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下官见过丞相。”

“孝起无须多礼,先坐。”

诸葛亮示意陈震坐下,“孝起回到朝中,可曾习惯?”

陈震乃南阳人,先帝领荆州牧时,被辟为从事。后随先帝入蜀,历任蜀郡北部都尉、汶山太守、犍为太守。

今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又被拜为尚书,回朝中任职不到一个月。

“州郡事务繁多,回到朝中却是清闲,倒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四十多岁的陈震正是年富力壮之时,闻言笑道,“丞相劳累,属官清闲,实是惭愧啊。”

诸葛亮闻言而知雅意,摇头苦笑道,“我何尝不知事事亲为有损心力,只是……”

说着长叹一声,“每想起先帝所托,王业偏安锦城,心里就不敢有丝毫松懈啊。”

“震虽不才,但亦愿意助丞相微薄之力。如今回到朝中,却是终日碌碌,奈何?”

“吾让孝起回到朝中,自有安排,如何说是碌碌?”

诸葛亮安抚道。

“却不知丞相要震做何事?”

“吾欲派孝起出使东吴。”

“出使东吴?”陈震一怔,他倒是没想到丞相竟然会给他做出这样的安排。

“对。”诸葛亮点头道,“南中方定,大汉始安。我欲让孝起去看看东吴朝野此时究竟是何想法。”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压低了声音道,“如今南方已定,正是北伐曹贼,兴复汉室之时。若是能得东吴相助,使曹贼头尾不相顾,则有事半功倍之效。”

陈震一惊,终于明白过来,连忙起身道,“下官不懂丞相苦心,差点误了大事。”

“却不知孝起可有信心促成东吴出兵北方?以助吾兴复汉室?”

“敢不效死力?”

陈震当下慷慨激昂道,只是他又有些疑惑地问道,“下官闻邓伯苗深得东吴孙权所信,为何丞相不遣之?”

“汉吴之间,路途遥远,又有山岩江水阻隔,往来之间,甚是不便。北伐曹贼,非一日之功,以后汉吴之间,只怕还要多多亲善。”

“若是只靠邓伯苗一人,到时若是彼还在吴境,大汉突有事情要知会东吴,到时又当如何?故我想着,此时多派些人手前往,熟悉东吴情况,日后才不至于无人可派。”

诸葛亮解释道。

“丞相谋虑,非下官所能揣测。”陈震佩服道。

“孝起老成,又是荆州南阳出身。如今那孙权治于武昌,正是处于荆州之地,故孝起此程,正是熟门熟路。”

诸葛亮继续说道,“吾有一人,乃是江夏人士,那武昌,正属江夏之地,孝起此去,带上此人,想必更能如鱼得水。”

“可是费文伟(费祎)?”

“孝起如何得知?”

“下官想起丞相回锦城之日,让费祎同驾,如今此人名声已起,想必丞相抬举此人,正是为了今日。”

“哈哈,孝起知我。”

诸葛亮大笑。

陈震亦是跟着笑。

两人颇有些所见略同之感。

只是诸葛亮笑过之后,又看了一眼陈震,脸上露出稍微有些犹豫的神情,开口说道,“他日我若北伐曹贼,后方须得安宁。天子年年纪尚轻,得有良臣相辅。”

“在我想来,永安李正方,与我乃是同为先帝托孤之人,故我欲以后方之事相托。我记得李正方与孝起同是出身南阳吧?不知孝起觉得此人如何?”

陈震一听,大惊失色,急声道:“丞相不可!”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又立刻隐去,“李正方乃是先帝托孤之人,其人又有才干,与孝起又是同郡,为何孝起这般反对?”

“正是因为震与李正方同是南阳人,故对其多有了解,所以这才觉得不妥啊丞相!”

陈震急切地说道。

“哦,为何?”

诸葛亮问道。

“李正方其人,虽以才干着称,但其为人却是私欲过重,其性也孤,不屑与同辈相交,却又善迎合上意。”

陈震说到这里,看到坐在上头的丞相面色沉沉,也不知心里是做何表情。

只是他深知李严其人,用之可也,但重任之却是不行,否则必生祸乱。

于是陈震觉得,就算是得罪此人,也要劝丞相注意。

“当初李严在犍为郡任太守,兴土木,修大道,政绩佳也。然,其为一己之私,广盖楼宇,时功曹杨洪劝谏不成,反被其赶走。还有,丞相可记得前些日子出走曹贼的王冲?”

“自然记得。”

“王冲本为李严统属,却不为李严所喜,惧怕为严所害,这才被迫出走曹贼之地,可见其待人竟是何其恶也?”

诸葛亮闻言,沉默许久。

陈震见此,又苦心劝说道,“他日丞相若是当真托李严管后方之事,他必以私利为重。到那时,丞相久征不还,天子又还年浅,若是一时不察,被严所蔽,那当如何是好?”

“当年下官曾闻廖立与冯郎君交谈于冯庄,想那廖立,其人虽是不堪,但对李严之说却是深得下官之心:腹有鳞甲,苟利其身。可谓言之切中矣!”

诸葛亮见其言辞恳切,这才长叹一声,开口说道,“然则李严终究是先帝托孤之人,在朝中声望不低。且兴复汉室乃是大事,须众人合力。如今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与其伐其之过,不过褒其长处,以为大事之助力。”

“丞相为公去私,下官钦佩,只是他日欲有事托与李严时,还请多加考虑震今日之言。”

陈震知丞相心意已决,只好尽最后一份努力,提醒道,“汉室倾危,兴大事须得小心谨慎,丞相欲用其之长处,亦要小心其之短处,免得坏了大事。”

“孝起之言,吾定会牢记于心。”

诸葛亮肃容道。

次日,李丰早早就来到丞相府,准备跟着丞相去见自己心中仰慕已久的冯郎君。

诸葛亮见他神情不似作伪,当下便问了一句,“大郎可知汝大人在信中与吾说了何事?”

李丰有些奇怪丞相为何会问起这个问题,“大人与丞相之事,乃是国家大事,丰如何能得知?”

诸葛亮见他如此说,再看他一副蹁跹公子的模样,很明显挺看重此次的见面,不由地在心里就有些荒谬:李严那般人物,是怎么教出这么一个温润君子般的李大郎?

“那冯明文乃是因为带人打砸了女闾,故才被吾关押起来,让他好好反省一番。”诸葛亮笑道,“而似李大郎这般人物,又是如何会想要与他结识呢?”

“冯郎君为人豪爽仗义,乃是锦城众多公子郎君之首,打砸女闾,亦只不过是真情真性,如此有情有义的人物,再加上腹有机谋,屡献奇策,正是吾辈之榜样是也!”

李丰脸上又出现了神往之色。

诸葛亮哭笑不得,心想腹有鳞甲的李严若是得知其子如今这副模样,也不知会做何感想?

“也罢,我们再等一个人,等他来了就一起过去。”

“却不知是何人?”

“王国山之子,王佑王弘化。”

“原来是忠烈之后,那丰亦要结交一番。”

王国山乃是随先帝东征的王甫,在夷陵之役中阵亡。

其弟王士随诸葛亮南征,只身潜入叛军营帐劝降雍闿,后被孟获所觉,为保汉节自杀身亡。

可谓一门两忠烈。

王士在身入险境前,曾把王佑托付于大汉丞相。

如今的冯永乃是锦城众多勋贵子弟之首,诸葛亮此次把王佑带上,亦是有让冯永在平日里照顾一二的意思。

三人在锦城令的带领下,走进牢房时,人还未走到,就听得牢房里传来一阵鬼哭狼嚎的声音:“我在狱中想伊人,不知你是否相信我呀……”

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甚至连念的什么都听不懂,偏偏听那声音,那人还感觉自我良好,唱得贼起劲。

时不时还来一下幽幽而绵长的颤音,强行让人觉得他当真是如哭如泣一般。

诸葛亮乍一听到这声音,心里就是吃了一惊,看向吕乂,眼中充满了疑惑,同时又有些许的担忧:这小子,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

吕乂脸上带着无奈之极的神色,“回丞相,冯郎君这是在唱曲呢,这几日他都这是般模样。”

这时,歌声骤歇,只听得冯永的声音从前方传来,“老吕,老吕,我听到你的声音了,快过来与我下棋。”

“怎的还不来?你别躲了,你的声音我听出来了!”

“你再不来,我可就去找你了啊!”

冯土鳖喊得起劲,许久都未见吕乂的人影,当下一着急,“吱呀”一声就是推开了牢房门。

哪知他的一只脚正迈出门口,一看到前方来人,当下“嗖”地一声,连忙又把脚收了回去。

然后“匡当”一声,又主动把牢房门给关上了。

“丞相,你怎么过来了?”

冯土鳖脸上堆起最真诚的笑容。

大汉丞相目光扫过牢房,眼角立刻一阵抽搐,只见牢房的一角摆着床榻,上面铺着厚厚的羊毛毯子。

剩下的三个角和房间正中间,各摆着一个火炉,里头的火烧得正旺,即使站在牢房外头,亦能感觉到温暖如春。

房间中间还有一张大桌子,上头摆着一个棋盘。

棋盘边上,随意摊着一本不知名字的书。

还有两盘干果子!

大汉丞相深深地看了冯土鳖一眼,心道你这是住的牢房还是住家里?

冯土鳖陪着笑脸,“吱呀”一声,又把牢房门打开了,伸手道,“丞相要进来吗?”

此话一出,李丰和王佑终于感觉到心里某种东西正在崩塌,同时齐齐转过头去看锦城令吕乂。

吕乂一脸的悲愤,心想妈的老子明日就给这牢房加一把大锁!

倒是诸葛亮神态自若地走进去,还仔细打量了一下,然后这才喟然一声,“入狱能入到你这份上,天下也算是头一份。”

冯永干笑一声,也不知如何作答。

“这是永安李都督家的公子,李丰李浩轩,这是已故荆州议曹从事王国山之子,王佑王弘化,此二人,与你年纪相仿,以后你们多多亲近一些。”

李丰和王佑已经主动上前见礼:“丰(佑)见过冯郎君。”

“哦,哦,永见过两位。”

冯永有些不知所以地还了一礼,同时又看了一眼诸葛亮,心道诸葛老妖带这两人过来是啥个意思?

永安李都督我当然知道,不就是李严嘛。

但已故荆州议曹从事王国山是谁?

诸葛亮看了看举止皆是有礼有度的李丰和王佑,再看看仍是有些茫然不知所以的冯永一眼,扶了扶额,心道此子若是能安份一些,不要老是让自己头痛,该是多好?

“王国山你可能不熟,但其弟你应该知道,正是今年南征时殁于王事的益州郡太守王义强。”

诸葛亮看到冯永的眼神,知其意,故又解释了一句。

“原来王郎君出自忠烈之门,失敬失敬!王从事忠于王事,王太守坚守汉节,当真是令人佩服,今日得见王家之后,幸甚幸甚!”

冯永一听,连忙肃然起敬。

“先人求仁得仁,佑只是得大人与叔父余荫所佑,当不起兄长幸甚一说。”

王佑谦虚道。咦?

你叫我什么?

虽然如今的锦城里,有好多人都叫我兄长,但我确信,我肯定没见过你。

冯永想到这里,又看了一眼诸葛亮。

只见诸葛亮开口道,“广汉郪县王家两代家主皆殁于王事,乃是忠烈之门,王大郎颇有其父遗风。还有李大郎,乃是难得的温润公子,你们几人,互为友朋,共同磨砺,也算是美事一桩。”

冯永一听,终于明白了。

这王家应该因为连殁两代家主,再加上王佑年少,王家十有八九会有没落的危险,诸葛老妖为了扶持王家,所以让自己照顾一下王佑。

至于李丰……倒是让冯永有些为难。

笼络地来说,大汉如今分三大派。

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派,一个是跟随刘备入蜀的外来派,还有一个就是两不靠边的东州派。

本土派掌握着大汉的土地和人口。

外来派掌握着大汉的顶层权力。

东州派的叫法,则是源于当年刘焉。

当年刘焉刘璋父子把外来的流民安置下来以后,并抽取青壮组成东州军,用以镇压本土乱民的军队。

东州派,则是刘焉刘璋时期的外来人士组成的各级官吏。

后来他们基本全降了刘备。

只是降了刘备以后,东州派的身份就有些尴尬起来。

对于本土派来说,他们是外来人,而对于跟随刘备入蜀的外来派来说,又是半个蜀地人士。

因为当年刘焉和刘璋为了笼络东州派人士,赏赐了不少土地,也算是在蜀地扎了根。

严格地来说,冯永本身也算是东州派。

因为他们全家是流落到蜀地的外来人,他的大人又被刘焉父子收入东州军。

刘备当年托孤李严,除了李严的才干以外,未免没有安抚东州派,平衡外来派和东州派权力的意思。

所以冯永其实与李丰是同一派系的人,两人应该天生亲近才是。

当年廖立吓唬冯永的时候,想要挑起诸葛亮与李严争斗,让冯永前去投靠李严,其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后来么,冯土鳖咬牙挺过了那一关。

因为他知道,李严就是一个坑啊!

不到最后关头,他怎么可能会跳进这个坑里?

可是世事无常,他躲过了当年,到头来诸葛老妖竟然把李严的儿子亲自带到自己面前,还让自己与他亲近亲近?

CC读书推荐阅读:超凡农民将军好凶猛类似小说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全能后勤兵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离石游记大明之最逍遥太子逆天狂妃现代武器进大宋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白泽府除妖记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铁蹄哀明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谍海孤雁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佛缘盛世耀明章汉末新玄德快进三国末日进化全球进化抗战之召唤千军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亮剑:李云龙拿我的无人机打鬼子给大宋续命从穿越成赵构开始安平县男我梦西厢,牡丹长生大唐修仙:公主居然是我的小师妹神级进化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惜芳时大宋北斗司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李辰安宁楚楚穿越小说大明之五好青年李辰安钟离若水醉枕江山毒妃重生之杀伐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灭宋新妖孽兵王护国公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凤逆天下北月篇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东铎王朝女尊之倾城王女乱天下三国之太史子义萌后不乖,帝要掀桌塞音老仙闹大明
CC读书最新小说: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