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来宣旨的人已经进了国安学院的大门,如园也忙碌了起来,正在山上木耳场子的汪宝林得了消息连忙和汪春来几人下山来,也不问缘由汪春来和汪春生兄弟两人连忙回去通知。
路上碰到来传话的麦子,“二老爷三老爷,姑娘说让本家的人换了体面的衣裳就赶紧过去。”
汪春来一愣,忙问道:“知道是什么事不?”
怎么还要换了体面的衣裳过去。
麦子摇头,“姑娘没说,只说要快。”
来宣旨的人敲敲打打的进了村子早就惊动了一村子的人,这些人纷纷围在一起看热闹,麦子又找了乔里正,“乔里正,如园有大喜的事,姑娘说如果村里人要去看得要换身衣裳,要不就不要在外面打探。”
乔里正赶忙着手安排,不一会儿村里的老老少少皆是换了衣裳在如园的大门口等着。
汪家本家上下一阵鸡飞狗跳,众人忙忙碌碌的换了衣裳却发现二叔公死活不去,大声的说道:“那丫头现在活像是个土霸王,还要这一大家子去如园见她,她要是心里还敬着长辈就该亲自过来说话。”
“爹,你小声点,如心丫头现在可是县主,是有爵位的,她让我们过去定然是有事。”
“也就是几步路的事,咱们就过去一趟也没啥。”
二叔公直接闭上了眼睛,在他看来若不是因为汪如心是个女娃这赏赐只会更多,汪宝林太独了,为了个姑娘断送了整个汪家的前程,除了让大家多赚了些银钱那是一点功劳都不让大家捞着,就说这临渠稻米他要直接说是汪家本家的人发现的多好,哪怕他随意的指个男丁呢,这样大的功劳让一个女娃占了去。
他现在可是能得很,一个女娃都被他弄成了县主还有什么是他办不成,那四郎在京都念书多苦也没说给接到他在京都的宅子里去,那宅子平日里可是空着的呀。
汪贵汪双喜父子两个怎么劝说都没有,最后在众人的催促下只能说他病了,不适合出门。
等到所有人都准备妥当,不一会儿宣纸的人又敲敲打打的朝如园而来,汪宝林忙站在最前迎接。
一个微胖的中年文官朝汪宝林点头,客气两句后汪宝林就迎着人进了如园的正院,汪如心忙让本家的人跟上,众人跟着呼啦啦的站满了院子,这时所有人才知道今日是有官员来如园宣读宣旨的。
心下紧张的手脚都不知道要如何安放才好。
接下来在文官的示意下众人齐整整的跪了下来,文官拿着圣旨高声宣读,那圣旨骈四俪六绕是汪如心已经了有了一次经验也听着一阵阵发晕,就听到说如园有功于社稷,她爹忠勇仁义,特赐他们牌匾一面,望他们仁勇传家。
当然最后还有黄金百两。
圣旨宣读完那中年文官就给汪宝林道了恭喜,又给汪如心拱手作揖,“皇上交代带了一句话给县主,花生味道不错。”
汪如心愕然,这是让她上贡花生的意思?
“多谢大人。”
中年文官略微点头,按照规矩宣读完旨意他们就要返回,汪宝林和杨忠良连忙上前将人送到了门口。
等人一走整个如园都激动起来,围着那烫金的牌匾啧啧称奇,尤其是那些下人,主家发展的越大他们面上约有光,出门办事都会得了两分脸面,村里人感慨着礼去,本家的人都留了下来,虽然汪宝林现在是自成一体,但说来说去还是一家人,这牌匾他们与有荣焉。
“如心丫...县...县主。”
几位族老想要说话,一时间倒是不知道要怎么称呼了。
汪宝林回来便笑道:“几位叔公,以前怎么叫还是怎么叫,一家人不讲究那些。”
几位族老顿时就高兴了,忙问道:“如心丫头,你那临渠水稻明年要给大家活儿种不?”
这事众人都想知道,顿时都眼巴巴的看着汪如心。
汪如心猜想他们就是要问这个,趁着大家都在也就一次性说了个明白,“明年要如何种大家伙儿得要容我一些功夫好好的想一想,也不瞒大家,朝廷想要推广这稻种,明年让我送二十万斤的谷种上京,我这压力大着呢。”
她准备用一万斤的谷子用来做谷种,一亩田大概需要十二斤的谷种,按照今年这个收成二十万斤几乎就是一半,不到一千亩的田如园应该可以自己吃下,只是又没了田种其他的谷子。
算来算去除了捞到了功劳粮仓还是没多少米粮。
她这想法要让其他人知道又该说她目光短浅了。
“到了明年我把那白叠子的种子留出来统一育苗,你们只管来拿了苗栽下去就成。”
众人一听又激动起来,种不成临渠水稻种白叠子也成啊。
“哎呀,那多好啊,那棉花可是金贵的很。”
“可不时,还暖和,冬日就不怕冷了。”
这些人面上都带着华欢喜,早前汪宝林还说分几百亩的荒地给他们耕种,可他们得了如园的二百亩后现在种地都有些吃力,可不敢贪多了。
还在置气的二叔公得了消息当场就后悔不迭,又怨汪如心没有把话说清楚,又悔又气之下真的病倒了。
众人散去后,汪如心连忙叫人快马去通知方老爷,这些官差来了如园下一步就该去方家了。
等人到的时候方家门口正在放鞭炮,一派喜气洋洋,原来宣旨的官差是两队人马,方家那积善之家的牌匾已经送过来了。
“替我带话给你家姑娘,方某明日登门道谢。”
方老爷兴奋的眼圈都是红的,从汪如心让她洒扫庭院开始他就日夜的盼望着,他们种出了金瓜又加上如园正巧又有贵人在,他猜测会有奖赏一类的东西下来,没想到是皇上赐予方家的牌匾,回头看着挂在正堂的牌匾,供奉在祖宗牌位面前的圣旨心中激荡莫名。
再想到汪家姑娘的大力提携,据他儿方赞说那是不惜以身试毒才帮着他们得到了这块牌匾,如不是现在上门恭贺的人相继登门,他恨不得现在就去如园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