间,也就不够用了,那些看似简单的题目,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结果等考试交卷铃响之时,这些简单的题目还没做完,整张试卷的成绩,便惨不忍睹!
显然,刘纬就是一名学霸,他也习惯先难后易,结果,一心盯着曹魏,却忽视了刘备和孙权!他总以为刘备和孙权是盟友,他们的存在可以帮自己牵制曹操,却未曾想,这些靠不住的盟友,反而成为了背后的隐患,刘备偷袭蜀地,孙权突击荆州,都等于是在打刘纬的耳光,而且是一次比一次响亮!
这只能说明,刘纬既定的统一战略,即便不是错的,最起码也是有问题的!何必非要纠结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哪有什么现成的规律可循?可刘纬呢,自以为掌握了规律,一条路上跑到黑,结果可想而知!
诸葛亮认为,在明知道自己兵力不足,实力不够的情况下,与其非要去攻克曹魏这道难题,还不如先去做简单的题目,把除曹操之外的所有势力,纷纷扫平干净,壮大实力,等待时机,最后再与曹魏决战!
那时节,刘纬拥有了一蹴而就的实力,只要战术得当,可以一举解决问题,则统一天下,将指日可待!而且,这么做的好处就在于,将来与曹魏决战之时,刘纬的后路再无忧患,可以专心致志,全力以赴!
另外,拿下了东吴,汉军可以多路出击,令曹操防不胜防,兼顾两难,牵制作用,将更加明显!这可比让孙权牵制曹操更可靠,这家伙首鼠两端,朝秦暮楚,是个彻头彻尾的变色龙,今天跟刘纬同盟,转脸就有可能与曹操同流合污,根本靠不住!
因此,诸葛亮建议刘纬,调整战略,集中军力,发动灭国之战,消灭东吴,占领江东,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曹魏!这才是破解眼下僵局的根本之道!
诸葛亮的这番话,使刘纬深有感触,他刚刚率军结束了中原大战,体会最深的,便是兵力不足的问题!事实上,诸葛亮说的没错,现在不是消灭曹魏的最佳时机,与其强为逆行,还不如避难就易,先灭孙权!
同时,刘纬也是忽然想通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统一战争,都是由北向南,不是因为什么规律使然,而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统一王朝,人家本来就在北方!
这些能够一统河山的皇帝,本身就占据了中原和北方的繁荣富庶之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实力强劲,最终赢得胜利,也在情理之中;可刘纬呢,他的根据地是在西南,本身就是南方政权,他想统一天下,势必要打倒占据着中原和北方的强大政权,其路数能一样嘛!
因而,诸葛亮的这番话,使他突然意识到,过去的自己,确实有些过分固执了!理论结合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却被他抛在了脑后!
此时的刘纬,豁然开朗之余,也是有些惭愧,倘若不是诸葛亮为自己指点迷津,恐怕现在,他仍在执迷不悟,不知反省!当然,即便如此,刘纬将来也总有一天,会消灭曹魏,统一北方,这点信心,他还是有的,可耽误多少时间,那可就不一定了!
我们曾经说过,对刘纬来说,时间最为宝贵,人生苦短,阳寿天定,刘纬想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实现那个无比宏伟的目标,最缺的就是时间!
统一天下,不是最终目的,那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果刘纬穷尽一生,只实现了国家统一,就已经老了,他还哪有精力,去干别的?
对于刘纬来说,消灭曹魏的最佳时机,应该是等益州人口激励政策的效果体现出来之时,也就是那四百多万青少年,长大成人之时!按照诸葛亮所言,那时节,汉国可拥有百万雄师,再与曹魏决战,可谓摧枯拉朽,游刃有余!
可是,等这些少年长大,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期间,刘纬也不能一直干闲着啊,正好可以借此空隙,先解决了孙权,灭了东吴!
曹魏强大,东吴弱小,凭汉军实力,完全可以发动一场灭国之战,彻底统一南方,不仅可以在与曹魏决战之前,打造更为有利的敌我态势,更是为彻底统一天下,节约了不少宝贵时间!
妙哉!战略问题一解决,立时便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刘纬觉得诸葛亮所言,字字珠玑,句句在理,也是由衷钦佩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不由五体投地!
不过,有一个问题,刘纬一时间稍感疑惑,那就是,历史上原本的诸葛亮,一直坚持联吴抗曹之略,坚定不移;可眼前的诸葛亮,却鼓动自己首先去灭东吴,这有点反常吧?似乎与他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构思自相矛盾啊!
“先生所言,句句是实,令寡人如梦初醒,受益匪浅!然,三分之略,联吴抗曹,乃汝之所创,今何故……欲灭东吴焉?”刘纬沉默了许久,也想了很多,忽然抬头,看向诸葛亮,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三分之略,乃为刘玄德所谋之,非王上可行之道!况,此一时,彼一时也,今王上已据关中之要,据虎牢之险,此乃吾言君略有弊,而非谬哉,之故也!”诸葛亮拱手一礼,立即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便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