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还有宋家的事?
不待众人发问,宋良温已经眉头一皱,追问道:“姑娘,这话可要说明白,我宋家清正传家,虽然不是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秋毫不犯,但也不至于做出强抢田地这等事情吧,这背后应该有些原因,麻烦你说清楚。”
红杏啜泣说道:“我……我家里……之前地里受了灾,没什么收成,找宋家借了些粮食,后来实在是还不上宋家的债了,按照借契,我家的地就要归宋家了……我爹娘他们一时想不开,想拦着就被宋家的人打了……我爹死了,我娘落了病根……”
爹死娘病,这家世确实凄惨。
但一众江湖义士们虽有同情,却更多的是不解。
吴有奎听了红杏一家的遭遇,骂骂咧咧直言说道:“他姥姥的,我以为什么事儿呢,欠债还钱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要没宋家借粮,你们一家不早就饿死了吗?”
“宋家也不是开善堂,你家还不上,按契收了你家的地,这咋的了?咋还怪上宋家了,宋家最多就是下人收债时下手重了点,但要不是你爹娘拎不清好歹,也没这么多事。”
宋良和觉得这吴有奎难得说了一句顺耳的话,这位刚被兄长教训过的四品境武夫哼了一声,跟着说道:“借了我宋家的粮还不上,难道还有理了?我宋家就活该被你家欠着?”
红杏摇摇头:“不是……不是不还,只是……只是……”
理直气壮的宋良和大声说道:“只是什么?欠债还钱,这可是天经地义!”
宋家按照按契履约,要收走红杏家里的地,这确实是有理可循的。
虽说导致了红杏爹娘的惨案,但这全怪宋家头上,是不是太不合理了呢?
退一步说,当年宋家要是没借这粮食。
红杏一家当初就已经家破人亡了,哪里还有后面的事。
吴有奎等一众江湖义士,皆是这么想的。
觉得宋家这充其量就是没有把好人做到底。
又没做什么恶事。
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若是所行恶事都能浮于表面,一眼就看出来,这世道不说是天朗水清,至少也该是非分明了。
哪还来的浑浊。
宋良和自觉占着理,却没有注意到在知道了红杏这些经历过后,宋良温的面色倏然沉了下去,他隐隐感觉有些不妙,但这时候吕盼已经再度开口了。
“红杏姑娘,借了多少?利息是多少?”
红杏答道:“向宋家借了十二石粮,借一年,需还十八石。”
吴有奎当即说道:“姑娘,你这就不占理了吧,宋家给你们家的利息已经很低了,这才借二还三呢,要我说宋家这都是做好事了,你们自己还不上,总不能赖宋家要收你们的债吧。”
借十二,一年后,还十八。
这算低吗?
要看怎么对比。
大夏朝廷在借贷方面有明文规定,每年利息不得超过十成。
也就是借一,一年后,还二。
但每逢灾年。
民间那些不合法的高利借贷还要超出许多。
普遍是借了一,一年之后,便要还三。
与这世道借一还二,甚至要还三的利息比起来,借二还三的宋家可不就是在做好事了吗?
红杏哽咽道:“是、是……我也知道宋家给的利息低,当时借的时候还千感万谢,但是……但是这借的粮,是要折算成市价,我爹娘他们没想到第二年的粮价就降了,原本的十八石粮食远远不够,才还不上的……”
折算市价,这也是粮食借贷中的常规操作了。
不足以为奇。
单拎出来,没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吕盼继续询问:“那么你家借粮的那年,是鹤离郡的荒年?还是说次年丰收,所以粮价有这么大的起伏?”
红杏再度摇了摇头:“没,不是鹤离郡大荒,就是我家那附近一带的风雨不顺,导致地里受灾,次年也没怎么丰收吧,就是正常的收成,但不知道粮价怎么就跌了许多,还不上了……”
宋良温很清楚在没有大灾或是丰收的年份,这粮价为什么会出现大幅度的涨跌。
说白了。
这折算成市价看似公道。
但是鹤离郡的粮食是什么价,可是他们宋家说了算。
以市价折算和按照宋家想要的价格来折算,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
以吴有奎为典型的一众江湖义士们的脑袋瓜子想不通这里面的关键,只是觉得红杏说的这些事情也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世道就是如此。
宋家甚至比世道还要宽容一些了。
看起来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
至于红杏的悲剧……或许只能说是时运不济?
吴有奎揉着自己还有些闷地胸口:“要我说,宋家也没做错什么事,姑娘你家的遭遇得赖这天老爷不垂青,怪不得宋家。”
“再说了,你们家平日里是不是开销没个准数?若是节俭些,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存点钱粮下来,便是地里受了灾也能挺过去,就不用借粮了,毕竟这借了就是得要有还。”
“还不上,宋家收了你家的地,这也是合理的……”
“我知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可是我家能怎么还?每年一共才不到三十石粮,留下十三四石自己吃,剩下的卖了换成钱,添置些布匹油盐之类的物件,一年下来哪还有得剩……借了十二,一年后折算市价,却要还三十二……你告诉我,我们家怎么还?我上哪儿凭空变出这些粮食!”
红杏啜泣着说到最后,朝着站着说话的吴有奎吼了一句。
还上就好了。
这道理很简单,但是红杏却怎么也想不通,自家要怎么才还得上宋家的粮。
若是还得上。
爹爹怎么会死,娘怎么会病重,自己又何必沦落风尘……
宋良和哼了声,仍旧觉得这是宋家占着理。
世道就是如此。
有什么错?
但是宋良温却已经有点如芒在背了。
因为别人或许看不清。
但作为宋家家主的宋良温却相当清楚,刚刚红杏说出来的这些话里面,正暗含着宋家是如何凭借着对鹤离郡的掌控,不声不响将这些百姓吃干抹净,还不弄脏了门庭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