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是个有心人,这几年经营中原积累了丰富的治军从政经验,时不时的也跟田雄赵霆等人研究北伐的事情,心中多少有个大概的计划,“皇上,微臣和二位将军前段时间正好假设过如何北伐,草拟的北伐方案已经送交军机处,现在皇上在这,那微臣就借这个机会跟皇上说一下。”
我听完朱由榔的北伐大计,跟以前的总体设想差不多,一是夺取荆襄,二是河南和山东沿河全线推进,三是用海军进逼北京迫使满清退出关外。
朱由榔人虽然在河南,但跟沈廷扬施琅宋志勇等人书信不断,对海军也颇为倚重,三个方面全面开花,而重点就是海军,满清占据北京才几年,一旦遭遇明军来自海上的威胁,加上荆襄和河南以及山东的混乱,肯定能让满清方面人仰马翻。
“御弟的北伐大计甚妙,但时间上恐怕无法一一安排到,这样,朕已经让高狄和金声桓,高元照和郭怀一率兵五万奔赴这里,李定国和李过,刘文秀和高一功率兵五万进逼山东,如此一来,加上黄得功夺取荆襄,鞑子肯定会顾此失彼,施琅所部的海军不知道是在朝鲜还是在海上,为了稳妥起见朕会命令沈廷扬所部海军沿海北上逼近北京,如果施琅的海军在朝鲜诸事顺利的话,不但可以协助沈廷扬以振声势,连朝鲜的李?也会出兵跨过鸭绿江敲开鞑子的后门,这样一个大包抄,鞑子恐怕挺不了多久。”我的设想就是这样,满清的兵力一旦集中起来,战斗力非比寻常,可如果我这样发动全面攻势,满清方面一定会坚守某一地,而另外的只能放弃,满清肯定不会跟我打全面开花的战争。
田雄眉头一皱,“皇上,如此一来后勤辎重压力太大,虽然几年来各地都存储了一些战备辎重,可数量还无法应对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加上时间仓促,调度方面可能会出问题。”
“朕也知道,困难是有,但却可以克服,多尔衮的身体状况朕亲眼所见,即使能拣一条命也够戗,错过这个机会,让鞑子的权力顺利交接的话,对我们很不利,但夺取一地一城却又不值,所以朕才决定全面北伐,朕待金声桓和李定国的人马到了预定之地后,会亲自回南京督办军需,只要挺过头一个月,后面的事情诸位爱卿尽可放心。”我之所以要等大军来了再回南京,主要是想跟高狄等人谈谈心,对高狄拥戴老二朱慈炯的行为,应该跟他交交心,看看他是怎么想的。
待田雄和赵霆出去忙着备战后,我叫住了朱由榔,“御弟,朕有件事想听听御弟的意见,兄弟之间就不用遮掩了,如果朕要册立太子的话,御弟认为朕的几个皇子哪个合适?”
朱由榔没想到弘光帝会如此直白的问他,他沉吟了一下,“皇上,如果让臣弟说,那么自古以来长幼有序,当然是嫡长子承天下,但实际情况是皇上没有册封皇后,臣远离南京不甚了解详情,当然,几位皇子年纪尚幼,论才德而立又不太现实,所以臣比较赞成册立大皇子为储君。”
我叹了口气,把从胡茂桢那听到的都告诉了朱由榔,“御弟,现在看来老二得到了高狄等人的支持,老四得到了诸多文臣的支持,朕这一失踪暴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啊!”
朱由榔听罢深以为然,但他微微一笑,“皇上,臣弟在皇上面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圣贤虽然说了那么多教化的贤语,但真正临到头上,绝对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拥戴的问题无非是获得利益的问题罢了,高狄是淑妃娘娘的妹婿,高元照的生母又跟高狄有那层关系,所以他拥戴二皇子是必然的,傅山又是二皇子的外公,那更是没什么说的,他们是以亲而显,臣弟说的重了些,他们算是外戚吧;宸妃娘娘的娘家在江南士林地位颇高,连带的地方上的大员肯定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算是结党,选择站在四皇子一方自然也是为了利益。可是,那都是在皇上没有册立太子的情况下,他们顾及自身利益的一种本能,一旦皇上册立了太子,到时候这些人肯定是围着太子转。”
“御弟之言甚是,朕知道这件事后有几点很是欣慰,首先是王铎没有表态,这很重要,其次是除了高狄高元照之外,其他的诸如李定国,李过,高一功,郭怀一等等将军也没有表态,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争执只是小范围的,远没有波及到社稷的稳定,这很难得啊!”
“高狄那是关己则乱,有着切身的厉害关系,李定国等人身在局外,对皇上忠心耿耿,皇上所言的以军队促稳定他们深有体会,就是臣弟在军学院学习的那一年也明白了很多东西,臣弟相信,如果高狄不是和淑妃娘娘以及二皇子的亲戚关系,他也绝对不会作出如此的表态。”朱由榔对大明皇家军学院那一套非常赞赏,可以说从军学院出来的人,首先忠于的就是皇帝,其次是国家,说的夸张点,军队除了高狄这样出现个别的问题外,忠心的对象只有弘光帝一人,也就是说哪怕弘光帝真的不在了,他们也不会乱,更不会卷到拥戴哪个皇子的事情中,像弘光帝登基那时的镇将拥戴的事情已经是历史了,今后永远都不会出现。
跟朱由榔一番交流,使我想的更多了,册立太子乃当务之急,可到底册立谁为太子,真的是个头疼的问题,难道让我学康熙,把继承人的名字放到金銮殿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吗?那恐怕只会更糟糕吧!
高狄在南京接到弘光帝的圣旨,着实是又惊又喜,正如朱由榔所说的,只要弘光帝还在,他高狄对弘光帝的忠心无人可比,可一旦弘光帝不在了,那么砸锅分家也不稀奇,毕竟高狄和朱慈炯的关系在那摆着,让高狄换个效忠的对象,舍朱慈炯还有谁啊!
跟随高狄一道领兵赶赴河南的高元照心里有些不得劲,他害怕弘光帝拿这次的事件整治参与其中的人,现在他算明白为什么李定国和金声桓等人不参合进来了,如坐针毡的滋味一点都不好受。
高狄看出高元照的担心,拍胸脯保证弘光帝不会把他们俩怎么样,高狄对弘光帝自认比较了解,弘光帝也了解他,应该不会拿这次的事情责难他,再说二皇子朱慈炯本身就够聪明,在几个皇子中是很出色的一个,因此高狄已经想过坚定的支持朱慈炯,他见到弘光帝后一定要向弘光帝进言,册立朱慈炯为太子。
一路无话,大军很快就到了河南归德府,让高狄没想到的是,弘光帝没有先召开军事会议,而是把他先单独叫了进去。
金声桓和郭怀一互相看了看,金声桓叹了口气,小声的跟郭怀一说,“高狄先前劝我拥立二皇子的时候,我就知道事情不那么简单,看来高狄这步棋走错了。”
郭怀一倒是不以为然,“话不能这么说,如果我是高狄,那我也只能那么做,难道让高狄拥立四皇子为太子不成?不过皇上这一回来,高狄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就不那么牢靠了。”
高狄自然不知道背后的人言,他进来一看弘光帝正在看着地图,“臣高狄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高狄跪倒参礼。
我抬起头看了看高狄,“平身吧!知道朕为什么要见你吗?”
高狄点头称是,“微臣知道,皇上责罚高狄,高狄领罪,但微臣有一言,不能不讲。”高狄见弘光帝没言语,接着道:“皇上,微臣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早立太子对江山社稷来说是莫大的福音,淑妃娘娘之子,聪颖非常,当可立为太子……!”高狄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与以前半大小子那会相比成熟不少,当然,高狄之所以能“进化”的这么快,刑氏夫人功不可没,高狄会拥立朱慈炯,多少也有刑氏的意见。
我听高狄给炯儿说了那么多好话,知道高狄在知道我回来后反而更是成了炯儿的坚定支持者,古代家天下的潜意识潜伏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心里,高狄这样为炯儿争取皇位也不能说不对,人之常情嘛!“朕知道了,会考虑爱卿的意见,桂王现在应该在和金将军等人商议军事,爱卿去看看吧!”看见高狄施礼告退出去了,我从椅子上站起来,“你觉得怎么样?”
弘光帝问完,阴士勋从内间走了出来,阴士勋也是从南京来的,但比高狄等人早了两天,已经把所有的事情跟弘光帝讲述了一遍,所言比胡茂桢那是详细的多。
“皇上,二皇子确实有独到的优势,高狄代表了军方,傅山的国学院中应该也有不少支持者,在诸位皇子中二皇子得到这么多的支持,可谓得天独厚,但臣以为,二皇子不宜成为太子,自古以来,外戚专权乃国之祸也,汉初诸吕,汉末王莽,例子多的是,一旦二皇子成为太子,则高狄高元照傅山等等,凭空坐大,不是好事。”阴士勋的考虑角度完全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在他看来限制高家的权力非常重要,现在高家已经是南明第一大家族势力,上有淑妃傅昭仪皇子朱慈炯,下有军队的心腹和文臣方面傅山的人,这样的家族一旦家族中再出一位太子,那对朝廷来说不是好现象,人都有趋炎附势之心,即使高家集团不想怎么样,热心往上贴的人多的去了。
我听了阴士勋的话,算是知道这个问题是一人一个看法,也不能说某某的想法不对,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难道让我掷骰子来决定吗?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