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孟达出于各种考虑,最终劝说曹熊,就留在平原,不逃了!自古成大事者,不冒点风险,岂能成功?哪有那么多现成的机会和把握十足的好事,白等着你啊!
曹熊胆小,听孟达这么说,虽然很不情愿,不过最终还是听从了他的劝告,奓着胆子,留了下来!结果,他们就这样,等来了徐晃的大军!
徐晃的军队,忽然出现之时,孟达着实有些紧张了,曹熊更是被吓得面色苍白,冷汗直流!因为他们的手下,只有一万多人,还是支弱军,与对方的主力精锐军团作战,恐怕凶多吉少!
不过很快,孟达便冷静下来了!来者不是曹彰,而是徐晃,机会不就来了吗!如果是曹彰亲自领兵前来,双方肯定是你死我活,不容水火,没什么可商量的余地!
可徐晃不一样啊,他可是曹操的心腹爱将,忠直正臣,而且他并不反对新政,政治立场,相对缓和,或许受曹彰指使,也是迫不得已,完全可以商量嘛!
如果能派人与徐晃取得联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临阵倒戈,加入曹熊阵营,共同勤王护驾,解救曹操,平定叛乱,岂不是锦上添花?
孟达想到这里,连忙叫来自己手下的一名亲信,对他耳语叮嘱一番,便马上派他出城,去往徐晃军中,展开了劝降攻势!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此举竟然激怒了徐晃,不但没能劝降他,还招来了对方的猛攻!
孟达的如意算盘,倒是打得叮当响,可他却不知道,徐晃和贾诩早已定下的计议,如今最主要的目标,是擒杀曹彰,解救曹操,平定叛乱,至于平原城也好,孟达和曹熊也罢,都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孟达虽然在魏国效力的时间不算太久,却也好几年了,他了解徐晃,知道这家伙是个软硬不吃的主,因此遣使去劝说徐晃投降,孟达刻意设计了一个套路,并不是好言相劝,而是斥骂徐晃不忠不孝,背叛曹操!
孟达判断,威逼利诱的劝说,对徐晃都是无效的,唯有激起他的忠诚之心,令其羞愧,才有奇效!可是,孟达失算了,那使者痛骂徐晃还没几句,就被当场拖出去给杀了,随即徐晃便下达命令,猛攻平原!
其实孟达的策略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把自己当盘菜,可在徐晃的眼里,他不过是个可以利用的工具人!徐晃杀使者,攻平原,其实都是为了打消曹彰的戒心而已!
眼见劝降不成,还引来了对方的猛攻,孟达心凉半截,迫于无奈,只能与刘封一起,指挥着万余军士,上城抵抗,殊死搏斗!
他们每个人都很清楚,现在不拼命,一旦对方攻陷了平原,所有人都将性命不保,因此这支三流部队,还真就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斗志和勇气,徐晃的部队,攻了一天,愣是没打下来!
也许,这段情节略显夸张了,一支三流部队,就算再怎么英勇敢战,也抵挡不了兵力两倍于己的精锐部队进攻啊!这就对了,因为徐晃虽然摆出的架势吓人,实际上只是佯攻,根本没真正发力!
经过一天的苦战,已经筋疲力尽的孟达,也是忽然觉察到事情有点不对劲,徐晃所部,每每到了破城的关键时刻,便后继无力,退缩而去,其实他们只要再坚持一口气,平原城早就陷落了!
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徐晃有所保留?这进攻……是佯攻吗?做给谁看的?
曹彰!一定是曹彰!徐晃不分青红皂白,猛攻平原,装得像模像样,一定是给曹彰看的!看来,此二人同床异梦,根本不是一条心,只是目的,孟达还有些参不透,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最后竟是刘封提醒了他!
“此举……似曾相识耳……”刘封显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诡异,摸着下巴,眯着眼睛,不是很确定地猜度道。
似曾相识?他的意思是……啊,可不是么!当初刘封率军而来,与夏侯楙一同抵达陈留,却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与孟达合击夏侯楙,击溃了一万叛军!眼下,徐晃会不会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孟达猜测了半天,也是无法证实!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验证他的设想,那就是曹彰他到底来没来!
如果曹彰没来,那么徐晃就不会是佯攻,他这戏做给谁看?可如果明天曹彰也来了,那就说明,徐晃与他根本就不是一条心,这么做,很有可能是想博取曹彰的信任,寻找时机,反戈一击!
事情,果然不出孟达所料,第二天上午,曹彰便率领万余骑兵出现了!至此,孟达头脑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虽然尚未完全参透其中奥妙,却已经可以判断出,徐晃这家伙,肯定有猫腻!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吓我这一大跳,原来徐晃的矛头,是冲着曹彰去的,那我就等着看好戏吧,必要的时候,或许还能帮帮徐晃,完成致命一击!
不得不说,孟达这家伙的头脑,确实够用,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情报,居然也能推测出贾诩和徐晃的计谋!不过,这一切毕竟只是猜测,孟达也不敢打包票,因此平原城的防御,丝毫不敢松懈!
那么,曹彰呢?他现在是个什么态度?这家伙已经是彻底中计了!他没想到徐晃态度竟会如此坚决,没等自己到位,便已经开始了对平原的进攻,便再也不怀疑他了!也就是说,徐晃通过了曹彰的考验,擒杀他的机会,悄然而至!
我们说过,曹彰目前最紧缺的,除了粮草,就是兵力,因此当他赶来平原,看到城下横七竖八的那么多尸体时,也是有些不舍,便突发奇想,决定先礼后兵,试图劝说曹熊和孟达等人,开城献降,以降低损失!
那么,该派谁去劝降呢?徐晃吗?显然已经不合适了,曹彰也只有自己亲自上阵,催马来到了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